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彩真 《南平师专学报》2011,30(1):58-62,65
福建与台湾同文同种,有难以分割的亲密关系和民族情结,两岸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文章从五个时期论述了闽台教育交流的状况。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呈现断断续续的状态,明郑政权时期、清朝统治时期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十分频繁,前者以福建对台湾的单向输入为主,后者呈现双向交流态势;而殖民地时期、日据时期和20世纪50-80年代闽台两岸教育交流则十分困难。20世纪80年代以来,闽台两岸教育呈现双向交流且有不断繁荣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福建儒学是台湾儒学的本源。朱熹的学说,以及郑成功对儒家精神的理解与实践,成为儒学"道之东传"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儒学"经世致用"传统在明末闽台区域的系统化实践,是武装斗争之外重要的抗清表现。在"制度儒家化"的同时,明郑政权也大力推动"以闽为本"的"儒家制度化"移植,从而使自身所秉持的意识形态得到广泛认同,并拥有自我再生产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闽台教育结缘由来已久。无论是明郑时期、清代、日据时期、抗战胜利以后,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地间都存在着紧密的教育联系。从总体上看,这种联系呈双向态势,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对台湾社会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现以清代为中心,谈谈闽台教育结缘对台湾社会的影响。一、学校教育获得长足发展闽台教育的结缘,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学校教育的发展。台湾学者李国祁认为,就台湾教育事业的整个发展来看,可发现其现代化的演进最初乃是以内地化为其内涵①。清代,这种内地化的趋向在内涵上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和弘扬为重心。在教育制度上…  相似文献   

4.
福建与台湾关系之密切 ,超过了大陆任何一个省份与台湾的关系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福建与台湾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融之外 ,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交融 ,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从明郑时期到清末 ,可称为福建与台湾教育的完全交融期。日据台湾时期 ,交融虽然暂时中断 ,但联系并未停止。抗战胜利后 ,在政治一体化的大格局下 ,两地教育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可称为新的基础上的交融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两岸完全隔绝 ,在教育上没有任何联系。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关于闽粤汉人移民台湾,福佬人比客家人早到台湾,还是晚的问题,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仔细查找汉文文献来看,康熙末年台湾客家、福佬移民的比例已有不同。明郑时期已有大批客家人迁台,康熙四十几年以后又掀起客家人迁台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重视儒学教化既是清朝崇儒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朝贯彻其治国方略、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清代的儒学教化具有制度化、大众化以及重视典型教育的特点,因而清代的儒学教化扎实有效,对清代地方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郑政权存在了20余年时间,在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郑成功、郑经父子及其后裔,在移植并推行大陆封建生产方式的同时,还兴学校、开科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改善了台湾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三、明郑时期的高山族台湾土著族人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给予热烈欢迎和帮助,各社头人也纷纷前来迎附。郑成功令厚宴款待,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接踵而至”(杨英:《从征实录》)。荷兰殖民者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广西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但到明朝时地方教育基本与内地的正规儒学教育相同步,正规、明确的儒学教育大大加快了广西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步伐。在国家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广西地方官员与各界人士努力推行儒学教育,致使儒学教育在战火纷飞的广西社会中不断强化,为清朝广西儒学教育的繁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史籍记载甚详,三国时代之夷洲,隋代之琉球都与大陆有往来,宋赵汝括所撰《诸蕃志·毗舍耶》条中更明确记载彭湖隶属晋江县;元汪大渊《岛夷志略》一书亦详载彭湖、琉球(台湾》与大陆贸易往来颇为频繁,明郑时期和清代的闽粤移民纷至,台湾已形成  相似文献   

11.
1930年的儒墨学论战,是日据时期台湾墨学研究的高潮。在这场论战中,部分学者力图打破独尊儒学的局面,主张"孔墨并尊",着力于发掘和肯定墨学的现代价值,另一部分学者则固守并阐发传统儒学,痛斥墨学之弊,主张在西学东渐之潮流中坚持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念。这场争论折射出台湾思想界的分化与困惑:在新旧思想激荡中,必须趋新、迎新,给予墨学以应有的地位,实际上不可避免地要非孔批儒,但儒家思想又是台湾学者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日本殖民当局压制并进而试图灭绝儒学的大背景下,激烈地反孔非儒的客观效果,则会导致对儒学根本的动摇。因此,一方面要坚持儒学的内在价值,一方面要引入新思想因素;一方面引入新思想新文化,一方面又不触动儒学根本观念,就成为日据时期台湾许多学者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抗清时,即在厦门设储贤、育胄二馆。作为招纳贤才、培养阵亡将士后代的教育机构,它以经世致用、反清复明为教育目的。曾在储贤馆就学的陈永华在台湾创办儒学,参照明朝泉州的教育制度,建立台湾的教育体系,贯彻郑成功的儒学思想,以经学为教育内容、春秋大义为道德准则,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力图在台湾实现王道理想,进而达到反清复明的目的。郑成功、陈永华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创建与影响,体现了闽台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闽学对清代台湾教育的影响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学是宋代朱熹及其门人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以《易》、《庸》为理论基础,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社会道德准则,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为伦理关系,创建的一套理学思想体系。其后,经过历代理学家们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封建中后期的正统思想和官方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闽学何时传入台湾已难以考证,但比较正式的移植应在明郑时期。随着大批闽籍人士移民到台湾,闽学在台湾不断播迁、弘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生活,有效地促进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由此,台湾社会开始逐步迈入近代文明社会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榕台两地隔海相望,地缘相近,文缘相承,两地的儒学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无论是师资配备与考核,还是生员管理与办学经费,榕台两地均处在福建省同一教育格局中,福州作为福建省的教育行政中心,其对台湾儒学教育的影响自不待言。此外,台湾地区各儒学的教授、教谕、训导等师资多来自福州,榕籍学官对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的: 1.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①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清朝统一台湾。2.学生需要认识的基本观点: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②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斗争的光荣历史。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③清朝统一台湾有利于我国的统一和巩固。二.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对学生进行反对外国侵略、坚持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三.难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统一台湾的关  相似文献   

16.
早在蒙元时期,儒学便传入蒙古地区。有清一代,清朝所辖蒙古地区东至东三省,西至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北至大漠,南至长城沿线。儒学在这些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儒学对今后中国伦理建设的意义周桂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在中国大陆,“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的旋风,以及“文革”时期“批孔批儒”运动,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似乎清朝末年那一幕幕丧权辱国的悲剧都是孔子儒学造成的,中国科技落后乃至今天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8.
1683年,康熙皇帝令大将施琅率军跨海作战,迅速征服了明郑政权,统一了台湾。此后,在长达200余年的时间里,尽管台湾的地方建制有所改变,但始终由大陆的福建省负责管辖。直到1885年,清政府才决定台湾单独建省,下立三府一州。随着汉文化在台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湾和日本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以及岛屿地区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在物产、风俗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历史上,经历早期的发展、荷兰统治时期、郑氏政权统治时期以及清朝统治时期的台湾,通过贸易往来和战争冲突,已经同日本联系密切。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台日关系已是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20.
1683至1895年间,许多清代大陆进士在台湾任职,他们在捍卫台湾领土主权;为官清廉,科学整顿台湾社会次序;任官教职,热心办学;实施农业减税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促进土族民族与汉族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清朝康熙皇帝统一台湾政策与军事将领施琅对台湾的收复;康熙时期农业、矿业众多行业的发展,为清朝治理台湾,提供了经济实力;清代大陆进士在去台湾任职前,均有在大陆内地任职的丰富经验等,系清代大陆进士在台湾任职时能发挥积极作用之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