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理学诗派有五祖一宗、二流三派,逻辑发展过程可分为六期。五祖为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一宗为朱熹。二流指雅流和俗流。三派为放旷派、洒落派、敬谨派。以理学为精神底蕴、体现了濂洛理学诗派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诗作称为"濂洛风雅"。周敦颐诗歌是"濂洛风雅"之初澜,二程及其门弟子的诗歌是"濂洛风雅"之主潮,南渡后的洛学后学之诗为"濂洛风雅"的余波。在武夷理学诗人群体中,崇安刘氏家族起着骨干作用,刘子翚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诗教和创作实践为朱熹指明了诗歌创作的方向。朱熹既是思想史上的泰山北斗,也是理学诗派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王柏拟删诗是王柏《诗经》观的折射和必然反映。①他在"淫诗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王柏继承朱熹衣钵,但又不受朱学范囿,他的《诗经》学重视诗篇的义理解说,将朱熹的"淫诗"说向前推进了一步,进一步明确了《国风》一些诗篇的民歌性质。王柏拟删诗篇的主张屡受指责,所列拟删诗目中"空白"(或改动)的一首应为《王风·采葛》,体现了比较慎严的学术态度和理学思想。王柏是南宋末年"义理解《诗》"的代表人物,是继朱熹之后对《诗经》学进行总结的又一学者。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在中国大陆,系统性的性理文学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首先,在某些中国文学史和断代文学史的著作中有部分章节概述了宋元明理学家的文论和诗文创作情况,如刘扬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对"宋代理学诗"有所论及。其次,出现了一批研究理学与文学的关系、理学家诗文创作的专著,如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莫励锋《朱熹文学研究》、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等。再次,在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细读真德秀的诗,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理学思想,但他关注的不只是道学气象,也有艺术之美。他将理学家所讲的"义理之正"与宋代士人追求的"性情之说"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合乎"性情之正"的诗歌,都是被认可的,都可以被称作"正宗"之诗。笔者基于南宋理学盛行的背景,研究真德秀的诗学思想。当然,诗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诗歌中的艺术特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宋明理学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伴随着明代王朝的灭亡而受到了清初顾炎武等人的猛烈抨击,不意竟导引出清人全面否定宋明理学之结果。影响所及,近百年来理学及理学家的文道观及其诗学实践等研究问题也遭遇到了严峻的历史困境。而两宋理学家文道观念及其诗学实践问题,涵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哲学、文学等诸文化形态,反映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几大文化类型之一——宋型文化的哲思意趣、审美取向与文化追求的精微、雅正、弘大气象。只有对此作纵深的研究突破,才可为相关研究课题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和进行研究的理论元点。仔细寻绎前哲时贤的研究足迹,分析其得失,有利于我们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唐宋诗之争的论争性有滋其生的文化因缘。首先,擎受轴心作用的《易》之变易意识乃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观念根源,而宋代《易》学与《孟子》汇通形成的义理内蕴及新铸的理性精神则如两翼一般更加强化了宋诗内涵与唐诗之别。此二者导致了唐宋诗之争的"必有争"。其次,"经""文"理念的转型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重要因素。宋人潜心以新的"经""文"理念替代汉唐旧的"经""文"理念,即注重致用义理,官、文、学三者一身的宋人身份与强烈精诚的个人修养意识。唐宋经文观念的碰撞、对比及后世对两者的取舍、选择和融合导致唐宋诗之争的"须有争"。最后,两宋"士"精神的形成与发酵、当时强烈门庭意识与"帜别则辩"的时代风气则主观上促发了唐宋诗之争的"能有争"。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1、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尤其实证了四川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繁荣景象;2、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交融状况;3、充分凸显出"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的民俗信仰与宗教传统发展状态。可称之为当世社会发展的一部内容丰富、情节鲜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是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对于二程理学本体论的理解,是研究二程理学的基础。二程理学虽然都秉持理一元论的本体论,但对于理和气的理解有所区别。程颢从对理求诸内出发,阐明了天、易、理、道的一贯性;程颢从理的无形出发,提出了"穷理""尽性""至于命"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西北学术文化,与其所处的地域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汉唐帝国的繁荣,曾使西北学术文化发展到鼎盛,两宋以后逐渐趋于稳定,张载关学的诞生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经验、制度、民俗层次升华为理性哲学层面.宋明理学关中学派的起落,标志着西北学术文化由完善转向衰落之势.明清时期,代表西北学术文化的实学与史地学的学人士子精诚团结,共发"经世济用"之宏愿,使秦陇文化又一次崛起.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治《诗》近袭汉代《诗》学,远绍孔子。孔子论《诗》涉及《诗》与政治、《诗》与教化等内容。出土文献《孔子诗论》的面世,为深入研究司马迁与孔子论《诗》之间的关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司马迁论孔子删《诗》旨在突出孔子治《诗》"取可施于礼义"和"以备王道"的思想。司马迁治《诗》传自《鲁诗》,与荀子有深厚的学术渊源,荀子重视礼乐的做法给司马迁以深刻的影响。以《诗》为评判是非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历史与现实的叙述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史记》的叙述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陆陇其是清初著名理学家,被人称为"醇儒",是清代第一位配祀文庙的理学家。陆陇其力倡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主张躬行实践,其理学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也异常活跃,涌现出大批著名学者、理学家,而陆陇其则是第一个被清政府准许从祀孔庙的理学家。其中缘由不仅仅是陆陇其承继程朱理学,更为重要的是清廷需要为汉族士人树立榜样,而陆陇其及其学说主张则适应了清初政治文化环境,利于统治者教化人心、维护封建统治。除此之外,积极入仕、自身学术成就、广大士人的认可也是其能够从祀孔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江户初期朱子学兴盛,理学大家藤原惺窝及其弟子林罗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既为儒宗,同时也为重要的汉诗人,其诗文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江户时代。惺窝主"文道合一",重视"诚"与"感",其诗学思想表现出浓郁的理学色彩。林罗山、松永尺五、那波活所注重经学、兼取诗文,诗以唐为宗,兼参汉魏、宋元,诗学门径较为开阔。杜甫为朱子学家共同尊奉,以"尊杜"通于"宗经""明道",掀起日人宗杜的高潮。此一时期的诗学表现出融通性、过渡性的特点,主要受到宋元诗学的影响,也开启了取法明代诗学的端绪。  相似文献   

13.
两宋是词体建构定型的主要阶段 ,词体观是两宋词学批评中的核心问题。词体这种配合燕乐而歌唱的音乐文学样式 ,在其产生之初其内部就存在着音乐性和文学性、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的内在张力和矛盾 ;正是词体的这一内在矛盾决定了词体的发展必然是“建构论”的 ,亦即词体的本质属性是在宋代文人词和民间市井词的雅俗分流、互动及词体文学创作和批评间互动的动态运动中 ,以“尊体”为目的导向 ,建构发展以至规范定型的。两宋词学批评中先后出现了“破体以尊体”和“分体以尊体”两种推尊词体的阐释思路和意向 ,前者以苏轼的“诗之余裔”说为代表 ,后者以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说为代表 ,它们构成了宋代 (文人 )词体建构的两个维度。终两宋 ,文人词虽然主动疏离了民间歌场 ,但未尝脱离音乐本身 ;在词体观念建构中 ,宋人并未以脱离音乐为尊体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孟子以后,儒家的思想学说逐渐衰微,朱熹通过对儒家经典"四书"的解读开创了新的诠释系统,构建了庞大精密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孟子集注》加入了许多创新理学思想,是朱熹对儒家思想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也堪称宋代儒学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平。朱熹通过对《孟子》的解说,构建了"天理气"大观、"心性情"小观及"知行"的认识论,在加强儒学思想理学化、人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15.
明代学术虽以理学为宗,然官方提倡的理学之外,尚有科举以外的古学传承,制义、八股之外的经史学问,同样是广义范畴的儒者之学.虽非主流,却于三百年间的明史历程中不绝如缕.杨慎、陈耀文、胡应麟、焦藏、方以智等读书博古,崇尚考据,经史训练中的古学思维渗透、体现于其诗学逻辑中,并由之造就了明代诗坛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上博简《诗论》第23号简对于《鹿鸣》一诗的评论,主要是对于《鹿鸣》乐曲意境的分析。简文"《鹿》以乐………",意谓《鹿鸣》作为配乐之诗如何。以下的简文则主要是对于这首乐曲意境的具体阐述。简文可以和文献记载互证,为认识孔子的诗乐观提供了新的证据,不仅如此,还为复原《鹿鸣》古乐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秦妇吟》是唐末重要作家韦庄的代表作,是唐诗史上一首具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叙事诗。百年来,学术界对《秦妇吟》的研究,主要以文化的视角,从思想、艺术和作者讳言此诗的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不足也是存在的。本文将着重对百年来学术界对《秦妇吟》在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就各个方面的成就与不足予以评论。  相似文献   

18.
"味外之旨"说--司空图"诗味"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司空图的"诗味"论,研究者众多,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析检讨,并对司空图的"味外之旨"说与禅学的渊源关系、"味外之旨"与"韵外之致"说及其与诗之"境"、"格"的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考论.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 ,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 ,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的现代学术范式。这一学术范式 ,存在着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来不恰当解释中国文本的可能性 ,所以应该用“跨文化阐释”这一模式加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而这一点也正是《红楼梦评论》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与单向阐发不同 ,《红楼梦评论》的阐释是“跨文化阐释” ,它注重的是中西方平等双向的互文性关系。《红楼梦评论》虽然接受了叔本华哲学的影响 ,却不可以用“影响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而只能用跨文化研究的模式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