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宪法中的公民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宪法中的公民权一直被世人所关注,学术界对此问题也做了一些努力,但学者们对该问题的认识还有诸多的分歧。科学地界定宪法中的公民权,不仅有助于公民权利的实现.而且还有助于宪法中的公民权制度的完整性。通过对新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回顾.思考宪法与宪政之间的关系,可根据目前的显示情况对完善宪法中公民权的必要性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对公民权的尊重与维护是宪政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政策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否正变得更具包容性,并向基于公民权而不是基于出生地和工作地的新福利体系发展?本文研究发现,尽管中央的政策包含着发展社会公民权的意向,试图迈向一个更平等、更包容的福利体系,但仍然面临着重大经济条件限制、服务递送能力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等制约条件.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限制福利的范围及福利服务的人数,在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福利体系上,这一问题尤其突出.中国的福利服务供给正在转向一种新的体系,它不仅是有亚注入国家的一些共性,也表现出超越亚洲范围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殷浩 《培训与研究》2006,23(1):64-66
警察权是一种强大的国家公权力,现实生活中时有被滥用而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应从加强权力配置的立法控制、改革权力运行管理体制、健全监督和司法审查机制、强化公民权利的程序性制约等方面来规制警察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是威胁人类发展的难题之一,生态恶化引发了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公民权作为公民权在环境领域的扩展日渐重要。环境公民权是生态共同体中公民环境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它以网络化的关系形式存在于生态共同体之中,并与环境政治关联紧密,在社会中自下而上的流动。以环境公民权为基础,环境运动和环境政治蓬勃发展,引发了人类文明的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确定教师权利需要从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和作为教育者两个方面出发来加以理解,教师的教育权在教师权利中具有身份的专属性。当教师享有的公民权和教育权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权是处于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公民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向社会团结提出了挑战。其中,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公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公民权要求)构成了深刻的紧张关系。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引发贫困人群因无力支付学费而无法分享国家教育资源的社会排斥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救济机制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保障作为公民权的受教育权,以化解高校收费制度与贫困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冲突,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团结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雅典城邦的公民、公民权及公民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雅典城邦是个公民集体,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其权力包括土地所有权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与政治权利。由于需要雅典城邦首数度晨雅典人接纳为雅典公民,但本质上雅典公民是个闭塞、排外的集体,排他性最终使其走上人数日工被外邦灭亡之路。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集体性地陷入一种不利境地。通过对农民工权利与责任、城市地域的开放与精神上的闭合两个方面的分析后,认为农民工的尴尬生存状况主要源于公民权实现程度的不足。要从国人权利与责任的均衡意识、改革完善户籍等相关政策制度、构建全社会的信任等方面充分实现我国农民工的公民权。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都是宪法基本主体,理所当然地享有我国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并不存在一个不同的农民的公民权,问题是如何落实农民的公民权。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从实践层面不断落实宪法赋予农民的公民权,使农村居民变成享有"国民待遇"的公民。赣州市的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公民权的实现和落实进行了有价值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历来是西方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核心主题,其中主要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迥异甚至相互竞争的基本范式。哈贝马斯力图借助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伦理学等理论证成一种作为公权与私权之统一的公民权理论,从而实现对古典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超越与整合。对此,他着重阐释了人权与人民主权的互明关系、法律与道德同源互补,并将公民权体系的构建回归公共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哈氏“公民权政治学”。  相似文献   

11.
五四宪法的颁布为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基础。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开局是好的。但是,从1957年夏起,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却急转直下,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公民权利的破坏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公民权利之所以在1957年以后受到严重的挫折,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点:即人治思想的泛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公民权利救济方式有多种,包括诉讼救济、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监督解决机制和特殊解决机制.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是从法律角度定义公民权利救济的,因此,诉讼救济成为主导的方式,即形成了一元的格局.但社会规范的不可分割性和制度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决定了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监督解决机制和特殊解决机制也是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方式,所以应该形成多元的格局,促使公民权利救济方式由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司法独立原则是现代司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支柱。任何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都必须确立司法独立原则。我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宪法和相关法律中对该原则加以明确规定并加以实施,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就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有关内容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直接推动了西方宪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宪政的根本价值和理念,阐明了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彰显了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追求。研究社会契约思想,借鉴西方宪政的成功经验,将会推动我国宪政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即人格权到底是一种民法权利还是宪法权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法国、德国法中对人格权规定的分析,分别从宪法的本质、宪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和目前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探讨人格权的权利属性问题。最终得出人格权是民法权利的一种,需要通过民法来加以规范和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救济灾民是最古老的一种社会保障方式,有人因此得以生存,有人则因为信念各异而"舍生取义"。中外文化典籍当中,给当代人类留下了丰富的记录资料,使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看到古人对社会救济的态度和做法。借鉴古人的精神智慧也可以为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价值,从而引发人们深思维护生存权利之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正义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同情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共同遭遇或感受在情感上所发生的共鸣,与个体同情或人类同情相区别。社会同情是民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理解的条件,社会责任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的积极社会行动。社会同情的培育指向良好公民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和消解社会加速分化可能带来的社会冷漠、排斥和不正义。作为一种比起个体同情来说更加高级和复杂的同情类型,社会同情心的培育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加强人文和艺术教育、社会角色体验或扮演、开展人类基本教育等途径和方法来实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解决了一个问题,即人格权是一种私法上的权利还是公法上的权利。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对人格权性质的判断涉及到了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如何安排人格权的问题。因为只有把一种权利的性质确定清楚,才可以合理科学地把它安置到整个民法的宏观权利体系之中,以完备民法典。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理论:透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必然地关联在一起,它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和现实的发展,它对于国家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的普遍意义已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内的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家都对市民社会的自身特点、对国家的意义、对人的发展的必然性阶段有着精辟的论述,其中涵盖了市民社会的一般价值诉求和历史的特殊性。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日益深入,一个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应运而生,因此,以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解读市民社会相关理论,透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涵、问题和方向,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基础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