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以“需要”为内容的人性观上的。而这种需要人性观的外在表现就是“趋利避害”。而贝卡里亚从这种需要人性观出发,论证了犯罪和刑罚,建立了贯穿《论犯罪与刑罚》的功利主义刑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阐述分析了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目的,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等关于刑法原则的思想、犯罪的标准和刑罚适用原则思想及犯罪预防思想,作为现代刑法启蒙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贝卡里亚之《论犯罪与刑罚》的全文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贝卡里亚从人性出发,尊重人类的感情。从而他质疑封建刑法对人类基本感情的蔑视,认为刑法在重视人类理性基础上,对人类基本感情的尊重,是刑法可行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是启蒙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在系统论述他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同时,对法律特别是犯罪与惩罚也有相当篇幅的论证,但基于霍布斯的政治理论的偏向,他的刑法思想并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相反,贝卡里亚因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提出的刑法原则而备受世人的重视。本文比较论述霍布斯和贝卡里亚在刑法基本原则上的观点,指出霍布斯刑法思想对贝卡里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他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称、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他所主张的客观主义的犯罪论、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和实现刑罚有效的刑罚及时性、公开性、确定性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死刑废除论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切萨雷·贝卡里亚到底是功利论者 ,还是报应论者 ?”虽然是个老话题 ,但在我国对此问题的回答仍是争论不休 ,文章从刑罚权的起源 ,刑罚权的行使、刑罚的目的三个方面 ,即贝卡里亚的相关观点进行了剖析 ,从而确证出近代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是刑法史上第一个倡导法律报应 ,第一个把报应论与功利论进行折衷的一体论者。  相似文献   

7.
贝卡里亚是意大利刑法学家,所以我们以往关注的都是他的刑事实体法方面的一些观点,这当然体现在他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中,诸如书中提到的三大的刑法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罚的人道化原则等内容。而本文主要阐述了他的若干刑事诉讼思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刑事诉讼法的完善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贝卡利亚是犯罪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1764年《论犯罪与刑罚》是贝卡利亚犯罪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学科定位上,犯罪学是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从犯罪学的研究角度上,贝卡利亚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主要体现在犯罪的衡量标准、犯罪原因以及犯罪的预防三大方面,为我们后世进行犯罪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刑事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亚在受卢梭等人思想的影响下,写就了他的巨作《论犯罪与刑罚》。本文对该著中的刑罚权的根据;犯罪的概念、分类;刑罚的目的、种类;适用刑罚的原则;刑罚的精确性、及时性、预防犯罪等内容,作一疏理和分析。认为贝氏仅以被动的反映论解释犯罪的原因是不够的,犯罪是有个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的,它不是简单地在特定情境下趋利避害所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0.
贝卡里亚深受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认为犯罪是对社会契约的违反;同时贝卡里亚为了反对封建社会的思想为罪,提出了"社会危害"理论,从而为判断犯罪找到了客观依据。社会危害理论的提出也进一步引证了贝卡里亚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刑事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贝卡利严亚在受卢梭等人思想的影响下,写就了他的巨作《论犯罪与刑罚》,本对该中的刑罚权的根据,犯罪的概念,分类,刑罚的目的,种类,适用刑罚的原则;刑罚的精确性,及时性,预防犯罪等内容,作一疏理和分析,认为贝氏仅以被协的反映论解释犯罪的原因是不够的,犯罪是有个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的,它不是简单地在特定情境下趋利避害所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12.
死刑被称为最残酷、最无慈悲的“司法杀人”,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诞生于阶级社会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法宝”。死刑是我国刑罚中的一个重要刑种,也是国际刑法关注的焦点。“近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最早对死刑的残酷性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也由此引发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切萨雷·贝卡利亚(CesareBeccaria,1738年3月15日一1794年11月28日),是近代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其所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贝卡利亚受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休漠等思想家的影响,在拳头社成员的支持、帮助下,针对当时刑事制度中的种种黑暗的、残酷的和蒙昧的情况,以精湛的文笔、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就了他的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该著自1764年7月16日面世以来,已被译成多种版本,成为流传极为广泛的西方经典名著。(论犯罪与刑罚)(‘),除“致读者外”共四十二节,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贝卡利亚的刑法思…  相似文献   

14.
自贝卡利亚发表《论犯罪与刑罚》以后,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正式拉开了序幕,论争双方从政治、法律、哲学、伦理、人道等诸方面各自论证了死刑或存或废的理由和根据,并进而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死刑存废实践。不可否认,这场论争直至今日仍方兴未艾,死刑存废之实践也是此起彼伏,时有反复。贝卡利亚之学说尽管有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但对于其死刑观,笔者却持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人佛弼执礼光绪年间来华,侨居中国近五十年,其人汉学渊博,曾长期兼领意大利驻华多地领事之职。他广交名贤,孙中山曾亲笔致信予以称赞,其信可补文献之阙。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佛弼执礼时常扮演为和平奔走的调解者角色。究其原因,既是他思想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使然,也是由意大利在华所处的尴尬境地决定的。此外,作为贝卡里亚名著《论犯罪与刑罚》的最早汉译选本,《酷刑逼供论》的译介是佛弼执礼审时度势后的选择,但深究之,它更是佛弼氏为扭转"三门湾事件"后意大利在华不利局面而做出的尝试。该书虽夹带了一定的私心,但也确实对清末刑讯制度的革除有襄助之功。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与刑罚》建构了宏大的刑事法律思想体系,其三大公理性原则——一罪刑法定、罪刑均衡、刑罚人道主义,已是现代刑法学的基础,并被一代又一代的刑法学人传诵和称道。但反思《论犯罪与刑罚》,其社会契约的假定、对文字的迷信、对统治阶级的妥协和保守以及对公民本身力量的忽视,使他的刑法思想大厦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缺乏坚实的基础和根基。  相似文献   

17.
从天才的贝卡里亚开始,死刑的存废便成为学界与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社会与法律问题。贝卡里亚预见到死刑将会被废除,但他没能揭示出死刑消亡的内在原因。其后的学者大多从死刑本身来找死刑应存或应废的理由,而很少有从刑罚的发展体系来寻找死刑最终的命运。死刑像任何事物一样,有它产生、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刑罚发展规律性的制约。当自由刑发展到可以替代死刑时死刑才能被取消。我国现阶段要根据死刑消亡的规律性作出是否废除死刑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站"犯罪与刑罚"中说:"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任课教师把刑罚的适用机关等同于刑罚的执行机关。一、刑罚与刑罚权所谓刑罚,是指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表现出国家对犯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单位犯罪已成为我国目前刑事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但笔者认为其不够规范、具体,文章从我国单位犯罪中对单位处罚的特点入手,构思了与自然人犯罪刑罚体系相对应的对单位处罚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量刑基准点之确定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量刑基准点确定基准理论中,中线论很受司法实践的欢迎,但是它缺乏立法与实践基础;分格论和危害行为论在理论上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重心论在理论上自相矛盾.应以实现对犯罪等价报应的刑罚量作为量刑基准点,量刑基准点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刑罚报应正义;在此基准点上量刑情节的适用主要体现了刑罚功利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