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互联网深刻介入社会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变化,许多人持乐观态度,认为互联网及其技术进步将使公共领域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相反的声音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民主媒介的观点很难成立.①目前,谷歌正在全球推行其"云计划".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其结果可能给人们的公共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持续演进,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为深刻。也正是从那时起,出于对互联网技术特征的体认,很多互联网研究者乃至权威专家、政界人士、公共官员、商界领袖都大力宣扬互联网推动社会变革的潜力,认为其将治愈全球沟通障碍、促进民主政治、释放公众话语权、重塑经济结构,概而言之,就是互联网将最终改变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是目前研究互联网公共讨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却相互矛盾。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认为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公共领域最终形成的是同质群体;另一方面,群体内成员的观点必然有所差异,从而可以形成理性的讨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给群体关系和公共讨论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从整合的视野,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讨论与真实生活感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控制因素和互联网讨论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大数据、算法等为代表的传播技术进步不仅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也给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变革,隐私问题也不例外。迅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生态结构,随之兴起的新型社会关系,逐渐出现的个体意识,互联网空间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被打破,都成为当前隐私问题的新变化,重构着人们对隐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汪侃 《网络传播》2007,(10):42-43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网络媒体担负着艰巨的使命。面对网民已经占中国人口十分之一的国情社情,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如何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这是全社会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破解的一道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公共话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web2.0时代的网民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凭借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运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平台,成为公共事件的发声者。本文以web2.0时代下由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产生的公共讨论空间为背景,对公共话题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被讨论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讨论环境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允 《新闻前哨》2009,(11):13-13
刘允首先回顾了近十年来技术发展给媒体产业带来的影响。他认为,在这个时代变化的关键点中,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公共领域似乎又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关于网络与公共领域关系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网络所拥有的自由、匿名、平等、开放等特点,似乎天然具备了公共领域的所有要求,而学术界对其公共领域的潜力也以乐观为主,如郭玉锦、王欢(2005)认为“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①李蕉更是认为“传统媒体‘得而复失’的公共领域,能在博客受众‘失而复得’”。^②网络真的能肩负起世人赋予的重任吗?网络公共领域的现状与水平到底如何?这将是本文期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媒介市场格局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发展迅猛。20世纪末出现的互联网技术,曾经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可是现在,随着手机媒体、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Internet正逐渐被归于“旧”媒体的范畴。在全新的局势下,中国新闻网站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如何有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公共平台,从而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呢?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正面临来自技术本身和文化服务市场的双重挑战,技术发展给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带来诸多改变,如服务内客、服务模式、服务体系结构等.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模式,加强市场合作,是公共服务机构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服务价值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形式,其利用互联网环境、计算机等设备,发展成为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传播方式。新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先前的传播信息方式,以新媒体技术为主,将新媒体技术应用融入人们生活,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影视传媒行业增添了一笔艳丽的色彩。本文就"互联网+"时代影视传媒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甄龙 《大观周刊》2012,(31):297-297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v)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已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对中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刘浩 《网络传播》2007,(8):30-31
互联网是20世纪一项重大基础性科技发明,它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一伟大变革,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从而有效促进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Web2.0:喧哗与骚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福  尚进 《网络传播》2005,(10):22-23
Web2.0到底能带来了什么?它意味着产业的升级还是概念的炒作?它将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它对我国重点新闻网站有何影响?新闻网站会落伍吗?Web2.0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吗?它所依托的技术会改变网络编辑目前的工作习惯吗?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刘晶晶 《传媒》2017,(8):45-47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了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由于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催生出新的互联网形态和产品,特别是与信息和知识相关的互联网形态和产品直接冲击着传统的版权保护体系,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版权保护体系已经成为版权管理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的界定,认为互联网目前还不能称之为公共领域,但却是中国最有希望发展成公共领域的媒体。而网络信息编辑由于其内容把关人、技术掌控者和价值彰显者的特殊身份,成为网络公共领域最核心的建构者。文章还探讨了网络信息编辑建构公共领域的途径,并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网络社区化转型的逐渐深入,以及网络信息编辑素养的逐步提高,有现实价值的公共领域最终能在互联网形成。  相似文献   

17.
融合新媒体技术 构筑报业数字化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任 《新闻窗》2008,(6):90-91
近年来,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怎样应对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对传统报纸产业的冲击?这成了摆在传统报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既给传统报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持续创新发展,以微博、博客、社交类网站等代表的新兴媒体发展非常迅猛,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和媒体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应该如何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档案工作是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已经从不同层面、多方位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自身建设服务,期望实现国家档案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如今,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网格,越来越逼近我们的生活,它必将引起档案工作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6,(6):14-15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沟通的题目是互联网资讯时代的新媒体模式探讨,也就是大家关注的IPTV。IPTV从两年前起步,到今天开始商业试用。IPTV对广电部门来讲属于新媒体,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是新业务,对产业和行业来讲是一个新的产业和新的行业。互联网从1994年进人中国以来,在12年的时间里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娱乐、工作的方方面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将带来更为广泛深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