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型社会,儒家伦理观在中国社会的绵延中占据了核心位置,由此,在现代的转型中,如何发挥儒家传统伦理观在建构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而在这其中,通过对儒家传统伦理观的分析,探求儒家个人伦理观的内涵,则更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析当前我国高校的消费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道德现象.目前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消费现象,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必须以传统节俭消费伦理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注重理论教育,提高认知能力;注重实践教育,强化情感体验;充分发挥社会与家庭教育及引导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茜  刘薰词 《高教论坛》2006,(5):146-148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探析,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崇尚节俭”的消费伦理观,培养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爱心观,使大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消费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节俭观到现代的消费至上,消费伦理在变迁中伴随着消费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消费模式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人际关系乃至人的发展。建构适度消费伦理,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价值论的高度重新审视消费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倡导消费的经济性、生态性、公正性、人文性、和谐性,从而促进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和谐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我国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教育的主客体及其教学中介也体现出新的特点,产生了新的价值冲突,传统的师生伦理观受到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亟待建构。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和谐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教育的主客体及其教学中介也体现出新的特点,产生了新的价值冲突,传统的师生伦理观受到挑战。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亟待建构。  相似文献   

7.
我们要探讨大学生应养成节俭之德,那么首先对于“节俭”、“消费”要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在此文中的节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大学生的消费不应超出其计划开支的范围,要遵循“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二是指要“节用有度”,即大学生对物质资料的消费应合理、适度。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中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两点。其次,要正确认识“消费”:要明白消费既不与节俭对立,也不与奢侈浪费为伍。在今天,提倡节约并不是要大家都捂紧钱袋子,变成守财奴,而是要提倡适度、健康的消费。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探究生态伦理发展轨迹,其价值维度经历了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审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其实质是建构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生态伦理观。这种生态伦理观的建立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尤其具有现实性,它既是当今时代的生态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消费伦理观在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阐释老子以“宝俭”论为核心的消费伦理观的内容及其特征,进而探求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伦理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部分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无用,事实并非这样,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有其时代意义的。爱国情感的培养,孝悌观念的认知,节俭、感恩的提倡等,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需要我们用心感知。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以惊人速度在世界蔓延,它主要以消费为显征.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加剧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消费的时尚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伦理观念,消费伦理的旧范式难以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在回顾传统伦理关系时,构建一种不失时代特色而又被世人普遍接受的新消费伦理范式成为人们的期待,以弥补社会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断裂和真空.  相似文献   

12.
当代医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人之术"。医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上,现代强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对医学实践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医学功利主义并不必然地带来医学人道主义的缺失,医学功利主义与医学人道主义的矛盾因医学市场化而强化。市场化医学造成医学人文困惑的机制在于加剧了医学主体、患者以及医学政策的"身心二分",特别是商业伦理进入医学伦理造成对传统医学美德伦理的冲击和否定,是市场化医学人道问题的主要原因。医学人道主义不排斥市场,但不能依赖市场。  相似文献   

13.
德莱赛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的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为读者所熟知。然而,其作品也到处弥漫着消费盛行的气息,人们被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所包围,逐渐抛弃传统伦理道德,而陷于物欲的泥藻。本文通过德莱赛的两部作品《嘉莉妹妹》和《美国的悲剧》的解读,来分析德莱赛小说中消费文化的体现,了解作家对消费文化所持有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以降,现代性遭遇中国。在思潮涌动、文化昂进之时代,乡村文化渐趋成为思想家关注之焦点。洪仁玕重视改造乡村农民文化观念;严复划群己界限,倡言发展国民个体的“德”“智”“体”三方面基本素质;梁漱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乡村建设一新局面,希冀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他们似乎都看到了问题,但没有找到解决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发展合理性的追寻——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实质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能够做的就是应当做的”是西方现代发展观的两个基本信念,它造成了现代发展的价值危机和伦理危机。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实质是追寻发展合理性。它既不同于传统伦理学,也不同于生态伦理学。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关怀。因为现在人类已陷入资源匮乏和环境危机,说到底这是人类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的解决,只有依赖于生存的原理,大力倡导节约自然资源,将生产和消费限制在满足人们为健康生存需要的限度内,人这个物种才能在地球上持续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这就是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实质和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伦理面临全新挑战。宋代女性以服装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力量的增加,对于宋代社会时尚化风气的流行、炫耀性消费剧增以及商品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入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与分析,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出现的新特点,应改革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伦理危机及伦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经济体制为先导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仅引发了伦理功能、标准和行为方面的危机,也要求与传统的伦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伦理和资产阶级的伦理不同的新伦理的重建;在新伦理重建过程中,社会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其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目标的个人与社会伦理是其内容,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是其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20年代,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对西方理性精神误读,使得中国现代作家在反传统道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两难境地.由此而带来的道德两难现象反映到文学上,首先体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服膺现代道德时对传统道德的不自觉认同.这种认同使得具有现代理性精神的个体在突破传统道德藩篱追求现代道德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道德的羁绊.处于两难困境中的道德主体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向传统道德的回归.这一方面体现为"为母爱回归"现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传统道德的礼赞和自觉重建传统道德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