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流记者写本报红烛中国大概是顺口溜的王国,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群众创作的顺口溜问世。前一个时期,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外稿,五流记者写本报。”(据说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一流记者“卖情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某市出了一件新闻,有两个冒充市报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原形毕露,那副尴尬狼狈的丑态让人啼笑皆非:一张张印制得漂亮的“记者名片”、“记者证”,和我们使用的几无二致,那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比我们使用的还高级。真难想象,就凭这,他们竟出没于茶楼酒肆、大小企业和一些会议之中长达数月之久,除了吃喝玩乐,还骗取了一些“广告费”、“赞助款”、“专版专栏协办费”。在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发出议论,有的说:“看这两个骗子的‘行头’像真的一样,怪不得屡屡得手。”有的说:“如今新闻单位有的人作风也不好,难…  相似文献   

4.
康美权 《声屏世界》2011,(10):69-69
笔者到乡村采访。一些农民朋友说,有的记者到基层采访喜欢摆“官”架子,没有一点“土味”:一部小车开进村,一身各牌入家门,一双皮鞋到田头,一口“官腔”问民情。他们说.和这样的记者在一起.无形中有一种距离感。他们还是喜欢那些“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身便装,脚下一双解放鞋”有点“土味”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记者是“杂家”。记者之所以被称之为“杂家”,是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交际面广、涉猎面广、报道面广,可以说是无所不到、无孔不入、无所不报。做为学者,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学识论著建树和突破,学者所研究掌握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如何使记者具备学者的风度,也就是说,在报道中既体现报道内容的深度又体现出报道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钻劲     
当记者,要有一股子钻劲,要敢于钻、善于钻。人说“钻空子”,本是贬义之词;而对于记者,却要有“钻空子”的精神,记者“钻空子”,寻新闻,就无疑成了褒义之词!  相似文献   

7.
说起记者的职业操守,在十几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一直在琢磨:记者的品格像什么?换言之,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呢?有人说,记者像蜜蜂,像猎手;有人说,记者像矿工,像厨师;也有人说,记者像社会活动家,甚至给记者戴上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当然,也有人说记者像“嘉宾”,整天赶场子、端杯子、拎袋子、抄稿子,忙于应酬;记者像“秘书”,满足于听汇报、抄材料,做官样文章;记者像“小贩”,凭道听途说,靠捕风捉影,不做实地调查,甘愿充当“二传手”。笔者以为,上述比喻无论是褒还是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者…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10,(5):32-34
年初,中国媒体业新锐人物程苓峰的一篇《一流记者挣啥钱》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文章从业内流传的“三流记者能写稿,二流记者勤跑会,一流记者拉广告”说起,提出一个问题:那些自命清高的“三流记者”,老说自己才是媒体业中坚,掌握最核心的信息和判断,可为啥就不能挣到最多的钱?——记者收入的“商业模式”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爱岗敬业的好记者”甘远志有句常说的话:“新闻,是跑出来的。”又说:“我是记者,不下去怎么出新闻?”这是他的一个信念,也是他的切身体验。在海南,“物价,以前是报道空白,甘远志跑出了源源不断的新闻:交通,以前少有报道,甘远志跑出一篇篇稿子:药品,以前很少涉足,甘远志将其跑成了‘富矿’;电力,以前少有问津,甘远志把它跑成了热门。”  相似文献   

11.
别无选择──记羊城晚报记者刘海陵杨诚有人问当了十年政法记者的刘海陵:“假如有机会让你再次选择职业,你会选哪种?”他想了想,一字一顿地说:“还是要当记者,还是要当政法记者!”刘海陵,年方37岁,羊城晚报政法部副主任。1977年刘海陵15岁初中毕业后,应...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的记者生涯,对记者这个行当,似乎悟出了一些道道。简言之:记者应“无冕而不王”。有人称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本事大,什么地方都能闯,什么官都能见。比有冕的官吏还厉害。“无冕之王”一说,似是褒,褒中有贬。无冕的记者,同有冕的官吏完全是两回事。有的记者自诩为“无冕之王”,自以为凭自己的一支笔,挥东扫西,无冕自称“王”,那是他自己的事。其实这种人,已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了。记者不是官,新闻原来与“官”无缘。就是当了总编辑,下去采访,写稿子,署名头衔,仍然是平平常常的“本报记者”、“本刊…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名摄影记者去外地采访,深夜归来,自火车站存车处取出临去时存放的自行车,发现车轮没气了,推车至附近警亭,心想:有困难找民警,兴许警亭里有气筒.谁知,被警亭里的三名民警盘问不休:“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记者照实回答:“是记者”“采访归来”.“记者有什么了不起?”民警吆喝:“把工作证拿出来.”看过记者证、身份证后非要“工作证”,记者说:“记者证就是工作证”,民警说:“记者证是假的,没有钢印.”此刻,又困又累的记者被纠缠得好不委屈,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只好说了一句:“钢印绝对有,没有我负责.”一民警听后,当胸就一拳,随后按着记者的肩膀让他蹲下……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有效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工作者.提问将体现记者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功力。业内有这么一个反面典型例子,2002年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霍金到杭州出席学术会议时。有位记者提问。“你认为人类历史的下一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将是什么”,霍金不无讽刺地说:“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把它做出来了。”无独有偶。记得两会期间,有记者提问经济学家吴敬琏,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问题已回答多次.要求记者多看看他写的书或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笔者在《新闻战线》发表了一则“记者感 言”,题目为《无冕而不王》。说的是人们把记 者称之为“无冕之王”,作为干新闻记者行当的,就 不能因此而飘飘然,忘乎所以。记者不是王、不称 王、不为王。记者应当“不计名利,敬业爱岗,廉洁从 业,无私奉献。”文中引用了一首记者理应读懂的 歌: 城里走,乡里走,山里走;握纤手,握绵手,握茧 手;风也受,雨也受,气也受。有道是:名不求,利不 求,官不求;伐恶效狮吼,逄善魂相就。 图一个,天无垢,地无垢,心无垢。 同行评说:“这才是真正的新闻记者。”同时又 指出“感言在理…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7.
记者有多种类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一篇文章里,认同这种分法,同时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有人把我归入第三类。我感到很光荣,不过同时觉得不甚够格。”艾丰结合自己的实践就“学者型记者”论题作过进一步阐述:“学者型记者又可分两种:一种,注意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的结合,着力于新闻学的研究,是记者兼新闻学者;一种,注意研究所报道领域的问题,着力于某个专业的研究,是记者兼专业学者。学者的直接表现,就在于他有这…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的工作明显有别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其他从事各类职业的人们。说记者的工作“特殊”,不是说它有多么高贵、有什么特权,而是说记者身负重要的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通过采访实现)是一种职业性行为,是为获取新闻而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但这种社会调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修口”,是佛家的说法.意在劝其弟子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说些违碍犯忌的话。“修口”——记者何尝不需如此!这不是说让记者做蹑手蹑脚、满嘴“阿弥佗佛”的佛门弟子。而是记者的职业特性需要其炼好笔、管好嘴,不要说造假添乱、有损形象的话。 有这么一件事。某地一家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地方领导在专题会议讨论工业经济的时候,有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