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专业,通常教师数量较少,办学规模不大,实践平台等综合力量都难以与地质院校相媲美。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综合性工科大学的综合优势,将地质类研究生培养成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学科渗透、方向交融、产学研结合这种社会亟须的复合型人才是更好的选择。本文就合肥工业大学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进行了总结,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基础教育,进行学科交叉和方向融合,打破二级学科界限进行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建立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委1995年《工科本科专业引导性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颁布,为我国工科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开拓了广阔的办学空间。本文就如何办好地质工程专业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地质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石油地质类课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是顺应工科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变革的要求。“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石油地质类工科专业课程,专业概念抽象、知识体系庞大,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探讨了“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建设流程,认为课程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施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提升石油地质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介绍我国4次专业调整沿革的同时,分析了第4次专业调整中工科地质类专业设置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对工科地质类专业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晗  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48-25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后,地质工科专业教育和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校在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特色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为主线,回顾总结了以强调地质基本功训练和以强化地质过程及机制分析为法宝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在新形势条件下地质工程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市场需求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地质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时代的到来赋予工程教育新的使命,工科专业调整是新工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是验证新工科建设是否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中的33所重点综合性院校、工科优势高校和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科专业调整与布局进行全面资料搜集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工科专业调整主要包括外生新兴专业与内生新型专业相结合的专业新建、内部转型升级与外部跨界沟通并存的专业调整与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专业退出三种基本路径,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可归纳为基础类工科专业支撑、主干类工科专业引领与特色类工科专业差异化发展三种基本模式.工科专业的调整方式与布局模式之所以呈现出如上形态,既是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教育外部因素的驱动结果,也是工程教育转型、工科院校办学传统与师资力量等教育内部因素的必然生成,这为 日后"新工科"建设之专业转型提供了一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工科GIS专业地理类课程内容渗透与整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春广  郑天栋 《高教论坛》2006,(6):49-50,56
从目前工科GIS专业地理类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工科GIS专业地理类课程内容渗透与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探讨了其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GIS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9.
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目前在各个领域内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我国对于高等教育中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高校的工科专业教学中,必须从实践环节入手,结合工程制图提升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实践技能,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各类工程类职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来所承担和参与的国家重点工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地质工程专业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充分展示国家建设的大好形势,极大地焕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突出复杂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加重地质环境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动力;结合工程难点,引进最新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成果,拓宽了专业前景和知识面。通过在地质工程专业课和非地质类工科专业的《工程地质概论》课的教学实践,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类在线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的相关要求、路径及方法,为工科专业类在线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指出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梳理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工科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的GIS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通过调查回访等技术手段,总结了工科院校GIS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巩诚 《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22-224
本文针对非电类工科专业的特点,分析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非电类工科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存在专业基础课衔接不顺畅、课程难度大、学生不易接受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水平、计算机水平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1—2013年全国地质工作者数量的统计和地质类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作者认为在国家能源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地质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在"十三五"期间会有一定的好转。文章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4所地质类高校,对比分析了其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和课时分布,结果表明这4所高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均能有效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达到特色化和多元化培养的目的。为了准确把握该专业毕业生当前培养与就业形势,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深入研究其本科生培养模式,同时整理统计2008—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岗位分布,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445人,读研与就业比例为0.9∶1,平均就业率为53.65%;就业岗位与专业关联度高达99%;就业结构仍以煤炭企业为主,但国土资源等相关单位是未来毕业生热门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在高等工科教育改革中,如何加强与改善基础课的管理问题。一就重点高等工科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结构、层次和设置上发生了下述几个方面的变化: ①从基本上是单一的工科专业的结构,转变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理科、工科、管理类专业相结合的结构。②从基本上(或占多数)是军工或产品类的专业结构,转变为以通用专业为主、军民结合的专业结构。③从基本上是单一的本科生专业,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以兰州市五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实践类课程的关系,以兰州城市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金工实训课程为例,结合CDIO理念,建立以"知识、实践、创新、素质"为内容的四维课程体系,得到了适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类课程新方案,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加速将高等教育从外延发展转换为内涵发展,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阐述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时代需求,分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新工科视域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与实践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进一步创新建立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机制,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的办学经历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的人才培养实践,论述了发挥传统优势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相关新专业(石油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海洋科学与工程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成功拓展,并就如何依托资源类传统优势专业的办学实践与成果来高效创办新专业,使之尽快健康发展并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工业革命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科专业注入了新元素,新工科的理念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各工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情况,阐述了其在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智能、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能力培养的意义。依托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了"问题定向学习的项目准备、探究导向学习的项目实施及多主体评价的项目评价三阶段与讨论、调查、学习、分析、试验及展示六环节"的项目教学法框架。最后,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从项目准备、实施和评价3个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实践类活动成绩的跟踪调查进行了教学法的效果评述。  相似文献   

20.
1952年院系调整时,综合大学的地质学系除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外,全部被调出组建专门的地质学院或其他工业院校。从这时开始,综合大学保留或后来恢复的地质学系各专业都定为理科,地质学院或其他工业院校的地质类专业统统定为工科。文革后的80年代初,因强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