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各新闻媒体浓墨重彩宣传的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地方党报的《连云港日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注重深入农村、深入生活、深入农民,打“贴近”牌,让“主角”说话,使新农村建设报道出新、出彩,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民花钱订阅党报,让农民看到党报,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却久未得到解决,党报在农村的发行大多是无效发行,宣传的影响力非常微弱。因此,尽快解决村民阅报问题,这既是报社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应尽之责,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党报在农村发行量的有效办法。2005年12月至今年5月以来,本报首批创建了518个村级阅报栏,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广受农民好评。  相似文献   

3.
与行业报、专业报和文化娱乐性报纸相比,党委机关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重大题材、重大主题的报道中,体现在政治经济新闻的发布、理论问题的阐述和方针政策的解释中,体现在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中,体现在把反映党的意志与人民心声相统一的报道中。但是,作为市级党报,在重大主题报道、重要政治经济新闻发布、重大理论问题阐述等方面,与中央、省级党报相比有明显的劣势;相反,在典型报道方面,由于市级党报直接与基层打交道,却具有中央级、省级党报所没有的优势。基于这种分析,近年来,《菏泽日报》在压缩会议报道、减少一般性报道、加强典型报道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收到了领导和读者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党的喉舌,党报理所当然地要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成就报道,包括阶段性成果、全局性成果等,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党报贯穿于始终的。在当今报业竞争激烈、报纸日益强调新闻性的情况下,党报对成就报道的报道方式也逐步采取遵循新闻规律的做法,力争使党委政府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通过可亲可近的形式而为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广东《江门日报》刊登了《大学生情侣落户“麻风村”》一文,该报道立即引起各方关注,省内外以及中央部分媒体对此进行了转载。,广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还亲临开平玲珑医院,对董淑猛、徐娜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人物》杂志更是将两人的事迹大篇幅刊发。董淑猛、徐娜的事迹发生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需要转变就业观念的环境下,也产生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一方面有知识的人到农村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需要知识和人才,.这正是这个典型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6.
近四年以来,《连云港日报》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贴近”作为统领宣传报道工作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创新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创新报道手段”的“三创新”作为落实“三贴近”的突破口,在不断创新中努力提高宣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而言是一个福音,对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需要依靠组织和行政的力量,还需要新闻媒介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安阳日报》作为地市级基层党报,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树立战略意识,创新报道思路,在引导和服务上做文章,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2006年10月11日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何谓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为我们描绘出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报道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题范围。作为与农村最为贴近的地市州盟报,理当为新农村的建设摇旗呐喊,营造一个起好的舆论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陆剑于 《青年记者》2007,(14):92-92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涉及如何适当选材、有所侧重地反映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融媒时代纷繁复杂的话语环境,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践行职责使命、实现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也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围绕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组织开展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媒体履职尽责、形成舆论强势的重要体现,更是主流媒体增强权威性、思想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孙凤岐 《新闻窗》2007,(5):12-14
7月1日,正当全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活动进入高潮之时,由《贵阳日报》推出的《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刊》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特刊从挖掘“黔港十年共辉煌”的丰富内涵出发,推出了4个对开版的内容,特刊与头版上的相关报道联动,相互辉映,不仅使《贵阳日报》成为全省当天纪念香港回归主题报道量最大的平面媒体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党报是党的喉舌,其主要阵地用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但是,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民生新闻被推入主流传播范畴,成为地方党报版面的新主角;关注民生也就成了地方党报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了地市级党报参与新闻竞争、保持和强化主流媒体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继去年成功组织实施“沿海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之后,《连云港日报》从今年3月30日起,又启动实施了旨在贴近“三农”、改进报道、锻炼队伍、扩大影响的“青年记者住农家”系列报道采访活动,至今已进行6个月,共刊发日记体系列报道120多篇。这一系列报道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推进和服务全市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以“三贴近”破题,让农民“主角”说话,探索创新新农村报道的形式与内容,有效地提升了新农村报道水平,并达到了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目的,受到省市新闻阅评组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刘曜 《传媒》2019,(14):33-34
围绕中心,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始终是地方党报的核心工作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重大主题报道也随着技术革新而发生强烈变革。在创意迭出的全媒体时代,《温州日报》始终把握正确导向、坚守新闻价值,在保持重大主题报道深度、准确、权威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呈现方式更多元、阅读体验更舒适、传播途径更立体、受众群体更广泛的全媒体方式,力求让受众“津津有味”阅读,“有滋有味”分享,“兴趣盎然”参与,让重大主题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在移动端轻巧“移动”,传播得更广更远,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陆剑于 《青年记者》2007,(14):92-92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媒体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的可操作空间很大。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涉及如何适当选材、有所侧重地反映新农村的建设成果和经验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28日至31日期间.连云港市隆重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在党代会的报道中,《连云港日报》不仅依托传统的平面传媒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还借助于网络这一现代新传媒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在连云港新闻网上开设了党代会专题网页。对党代会进行网络直播,推出“今日新闻”;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视频、声频播报,刷新报道形式。并开通了党代会建言论坛。实现了大会内外、报纸与读者的更多互动。党代会网络报道虽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专题性报道,历时不足一月,但网络媒体独有的新闻传播优势。还是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也引发了报业、广电等新闻传媒业对网络新闻的全新认识和对网络新闻优势挖掘的更多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是一个时期以来地市级党报的一个重点,如何创新报道形式,凸显报道内容,强化报道效果,各地独俱特色。《信阳日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中,紧紧围绕信阳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这两项长期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体现特点,使报道有声有色,亮点频闪。  相似文献   

19.
重大题材报道一直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重大题材报道能否做得与众不同且高人一筹,是对党报整体采编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作为地市党报,立足本地实际,做好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不但是地市党报应有的责任,也是为了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渴求。莆田市《湄洲日报》十分重视重大题材报道,进行积极的有意的探索和实践,精心策划,力求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重大题材报道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湖南《怀化日报·新农村》专刊上的一个“新农村放谈”新闻言论专栏,被称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代言人”,广受读者欢迎。这个专栏是来自最基层的声音,具有独特的“权威”性。“新农村放谈”发表的都是口述文章,导读部分包括一张口述者的照片、一段关于口述者的事迹报道,200来字的篇幅,宋体字,主要作用是彰显口述者的“权威”性,吸引读者阅读;主体部分800来字的篇幅,楷体字,一个话题涉及新农村建设一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上能纵观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对新农村建设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微观上能指导新农村建设某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