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文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学科教材的知识——教师的知识——学生的知识”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课堂教学之前的教学准备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第一步,这一环节准备的情况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建构的结果。教师要建构课堂知识需要三个主要条件:教师对知识和教学价值的再认识;教师对自身主体价值的再认识;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灵活性、开放性、生成性、选择性等对教师进行课堂知识建构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充分挖掘教材.才能去合理利用教材,教师才会有更多的好的课堂生成的智慧。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学生才会有更多的好的课堂生成的智慧。不管是常课还是公开课、示范课等,只要教师努力做到这些,课堂一定是有效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融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智慧,通过对教材的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形成富有教师教学个性和利于学生接受的教材知识体系.课堂是教学目标实施的载体,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生长点,这就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提炼和再加工.  相似文献   

5.
一、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合理科学地实现用教材教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但不是教学的全部。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利用教材作为媒体.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6.
陈全华 《四川教育》2009,(12):38-38
尽管教材是给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的范例,但是,教师只有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生活实际,对教材进行巧妙地“二度”开发,融人教师自己的科学思维与智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才能生成智慧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从去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经历新教材培训同时,进行实战教学演练以后,我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组块教学,旨在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言语智慧,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小学语文组块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言语智慧。组块教学要求教师在合理开发教材的基础上,创新利用教材,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形成课堂需要的知识“组块”。借助组块区分多音字、理解字义、积累语言、推动课内外群文阅读,个性化组块作业助力“双减”落地,让语文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瑛 《文教资料》2012,(24):55-57
应用文本是充盈生命精神和生活智慧的文种,但应用写作教学却存在教师、学生、教材与应用文相隔的现象,把活的智慧的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简单传授。那么,如何让应用写作的课堂复其生命精神充盈之本原,还其气韵生动之气象呢?作者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文之生命精神本原,以生活本身为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授课为主,用生活的方式演绎文种,并辅之以大量贴近生活内容的练习,把应用写作课不仅变成传授知识的课堂,更变成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哲学智慧是思想的浓缩和升华。不少学生缺少对哲学智慧的感受,认为哲学智慧对自己的心智没有产生过多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宏大的哲学教材话语脱离学生生活,教师的智慧孱弱难以触及学生灵魂,量化考评体系将“育分”凌驾于育人之上。这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自身学识,同时注重将哲学知识教学向学生生活方式转化,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炼,变结果教学为体验与探究过程的致知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综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教师深入反思教学效果,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全面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智慧课堂,同时优化教学评价手段,构建出与智慧课堂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学评价与智慧课堂的适应性。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要求学生领会知识的内在意义,全面把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深入分析了智慧课堂的特征,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探索了高中物理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课堂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些特征需要教师对学情辨析判断,对教材创造性处理,对教学预案随机应变。因此,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数学教学中的智慧主要体现在驾驭动态生成的课堂艺术上,因此我们认为数学智慧课堂有以下四个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蔡峰 《辅导员》2011,(36):81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一知识迁移过程,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精心研究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于要讲解的教材,只有在课前钻研得比较透彻,准备得较为充分,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运用自如,才能开启学生的学习智慧,学生学起来才会觉得津津有味,容易接受。一、确定教学目标,激活学生思维对于任何一节数学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十分重要,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是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什么是智慧课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智慧课堂是能让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现、发展、应用和创造的课堂。课堂上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课堂不只是传承知识的中转站,更是具有丰富趣味性和智慧性的求知平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如何炼成谈几点浅识。一、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智慧的课堂是智慧课堂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课前的预习设计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结合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是简约而有章法的教学课堂,是精予心而简于形的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场所。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殿堂,它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展示教师智慧与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舞台。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着实践、充满着探索、充满着创造,而且能给孩子们增智添趣的课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判断学情,创造性处理教材,并在教学时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17.
知识蕴涵着智慧,但是知识不等同于智慧。智慧课堂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教学。这种智慧课堂的创生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明确课眼,重构教材;问到点上,恰当回应;美美与共,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教师要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使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达到"人文互动"。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而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而历史课作为中考和高科的重要学科,历史教学语言运用的优与劣对于课堂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预设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质疑,引发课堂对话,帮助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的积极互动,产生新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互相问与答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着对话和交流,充满着生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和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对话。有效的课堂对话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