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自律观念滥觞于康德。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并非只是持艺术的形式存在而不及其他;相反,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彰显“意志自律”与“审美自律”的内在关联。本文考察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辩证色彩,并对艺术自律观念的发展沿革作出考量。  相似文献   

2.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审美态度因素、完美状态因素等的影响;健康的审美心理对一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审美心理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3.
康德在对传统的批判过程中,彰显了现代性的基本观念与原则。其关于“审美无功利性”与“自由美”的命题涵盖了艺术的自律性诉求,成为审美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康德在强调审美主体自由自觉的基础上,其审美理想的二律背反定律与“依存美”的的概念触及到审美观代性中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用无功利美或审美界定艺术并不符合艺术发展实际,也是对康德"审美无功利"思想的误读、误用。审美无功利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的态度上,侧重自然美,并非艺术美。康德曾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艺术美属于"依附的美",并非"自由美",并且认为"依附的美"才是"美的理想"且高于"自由美"。康德对"美的艺术"说明和划分及其对无功利审美原则的应用,只是一种类比和尝试,并非成熟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康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为基础,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角度,对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总结,力求为教师个性化审美教育实践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提升基础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的视野与品位,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6.
“审美理念”是康德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它的准确把握是对康德美学进行深度理解的关键。审美理念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有其自身的特征,并且在作为沟通知性和理性、认识和实践的桥梁的审美领域中也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这里对《判断力批判》作了深入解读和思考后,对审美理念的特征、它与天才和艺术的关系及它与“美的理想”的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阐明审美理念对于今天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静 《文教资料》2006,(36):90-91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徐静 《考试周刊》2007,(1):83-84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陈相伟 《教育探索》2006,1(3):63-65
任何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既离不开主体的审美创造,又离不开欣赏者(接受主体)的审美接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经由审美接受的过程才能最终体现出来。艺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接受主体精神上、情感上的认同和欣赏过程。艺术的审美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二是接受主体(欣赏者)。艺术的审美接受中投入了接受主体的全部心理因素且这一过程是一种情理交融的体验过程,内含多种心理现象。艺术作品包含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关的则是接受过程中主体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王莺 《考试周刊》2014,(69):167-167
钢琴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除了基本的钢琴教学,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钢琴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加强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征的体现,努力发展钢琴审美教育十分重要。本文立足当前钢琴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应该如何加强钢琴教育中艺术审美特征的体现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艺术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教育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实际的教育中,应该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审美教育改造人的生存状态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家们的共同理想,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事实上审美教育在建国后也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中,但对审美教育的理解却流于抽象,在应试教育的现实中审美教育也难以落实。在21世纪的今天,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人们的生活现实,表面上看,思想先驱们的理想似乎得以实现,但事实的情况是,我们陷入了一个精神危机的白色时代,在技术复制的艺术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能力萎缩,人的自由发展被限制,在这种情形下重新提出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审美自由的内涵的落实与人的理想生存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电视广告的审美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学校审美教育往往以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途径。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必说各类所谓“通俗”艺术的审美合法性地位不容抹煞,即使有着鲜明商业目的的电视广告也因借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的“外衣”而具有了自身的审美功能与价值。学校审美教育应当将包括电视广告在内的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通俗”艺术引入到美育课堂上,从而将审美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杜威艺术理论的生存论取向为艺术审美教育打开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空间。通过坚持艺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杜威恢复了艺术的生活本源,并将艺术作为日常经验的提炼,拓宽了艺术教育的运作空间;通过强调生命节奏对审美体验的决定性作用,杜威明确了审美体验的生命样态,提供了生活转化为审美体验的方法;通过论证艺术审美兼具个性与共性的重要特征,杜威揭示了艺术实践通过个性化方法增强经验的共有内容,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深度交流。  相似文献   

15.
林剑 《文教资料》2008,(14):190-19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艺术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对专业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近年来对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出现过头的现象,甚至在国家时高等学校的教育大纲中也是对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强调尤加,造成了事实上对艺术教育的非审美功能的严重忽视.本人以为,艺术审美教育与非审美教育均衡发展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多值逻辑与审美逻辑——论审美认知的逻辑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认知长期被公认为是直觉而非逻辑的,因此而与科学认知形成明显分界线。然而从所谓逻辑的本质看,其与联系、规律等概念有着高度内在的同一性。任何复杂事物包括美与审美现象都是有着普遍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是有逻辑可循的,因而审美认知也应当是有逻辑的。打破传统二值逻辑构架而建立在多值逻辑基础上的现代逻辑学,以及与此相照应的现代计算机原理与技术、现代艺术和审美实践等都充分证明:审美逻辑是现代多值逻辑最典型、也最极端的存在式。承认并研究审美的逻辑问题,发现审美——这一人类精神或心理世界最为复杂现象与活动独具的逻辑面貌,及其独具的定律、演算系统,对于丰富和健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和整个教育的审美化体系,从而真正实现用“美的规律”去“建造物体”和塑造人类自身,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慧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2):112-118+124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观念、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潜藏着巨大的历史、美学和人文价值,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立足美育的视角,结合高校审美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学生审美基础薄弱、教育内容及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效果欠佳等问题,高校审美教育可充分利用和整合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内容来推进其与高校美育课程的融合及审美实践活动的创新,这也为普通高校的审美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审美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坚持核心坚守与开放空间的原则,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审美教育体系。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实现人类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从哥尼斯堡大哲学家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这部美学论中将“审美无利害性”的命题作了系统、完整地论述后,“审美无利害性”就成为美学家的热门话题。审美有无功利性问题也成为美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从根本上对审美知觉与非审美知觉作出区别,为美学创立了一个新的核心,从而将“美”的领域从“美即和谐”的领域扩展到“审美”的领域;也有人认为“审美无利害性”概念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0.
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其实,审美教育的对象与范围较之艺术教育要广泛得多、丰富得多。它们虽有交叉重合的关系,但确实存在不可否认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