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2.
约取而实得     
孙怀伦 《阅读与鉴赏》2008,(12):52-52,55,56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贴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逸。  相似文献   

3.
约取实得     
学习知识在于积累,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地进步。叶奕绳天资并不聪颖,但他勤学不辍(chuò),长期坚持,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叶奕绳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他小时候生性迟钝,记忆力非常差,读起书来往往如过眼烟云,前面的内容刚读完,读到后边时就把前面刚读过的内容忘光了。  相似文献   

4.
正读书让我们有一个任何外力挫折都颠覆不了的信心,这就是我对读书的想法。读书在我们生活安定时是锦上添花,在生活挫折时是雪中送炭。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懂的、不懂的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些坎坷和境遇,真正用的时候调出来,就像反刍。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看电影电视时,我们常爱推想情节的发展、人物的结局,这种推想的方法用到读书上来就是推读。推读,国外称为预料,现在也有叫猜读的。古今中外,凡是善于读书的名人,没有不善于推读的。 华罗庚年轻时读书就爱推读,他手拿书本对着书名沉思,然后躺在床上闭目静想。他设想这个题目到了自己手里应如何如何写,设想中遇到疑难再翻身下床查书。他在推读中锻炼出来的才思和敏捷曾使熊庆来大为感叹!  相似文献   

6.
人们在谈到要认真读书时,总爱说:书要仔细读,别像读小说似的。似乎读小说就只该粗粗浏览。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中的"推、评、读、探"奈曼旗实验小学崔旭虹看电影时,我们常爱推想情节的发展,人物的结局,这种推想的方法用到读书上就是推读。这种读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就成了"推读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按"推──评──读─探"这样的步骤来学习,效...  相似文献   

8.
读师范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刚工作的时候,开始读点书,可是很功利。写不出论文时,忙着读书查资料;上公开课了,囫囵吞枣读名师的教学专著。到现在,方才如饥似渴地读书,一天不去阅览室竟不习惯,一日不捧书读就不自在。  相似文献   

9.
"抄书"是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运用的一种读书方法.鲁迅先生继承了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鲁迅就开始抄读了.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比什么都重要。有了读书兴趣与习惯,孩子就可以自觉主动地去读书学习,就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与速度,并让孩子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这样,就不愁孩子在学业上和做人处事方面不长进。那么,我是如何培养孙女的读书兴趣与读书习惯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教重于言教。孙女美美从小就和我们一起过。在她四五岁看图识字时起,便在书房我的书桌旁,也给她安排一张书桌,还特地为她也做了一个小书柜,专门陈列她的看图识字等读物。自她读学前班之日起,每天和我同时在各自的书桌伏案学习。她温习功课、做作业和读课外书籍…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指看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本篇提到的"读书"是指读课本。学生从小就知道读课本,然而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读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浪费了宝贵资源。生物学科知识点多、零散,需要学生自已获取大量基础知识,读课本显得尤其重要。在此笔者就高中学生读生物课本的现状、如何指导学生读课本、读课本与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等方面作粗浅分析。一、学生读课本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冯仑 《作文》2023,(19):52-53
<正>读书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少年时代,因为兴趣读了很多书,后来读书为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在十四五岁时开始读历史书,读政治书,特别是读一些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后来上了大学,就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读社会主义理论有关书籍。结果在做生意之前,读书成了我的工作,成了我的职业。有些人特别喜欢历史,一辈子只研究历史。我读政治书,工作之后就教政治。一开始是因为兴趣读书,后来读书竟成了我的工作,这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口下留人     
平日不太愿读大部头的书。因为长。所以累。愿读书。读得都是千字短文,数分钟可就,读时立即就能让自己的心一紧或是一舒,或黯然失神泪水盈眶,或心情飞扬兴奋难眠,感觉都在即时,读书的收获就在眼前。短文读来是滋润心田的心灵鸡汤。或是涤洗灵魂的速效丹药。愿读短文。就像劳碌一天的农人喜在月下酌酒,舒展筋骨一般。  相似文献   

14.
小书迷     
黄一鹤不满4岁,她很爱读书,读书成了她每天不可少的必修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读书迷。小一鹤是怎么学识字读书的?她1岁半时,就开始玩着识字。可不到2岁,随着户外活动增多,生活游戏丰富了,对识字渐渐不感兴趣。爸爸妈妈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常在孩子面前津津有味地读故事书、讲故事、读古诗。夫妇间互相问答、猜字、考字,用自己识字、读书的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说,如果读书时肯于付出极大的辛劳,那么作文章就会感到轻松、省力。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作文好的同学,都有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喜欢读课外书。读书不仅能提高认识,增长见识,而且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读书时下的功夫大,语言水平提高就快,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怎样读书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王莉花掉地江一些书读书要有计划,有选择,不能见什么就读什么。一般说来,应多读一些优秀作品或习作,凡是语文课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6.
胡潇文 《辅导员》2014,(23):51-51
前苏联作家米哈尔科夫曾说过:"读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句话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为自己刚刚拾到一颗知识的金沙而感到欣喜时,你就获得了读书的快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读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我把读书想像成为老师读书、为家长读书,总之一提到读书我就心烦意乱,我把读书当成了为别人"打工"。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读书苦似黄连;也有人说:读书甘如蜜糖。生活中,有人与烟结缘,有人与酒结伴,而我却与书有缘。在漫长岁月里,我深深感到读书如嚼橄榄,苦涩中自有幽香。 读书苦,苦就苦在读书不仅要读到,而且要读懂。而一旦想懂,则需花上更大的功夫。很多时候因为读不懂而懊恼伤神,自怨自艾;迷惑不解时,自觉得太笨了,恨不得将  相似文献   

18.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白杨》时,摈弃了繁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学生读书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读讲课文的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形容白杨的一个词语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准.(学生读书、思考)生:高大挺秀.师:对.“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认真读书.我请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9.
感受读书     
读书,使你恰情,使你增长新知,使你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一 读书,开始时是杂乱无章的,虽然你有意一本本地读,一类类地翻,可当你读完翻完那些书后,它们就决不再是一本本、一类类的了。你不知把它们都读到哪里去了,你惶惑地问自己:我都读了什么?它们都在哪里?你恨自己不会读书,你怪自己把书都读糟蹋了。然而,你还  相似文献   

20.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生于浙江平阳一个偏僻的山村。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很勤奋,养成了每天晚上1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苏步青从小在学习上就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着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就能触类旁通,容易深入进去。苏步青在青少年时代好读书,好学不厌的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他有着一套读书的方法:“读书,第一遍可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体会。《聊斋》我最喜欢,不知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我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了理解。读数学书也是这样,要把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