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危机催生了环境运动,环境运动孕育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之生态伦理观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发起全面挑战。在非人类中心主义之生态伦理观影响日盛的情况下,现代环境法之哲学基础应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法律观向生态中心主义法律观的转变,调整对象应实现从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向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转变,法律主体应实现从人到非人类存在物的扩张。将法律权利主体从人类扩展至动物、非人类生命体、乃至自然物是法律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自然价值是自然物具体价值的概括和抽象。是“自然物价值的一般”。自然价值可分为四个方面:资源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自然价值是以自然界为载体,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新价值观,它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张娜  付文中 《海外英语》2012,(8):213-214
不仅探讨了《圣经》中蕴含的反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且探讨了海明威的反生态思想:他热衷于征服自然,忽视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利,视它们为取悦人类的对象。海明威的这种反生态观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圣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从《圣经》角度来分析海明威的反生态观成因的论文却很少,试图填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蒂尔的《冬日漫游》既是美国当代自然散文的典范,又是当代生态思潮的先驱之一。它揭露了人类的反生态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生态整体观,竭力为非人类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辩护。它所体现出的立场是:人类应热爱、并平等地对待非人类自然物;人类利用非人类自然物不应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要尽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非人类自然物,并要努力实施生态保护。这些生态意识是该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该作品堪称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生态中心主义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青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具有一些共识: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强调生态的价值,等等.这使得一些学者和实践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但识别一种思想是不是生态中心主义,根本标准是价值本位标准.从这一标准检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属于生态中心主义.二者的价值本位根本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价值本位,而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为价值本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历来鲜有人问津,依据小说中关于统治自然的描写、主人公被欲望支配的表现和女性因素的大量缺席三个纬度,可以使读者重新思考《鲁滨孙漂流记》,并借此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破除人类头脑中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一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从而实现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探究生态伦理发展轨迹,其价值维度经历了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其实质是建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尤其具有现实性,它既是当今时代的生态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生态中心主义"没有认清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存在对自然物固有价值的错误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违背。要正确处理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生态型的生产方式,并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包括生物中心主义及生态主义主义的自然中心主义伦理观蕴涵着着种种理论缺陷,例如过度强调自然价值、自然权利而忽略了人的主体性的特殊性,对自然"内在价值"的主观预设而缺乏逻辑或实证支持,以及论证自然物获取道德权利的依据所显露的不严谨性,等等;然而,这种理论缺陷基本属于其它哲学伦理观均有的、源于人类理性局限的"逻辑悖论",而这并没有妨碍自然主义的伦理观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中将人类道德思辨不断引向深入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哲学自然观认为,当今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应归咎于现代性,是机械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恶果。通过批判现代哲学的自然观,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观,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物是具有内在价值的有机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构成论、生命价值高于岩石价值的整体论。后现代哲学自然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但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伦理学中,自然价值一方面指自然物对人的有用性,即自然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另一方面是指自然界或生态系统的自我满足,即自然物之间彼此联结、相互利用而产生的动态平衡效应,即自然的内在价值或固有价值。自然价值是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休斯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休斯认为,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坚持一种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价值评价框架。生态依赖原则表明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必须坚持在自然中定位社会,生态影响原则说明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休斯的诠释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及当代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类中心主义"是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本能的实践态度,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固有的一种价值趋向,是从哲学价值论的层面断言人类是自己所建构起来的那个应然的价值世界的中心,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处于主体地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形态的价值现,必须重新加以扬弃和解构;批判地继承其合理成分,建构科学形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的价值问题展开争论,这些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其实践活动的后果,但两者都脱离了制度维护,抽象谈论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则将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予以探讨,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价值强势与生态价值弱势的长期并存,表征着传统价值论研究的固有理论缺失。工业文明以来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使生态价值凸显为价值论研究的前沿视域。从发生论的意义上说来,生态价值是入文价值的“母体”和人的生命之源;在环境伦理学视域内,人类主体和非人类生命体是同时并存的双重价值主体,二者均有其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祈盼”;自然选择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双重主体共存与双重价值共生的现实中介;坚持双重主体与双重价值的相依并存、和谐共生,是生态价值论研究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6.
《福建教育》2014,(5):6-6
许卓娅在《学前教育》2014年第5期撰文指出.评价一个活动的得失或价值第一标准是看儿童发展的综合价值。我们在讨论一个教学活动的得失时,对完全绝对的儿童中心主义、完全绝对的儿童个人中心主义、完全纯粹的儿童单领域学习中心主义,都是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圣经》原典的仔细解读,对旧约圣经《创世纪》第一至三章中上帝造物及伊甸园意象加以探讨和阐发,指出受造自然与动植物有着跟人类同等的美学价值和存在价值,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建构"神创论"基础之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情欲》中人物行为的展开以奥地利阿尔卑斯山为背景,把现代社会的性爱与情欲放置在已经肢解了的自然碎片上进行剖析和拷问,赋予冰霜雪雨、山川草木以"性"的寓意。这里的大自然不仅是人的无机身体的隐喻,更是人类精神生态遭受破坏的象征。作品所描述的那些淫乱、强暴、虐恋、窥隐并存的不和谐的性世界里挣扎的生命体,在幽暗浑尘的原始冲动中,用一种危险的方式对抗习以为常的情感价值,碾压着道德正统前行,无论其过程的超越还是结局的毁灭都极具艺术的震撼效果。现认为,耶利内克《情欲》对主人公的性生态从男女性关系状态及性的自我意识状态展开探讨,通过对20世纪"性革命"语境的文学反思,并试图作出生态意义上的"中心主义"①解构。  相似文献   

19.
":世界作家"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其成名作《诉讼笔录》借描写一个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亚当",表现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作品中大量的隐喻昭示着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作者对此持悲观态度。概观作者寓于作品中的整体生态观,在赞叹其高度前瞻性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在某些方面的极端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伦理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生态伦理学就是伦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两种截然对立的发展观念,而人类中心主义又经历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分别代表了"以人为重""人物并重"和"非人为本"的价值选择。对三种理论的辨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