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西方“现代音乐”,通常是指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广义的“现代音乐”,应包括通俗音乐(或称流行音乐)在内;但一般来说,它往往仅指严肃音乐。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在风格和语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的流派——它们主要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两个时期。在前一个时期中,影响较大的流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流行音乐?这是研讨流行音乐问题的前提。设若论证对象不一,就势必你打你的枪,我放我的炮,以致问题越争越乱。事实上,如何界定流行音乐,这在我国音乐界,乃至广播电视界,众说纷纭,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流行音乐是“在群众中流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王艳 《大观周刊》2012,(34):289-289
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化与高雅音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胡妙德音乐在电视中播出量大,受众面广,影响深远,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同样也有高雅与流行、严肃与通俗之别.高雅音乐是相对于流行音乐而有的。当前多数人的看法是,大凡品位高、格调雅的中外严肃音乐及健康的民族民...  相似文献   

5.
刘飚 《声屏世界》2000,(12):26-27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办的音乐台,尽管名称各异,本质上多为流行音乐台。在广播音乐的播出种类上,流行音乐无一例外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极具信息化、多元化、高效化的世界,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时尚、快节奏的音乐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流行音乐成为当今音乐文化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广播传媒应该怎样为大众宣传高雅音乐?如何让更多的听众喜欢高雅音乐?  相似文献   

6.
卓乐 《声屏世界》2004,(5):40-41
抱歉!在正式论述之前,我必须提及妈妈常教育我的一句话——“卖什么吆喝什么”。因为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犯嘀咕了。“试谈广播流行音乐节目的‘回归‘”。我在干什么呢——谈广播?谈音乐?还有回归?明白了,我是不是正以一个热爱音乐的广播从业者的身份在谈论一种叫“回归”的精神呢?我想我在“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基础上要更上一层楼了,所  相似文献   

7.
《反光镜》开栏的话无论谁向社会发言,通过传媒来进行效果最好。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舆论监督其实就是传媒监督。可是谁来对传媒进行监督呢?公民如何直接行使对传媒的监督权呢?我们这里做了一点尝试:普通受众自愿组成“读者俱乐部”向传媒指东道西,就像一面镜子,将平时总是照射别人的传媒本相反射出来。这其中未必都正确,却多了一个特别角度,让传媒兼听则明,以使舆论监督更公正更完善。故此,我们取名字为《反光镜》,设在《编读往来》大栏目之内。本次以传媒音乐为专题,发表对“流行音乐”“通俗歌曲”“音乐宣传与青少年成长”等问题的看法,欢迎读者参与讨论,也可提出新的讨论题目,供编者、读者思考。本期主题是:  相似文献   

8.
当记者的自然应该会嫁接而且有术。譬如,两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事情,经记者的妙笔一“嫁接”,便揭示出其中内在的某种关系,发现引人深思的问题,阐明一些道理。这说明记者有功力,也有水平。但是,嫁接也不是萝卜、白菜、茄子、黄瓜都可往一处去“接”的。两种事物之间有没有联系,是否有嫁接的可能?这需要记者依靠自己的鉴别力、观察力、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实践积累等等加以判断。即便能“嫁接”,还要看如何“接”,怎么“嫁”。嫁接不好,兴许生出个“肿瘤”,亦未可知。这几年,我常看到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消息:某某城市目前欣赏严肃音乐的人数增多,听流行音乐的人数锐减;或者:某某地区文学名著销量看好,通俗文  相似文献   

9.
编风小议     
写作品要发表,出书要销售,够格与否,能不能面世,把关者何许人也?编辑。他们的“位子”至关重要,对作品有生杀之权。 作为一个报刊的编辑,对稿子是择优录用呢,还是论“门子”讲人情呢?用通俗的话说,是“认”稿呢还是“认”人呢?两种思想境界,两种职业道德,泾渭分明。我十分敬佩那些“认稿不认人”的编辑。  相似文献   

10.
刘飚 《声屏世界》2001,(11):31-33
从事广播音乐编辑工作多年,面对听众中在对待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两极分化的态度,如何达到雅俗共赏?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且每个编辑所做的尝试也不一样,有的是从编辑手法上,有的是从主持方式上……,而笔者是在音乐的选材上总结出两点经验,即“古典音乐通俗化”和“流行音乐高雅化”。  相似文献   

11.
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符号,人类世界由不同类型的符号构成,其中便包括音乐符号.从古至今,音乐符号在人类的文化世界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符号具有文化意义,其以特殊形式传递感情,满足人们的心灵需求.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大众所喜爱、被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甚至被后人传唱的器乐和歌曲,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流行文化现象.如何辩证看待流行音乐传播符号,目前仍然是值得学界探究的问题.由陆正兰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从这一问题入手,开启了对流行音乐的创新研究.该书依托符号学原理,构建了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系统,阐释了音乐符号的传播意义,主张根据符号特点理解音乐文本、掌握流行音乐符号传播的要义.该书探讨了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用学机制,分析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要素,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流行音乐符号学理论体系,为流行音乐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解析"流行"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同水平层次的音乐学习悄然兴起,蔚然成风。这种学习的需求,不仅推动了各级、各类音乐教育的发展,还具有更加深远的社会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极大发展。人们需要的满足不再是直接通过生产来完成,而是依赖市场交换得以实现的。这样的经济运行基础上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产生了一定时期的流行文化现象,当然也包括“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可音乐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大观周刊》2012,(31):295-295
在十余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怪圈”:学生一提到流行歌曲,都很兴奋而且百唱不厌,而一旦让他们演唱课本中的歌曲,立马就出现“冷场”。怎样在音乐课中让孩子们欣赏到优秀的流行音乐?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在实践、在反思。  相似文献   

14.
张珂 《出版广角》2016,(10):94-95
作为人类审美评价活动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评论与音乐发展相辅相成一。《李凌音乐评论研究》在“轻音乐”“新潮音乐”“声乐”以及“流行音乐”上的独到建树,推动了我国整个音乐评论体系走向成熟,充分诠释了音乐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5.
《档案管理》2005,(6):92-92
语言的魔力有时是连金钱都自叹弗如的,它能使黑变白、丑变美、错变对、卑贱变尊贵、失败变胜利,而且让人心悦诚服。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舌在,祸种也是不会灭的。人类既然是进化到了非说什么不可的时候才产生了语言能力,难道我们今天不是可以责备许多人滥用了这一能力吗?心灵相通的一个困难是:当你已知道由于你的语言(包括形体语言)使人发生了误解,你的进一步解释只能加深误解。破格的思想需要破格的语言形式。商务——一家严肃的并非以商业牟利为宗旨的出版机构;人生——一家讲计划生育的刊物名称;未名湖——可是有几个湖比它更有名呢?语言…  相似文献   

16.
张淑贤 《现代传播》2007,(2):164-166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以后,韩国影视剧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韩剧能这样大肆流行,广为接受呢?有评论说:韩剧“制作精良”,有“与国际接轨的时代感”;也有人说韩剧“卖相清秀、口感别致、回味悠长”;还有人说,韩剧“编剧好”、“演员好”、“音乐好”、“画面好”①。那么,韩剧在编剧、制作、演员、音乐等方面真的是大大地超过了目前中国的影视剧作吗?笔者在对中韩的一些影视剧做了一些比较后,发现并不如此。比如从编剧上,《大宅门》、《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等剧作并…  相似文献   

17.
杂文的开头     
万事开头难,不少作家都有同感。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因为你珍视你的思想,总怕把这思想一开始就写坏了。”高尔基也认为:“开头第一句最困难,好象音乐先定调一样,往往要用好多时间才找到它。”我国古代作家深得写作要领,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要求“起句骤响”,从一开始就抓住读者。杂文篇幅很短,尤应重视开头,不容许开头拖泥带水,无精打采。“朝气昏昏”,“文情艰涩,勉强支吾”,不但影响文章的畅达,最关紧要的是会失去读者。怎样使杂文一开头就充满“朝气”呢?下面选取一些常见的开头方式,归纳成两个大类,作为大家的参照。一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不绕弯子,一开头就  相似文献   

18.
法制节目应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中是个时髦的词儿,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呢?电视法制节目中的人文关怀又将如何理解呢?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就是人道主义的体现,通俗点说就是良心、爱心、责任心的体现,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关注。  相似文献   

19.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乃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这一段话好象老百姓叙谈家常,那用语,也象平常人一样称“你”道“我”,甚至还称对方“你老”,而没有张口“孤家”闭口“朕”,完全没有封建帝王常用的那些套话。但这简明通俗的语言里表达的意思,谁又能说不扼要呢!简短的几句话,朱元璋的“风格”就跃然于碑  相似文献   

20.
“岂独……”现在的批评家,已与从前不一样,皓首穷经,我注六经之事,不做了。子曰诗云,先人怎么说的烟雾,也渐以消散。于是便来直话直说。比如说,老百姓的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他是恩准了,因为一来事涉“海峡两岸”,例应特许;二来看那电影的时候,他老的眼睛里头,一定也是闪闪泪眸的。所以便高抬了贵手。但是据说现在的歌手,跑到克拉玛依,便放声大唱“我只爱油田”,到了钢厂里头,便引吭高歌“俺就喜欢炉前工”,而钻到高粱地里呢?又美声长吟“心中只有青纱帐”。于是批评家,便出来皱眉头了,说是你“只爱油田”?那么煤矿你爱不爱?你“就喜欢炉前工”?那么打铁的怎么办?至于“心中只有青纱帐”,那更有一个矮杆的稻米,你吃也不吃的问题了。这不是片面性太强了一点么?!其言凿凿,不由你不折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