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教版高语第三册中对《离骚》(节选)句“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注释为:“父亲观察我出生时的器度啊,开始赐给我美名。”这里把“初度”解释为“刚出生时的器度”,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失望的狼     
《红领巾》2007,(7):19-19
夜晚,狼经过一户人家时,听到一个妇人对哭闹的孩子说:“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喂狼。”  相似文献   

3.
丁芳华 《语文学习》2010,(7):128-131
课堂回放 师:在你人生的经历中,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生1:父亲,有一次爬山时,他叫我要坚强。  相似文献   

4.
吴晓琴 《云南教育》2003,(28):35-37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展开情节。先写“我”年少时家庭生活拮据和父亲的梦想;接着写“我”看见中彩的父亲开着一辆奔驰车,却不高兴,母亲解开了“我”的谜团,父亲愉快地把奖品交还给同事;最后写“我”成年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通过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来衬托父亲开阔的心胸,用母亲的话来表现父亲的人品,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父亲”行为的熏陶感染,懂得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二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三是用自己提…  相似文献   

5.
在教写字时,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于是,每次写字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写字姿势要正确,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可收效甚微,孩子的写字姿势依然如故。那怎样才能让孩子正确书写、健康书写呢?我一直在思考着……  相似文献   

6.
本来学校并没有安排我上研究课,但当我终于被一种强烈的上课冲动浸润时,我自告奋勇,决定执教《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7.
花飞碟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生,爸爸妈妈要上班,经常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好孤单啊,只好让书来陪我了。我读到了一个好玩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我与书     
我爱书。书是精神食粮与支柱。我从小学时期就和书有了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冀南平原上的一个农民家庭里。8岁时,父亲把我送入本村简陋的土屋小学读书。老师给我安排好桌凳坐位后,便发给我一册新的抗日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9.
袁跃峰 《特区教育》2010,(10):52-52
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一直以来我对父亲的不荀言笑感到非常苦闷,因为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有一个可以向他人炫耀的父亲。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我们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话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感到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算‘…  相似文献   

11.
8月26日 睛 我和爸爸之间的交流太少,他只有教育我时才跟我讲述他小时侯的贫困生活,但我总是很不以为然,完全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在教学《林海》一课时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题 ,并提出“生活中 ,哪些东西多了也称作海 ?”这一问题的提出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学们经过讨论后 ,有的说 :“天上云多了称为云海。”有的说 :“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为了激发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回忆 ,我特意说 :“今天 ,我一路过来 ,两旁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望无际 ,可以称为什么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花海 !”当同学们兴趣盎然时 ,我发出赞叹 :怪不得老舍爷爷把看到大片山林称作为—— (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林海”。)这样 ,学生不仅真切…  相似文献   

13.
谢谢     
明明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球踩坏了。红红拿出自己的新球递给明明,说:“用我的球玩吧!”明明接过球,高兴地说:“谢谢你!”红红说:“不用谢。”  相似文献   

14.
记得初为人师时,我总是奉教材、教参为圣经,即使觉得教材或教参有什么不妥,也不敢随意篡改,老老实实按教参的内容备课、讲解。  相似文献   

15.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人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  相似文献   

17.
复述是将读过或听过的课文内容或材料重新叙述出来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对于巩固识记内容 ,发展思维和连贯的说话能力很有意义。苏教版1—4册语文教材中安排了12篇要求学生复述的课文 ,体现了编写者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重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复述课文只要学生能把课文内容讲清 ,语句通顺、连贯即可。结果 ,由于低年级课文短小易懂 ,便于学生背诵 ,复述课文基本上已演变成了背诵课文 ,很多教师认为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复述课文的要求 ,是对复述课文的一种曲解、误解。我认…  相似文献   

18.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夏日的天空     
我喜欢蓝色,因为它是天空的颜色。 蓝色包围着我们,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袭上心头。如果说,大地是孕育万物的母亲,那么,天空便是用双手温暖着世间的父亲。我喜欢天空,它用独特的方式包容着我们,让我们生活在这把被蓝蓝的爱所包围的伞下。  相似文献   

20.
马玉梅 《宁夏教育》2002,(11):35-36
以人为本在小学教学领域的体现是把小学生视作与成人有完全平等人格的“人”,着眼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惟有确立以人为本理念,才能使学生产生精神动力,在学习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