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绣形成于晚清时期,是中国刺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颗秀丽的明珠。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湘绣产业逐渐衰落,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为使湘绣走出困境,我们要发扬湘绣特色,注重湘绣人才培养,加强湘绣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同时加大对湘绣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2.
以民国时期的大众报刊为考察对象,聚焦于关于女性科学启蒙、性别差异的科学解释和女科学家社会形象三类文本,分析科学话语在近代性别观念的重塑与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社会性别话语对科学力量的借用,探讨在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科学启蒙与性别政治之间被遮蔽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3.
刺绣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已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最负盛名的是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并称为"四大名绣"。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前辈们不仅创造了上百种的针法,刺绣的方法也从手绣发展到了机绣,而且使刺绣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他们以高超、精湛的技艺形成了刺绣其针法细腻、丝路分明、形象逼真、光彩夺目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我国的刺绣制品驰名中外。本文从多个方面就幼儿趣味刺绣教学与创造力的培养作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原丁 《教育评论》2013,(1):63-65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因性别原因而带来的尴尬,既体现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中也暴露了女大学生的自我能力不足和社会媒体的过度关注。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入手,分析刻板印象社会化建构的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希望女大学生及社会客观看待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实现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上,一直认为是末喜、妲己和褒姒导致了夏商周三代的灭亡,"女祸论"或"女祸史观"即由此产生,然而她们的历史形象以及她们被当成三代灭亡的原因,是先秦秦汉时期社会不断进行历史建构的结果。对末喜、妲己和褒姒祸国的史事建构,实质是政治和历史观上的"厌女症",通过这种社会性别的理论建构,而欲建立起父权制的社会性别制度。由于先秦秦汉在中国文化中的源头地位,"女祸论"成为中国传统性别制度和文化中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6.
《格林童话》中以《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为代表的一类童话,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体现了男权文化传统影响下"男才女貌""男刚女柔"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男主女从""男主动女被动"的"两性关系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以故事讲述的方式,描述了男女两性的性别特质、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行为,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性别期待和榜样示范,使儿童不自觉地趋同于童话中的性别观念,并用它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教授在报纸与微博中集体身份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后发现:第一,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积极一面建构其集体身份;第二,报刊与微博皆采用积极刻板印象形成的话语策略构建"教授"积极集体身份,但微博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使用数量多于报刊;第三,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传统是形成媒体中"教授"积极集体身份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05-110
多琳·马西的空间理论创新之处在于重视性别关系在社会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用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待空间。她驳斥了"A/非A"的二元结构观点,揭开了性别压迫问题的面纱;指出性别空间建构在政治权力、经济分工以及文化意识上存在的女性自身诉求意愿及方式、不平衡就业地理结构、父权制下性别关系模式等方面的缺失,主张重塑现有性别空间。中国性别空间建构与其有着相似的历史语境和现实问题,研究马西的性别空间理论可以服务于我国性别空间的建构与重塑。中国在性别空间建构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当代性别的空间建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马天芳 《教书育人》2012,(18):53-55
在我国,作为单一性别的女子大学教育历史已有一百余年。期间由于我国社会、历史以及人们观念的影响,女子大学教育亦曾中断三十余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女子大学看法的转变,女子高校开始在我国重新出现。到21世纪,据统计目前我国女子高校有17所。由于我国女子高校的恢复和重建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知识女性便跨入了女子大学的校门。女大学生年龄大多在  相似文献   

11.
"男女都一样"和"女人味"是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节点上应运而生的时代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期的性别文化特点.这两种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分歧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冲突既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相矛盾,也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中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潜伏于"无性别"的幼儿至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会明朗化,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成才进程出现徘徊、停滞甚至逆转.为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性视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学者宝森(Laurel Bossen)的<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把社会性别关系置于农村政治、经济、历史变迁中,将村庄妇女的命运与中国现代化变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描述农村社会变迁的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农村社会性别制度的嬗变.与此同时,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也证实并更正了费孝通在云南禄村农地制研究中构建的社会性别印象.通过对禄村妇女的历史记忆和实地考察,宝森为我们重新解读了社会性别制度掩盖下的村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吕碧城是近代历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20岁冲破封建羁绊,步入女子教育的第一个人 生驿站.她站在时代高端,自觉融入当时教育文化环境,从教育立国、女性解放、自立奋斗 、倡办女学、教育方略、教育实践等方面,立体化地探索女子教育,形成有核心价值的女子教育观,创造出不凡的教育成就,被誉为"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戊戌政变后排满革命舆论渐成主流.从地理空间上看,其时东京、横滨等地是革命舆论的中心.早期两湖留日学生及革命派人士筹办《游学译编》和《湖北学生界》,利用东京、横滨等地与长沙、武汉等媒介网络广泛建构革命舆论.分析两湖留日学生刊物,可见近代革命在地理空间有重要表现,地缘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地方行省办的报刊以及日本留学生在域外办的中国行省报刊,都印证了这一点,这决定中国近代报刊既有同乡意识,也有全国目光.留日报刊对政治建构及革命话语呈现的媒介镜像,特别是其中传播的政治想象及排满革命等民族主义情绪,其后果波及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是20世纪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与此相应,历史和文学对于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的叙事,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和建构。文章即以清末民初思想历史层面的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话语——"英雌"话语的建构为背景,来探讨此期柳亚子文学创作中的"英雌"想象拟构,阐明这些作品在认同思想历史的"英雌"话语时,又是如何丰富和参与建构"英雌"话语的。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虽被男性所建立的以心灵、精神、理智为主导的世界所轻视,但台湾女性小说却用它们揭示了男权话语下女性"无我"的历史真相,以及性别政治中权利和权力问题的复杂性,检视社会形态和日常生活如何建构了女性的身体及身份,并追溯这种建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而用非二元性的言说方式来呈现非父权式的身体及性别表达和女性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初中国开办女子学校到今天,女子教育的环境、目标、内容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文化的多元化、社会性别观念的变革、学业上的"女生优势"以及男女平等教育形式的实现等方面对当代女子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析,探讨两性教育和谐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最近(2009年5月)出了个集子,将20年来发表的、未发表的有关妇女与性别研究的文章拢在了一起,书名叫<建构的历史与历史的建构--女性主义与妇女史研究文集>.全书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经验与历史建构";第二部分是"理论探索";第三部分是"本土思考";第四部分是"近代妇女研究";第五部分是"附录:编辑与历史建构".大大小小41篇,30余万字,由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妇女史研究的资深学者杜芳琴先生为本书作了序.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在女弹词职业实践中,两性关系得以重塑,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消费文化得以彰显.女弹词作为江南消费文化的象征符号,导致时人娱乐消费方式从"访"到"棒"的改变.消费过程中,时人对女弹词进行品评,主要围绕"色与艺"展开.晚清文人对妓女弹词的品评,多关注妓女的身份特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妓女文化.民国报人则通过报刊这种大众媒介,修正、重构、生产以及论斥女弹词的形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娱乐需要.女弹词与听客的亲密互动,把普通的生产消费关系重新定义为性别关系,招致政府、传统行会组织的取缔与规范.  相似文献   

20.
假期精读《李良玉史学文萃》中文章若干,深感先生治学之严谨、学识之渊博、视野之开阔、方法之科学,有清风拂面之感,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其中,《历史知识的立场与中国当代史研究》《走近真实的当代》两篇印象尤深,李老师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历史研究的立场、态度和具体方法,与《论历史知识的建构》、《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利用档案问题》、《报刊史研究与报刊资料的史学利用》、《提高研究水平的基本途径》等一起,构成了整体的方法论,对每名历史专业学子,特别是研究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