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早在编辑《书品》杂志时,即同程千帆先生有过书信往还,只是那时还无缘面谒先生。1992年底,我在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千帆先生。其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每年都要去南京两三次,总会抽出时间专门去拜访他老人家,向他组稿并当面请教。平时则和他老人家保持电话和  相似文献   

2.
《翰墨清芬》是刘鹗、刘大绅、刘蕙孙祖孙三先生的“手迹辑存”,包括文章、诗词、书信、日记和条屏、对联、画作、扇面、印谱等。由于刘鹗在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影响,《翰墨清芬》成为当今难得一见的资料:了解他们治学、行事、为文和交游的一般情况,得到书法、篆刻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3.
叶朗 《文化学刊》2014,(5):16-20
张世英先生的《归途》不仅写了他个人的学术经历,而且映照出整个时代的面貌,书中提到两个30年的对比:前一个30年张先生努力地做了许多工作;到了后30年,张先生回归学术,创造力开始喷发,形成了、结晶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辗转求学问:张先生您好,受《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之托,特邀请您作一次学术访谈。时间真快,又是2010年秋冬了,记得四年前庆祝您80寿辰时,学生的祝寿辞中说:"多少年来,思考写作早已成为先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有等身的著作。今日之文勋师,依然笔耕不辍,学  相似文献   

5.
吴林伯先生与《文心雕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林伯先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心雕龙》研究专家 ,他的研究成果把《文心雕龙》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他的研究方法 ,给我们有益的指导。另外 ,他在经子之学方面的成就 ,也值得尊敬。学习他朴学学术研究方法 ,以及独立的学术精神 ,是我们今天走向学术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晚年以惊人的毅力撰写《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后来许多人对此不理解,有的学者则从他表明对大陆政权的政治态度、对美女的投射之恋等角度进行阐释,存在种种曲解和误解。实际上陈寅恪先生的主要动机和根本旨趣,就是要挖掘《再生缘》的重大思想价值,表彰柳如是的高尚人格,以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中《论〈再生缘〉》偏重于倡导自由之思想,《柳如是别传》偏重于倡导独立之精神,两部著作互相呼应,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陈寅恪先生看来,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角度着眼,《再生缘》都是非常杰出的作品;无论从个人人格还是从民族气节上看,柳如是都是一个高尚美好、令人尊敬的人物。陈寅恪先生选择这两个人物及其著作生平作为自己晚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根据他的文学观念和思想宗旨作出的慎重选择。他早年提出的关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研究工作之始终。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古今关系问题 ,已经做了许多文章。本人也曾发表过《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视野》一文 (见《东方丛刊》0 2年 1期 ) ,正面阐述了我的见解。尽管仍有不同意见 (很正常 ) ,但经过讨论 ,中国文论中古今关系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答案 ,那就是在古今对话的基础上 ,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或进行现代阐释 ,从而凸显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个性。基于这一思想的研究实践正在展开 ,也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读到了今年《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胡明先生和郭英德先生的文章 ,对 …  相似文献   

8.
李壮鹰先生新著《逸园丛录》(齐鲁书社2005年9月出版)由六十则学术札记组成,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乐论、诗论、画论和书论,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滋味、风骨、象、境、势等等,作者作出了独到的阐释,亦让人触摸到了文论背后儒、道、释的思想精义。中国古代文论的深刻内蕴,好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一样溶解在看似散漫的具体的文学评论之中,李壮鹰先生的学术札记正是采取了“以散对散”的战术,逐个突破。但各个篇什组合在一起,又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论从生成论到创作论,从作品论到鉴赏论的潜体系。《逸园丛录》所记各则文字,看似信手拈来,却不论长…  相似文献   

9.
以百岁高龄谢世的钟敬文先生(1903—2002),主要以学术著述及传道授业解惑名世;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位颇有成就的散文家与诗人。谈论钟先生的文采风流,人们喜欢以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收录  相似文献   

10.
竹内实先生是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北京日本学中心主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及中国问题研究,著述有《中国的思想》、《现代中国的思想》、《毛泽东》等多种。人民中国杂志社金丹实同志受本刊编辑部之托访问了竹内实。在两个小时的轻松愉快的交谈中,竹内先生回顾了自己的中国研究历程,坦言对中国现实的新认识,提出了对向外报道中国的希望。这里发表的是由金丹实同志整理的竹内先生谈话的全文。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内容庞杂,思想丰富,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学术文化思想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重在对《诗经》的核心要义进行解读和阐释,以此探求周人天命观的思想演变。周人的天命观上承殷商,视天命为终极性依据,认为政权依德之有无而转移,德必系于民而后显发天命之意义,代表了中国早期人文精神的启蒙,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夏之卷刊载了李婷婷的《周代乡乐考论》一文,秋之卷又发表了彭林先生的批评文章《说乡乐、房中之乐与无乐——评〈周代乡乐考论〉》,反映了该对于学术争鸣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彭先生不避长幼,为学术尊严而发言的可贵精神,后学自当引为楷模。本人完全赞成彭林先生的意见,并再申述一二李文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乡乐”、“房中之乐”还是“无乐”,都是上古的礼乐,其出自《仪礼》有关诸篇即是证明,涉及“乡饮酒礼”、“乡射礼”和“燕礼”等有着严格规范的古代礼学。上古用乐有着严格的制度化要求,这是治中国音乐史者…  相似文献   

13.
墨竹 《文化交流》2011,(1):50-53
粉墙黛瓦,两层楼的民宅。这座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郁家老屋静静地坐落在富舂江畔,如今成为郁风苗子艺术馆。馆内收藏有郁风、黄苗子编著书籍30余种,书画作品40余幅,不同时期影像照片200多张,往来书信100多封。前不久,艺术馆正式免费对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4.
《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里程碑。这部著作围绕悲剧快感问题对诸多西方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解读,并表现出了对悲剧的强烈偏爱。在这些批判与倾向的背后潜藏着朱光潜先生个人的悲剧思想。朱先生悲剧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悲剧是将人生“距离化”的理想世界,具有崇高感,并充满了命运感。探究朱先生悲剧思想的来源可以发现,它既与其悲剧人生观密切联系,也受到了尼采悲剧哲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复数的学者,大多是宏观论述与微观阐释并行,理论建构和经验阐释互相观照。徐华龙在其学术追求上,整体上秉持民俗文化学的视野,既注重在宏观上把握学术理论与体系的形成,如歌谣学、鬼学、泛民俗学的提出及体系性的论述。同时,面向流动的生活世界,以生动的个案和活泼的表达,对研究对象生发出带有学术力量的经验性微观解读,该点主要显现于民俗神话学及以上海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的探析上,两者共同支撑起徐华龙先生的多元学术研究之树。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我首次来到启功先生那著名的"坚净居"。从侯刚先生《启功》一书中得知,启功先生有一方砚,上有铭文: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取砚石之坚,勺水之净,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居"。"坚"应为先生做人的风骨,而"净"则为先生一生的道德修为。看先生虽然九旬有一,却有如孩童般纯净的气质,确实有如水之净,而言谈语吐间自然流露的鲜明的是非标准,着实让人感受到拳石之坚。  相似文献   

17.
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与墨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它的兴衰也随着墨学的兴衰而变动。总体而言,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源起、衰微、复起、中断、再发展五个阶段。通过对《修身》篇和《所染》篇的重点解读和对墨家整体思想的梳理,可以将墨家修身思想概括为务本、"四行"、慎染、尚贤四个方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大的层面入手,探讨墨家修身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5,(7):28-28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肯定是非凡的,但每个人又何尝不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呢?如何才能做到呢?我看还是先来读一读《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这本书吧。作为季先生的弟子和朋友,作者王树英先生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具体的细节、丰富珍贵的图片和认真细密的思考.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季先生那颇具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从而揭示了先生的异于常人之  相似文献   

19.
黄楠森先生的《政治其形,学术其神: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一种新解读》一文,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那里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理论缘渊,找到了否定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依据,但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就会发现他找到的是错误的理论缘渊和理论依据,却丢弃了列宁著作里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正确论述。当我们打破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本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的束缚,重新认真研读马克思哲学的原著文本,就会发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它为现实的个人自觉地解决人在现实世界中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哲学史的事实与逻辑,有力地证明黄楠森先生否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只是盲目的頑固的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护。今天我们只有对斯大林主义哲学这种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复辟开展一场新的革命,才有可能回到马克思,还原马克思,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杨小源 《文化学刊》2012,(3):185-190
仲元先生《缘斋吟稿》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分别在王充闾先生的序言和王向峰先生的读感中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有幸先得到二位王先生的文章,借编辑《凤凰楼诗词》之机,优先发表了。为《凤凰楼诗词》增添了光彩,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认为《缘斋吟稿》的成就和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将十分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