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良 《湖北档案》2006,(9):41-46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相似文献   

2.
张俊 《军事记者》2004,(4):60-60
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地,中央曾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对于这一原因,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郭慧 《新闻传播》2006,(11):8-9,16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万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像一块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战史专家和艺术家。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人们最常说起的就是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才能、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一体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华欣 《青年记者》2007,(18):39-40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长征报道一时成为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道风景线。各大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适时地策划报道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件。各媒体的报道各具特色,但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报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就媒体在"重走长征路"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病症作出粗浅诊断。  相似文献   

5.
《四川档案》2006,(5):22-24
1935年1月,中央在遵义会议上确定了中央红军“协同红四方面军争取赤化全川”的方针。5月12日,在会理会议上决定继续北上,渡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北建立大块的苏区。红四方面军为将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扩展,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于1935年1月开始西进,制定了松理茂作战计划,迎接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6月,红一、四两个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胜利会师并召开了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苏区的新方针,而且以迅速的行动赶在敌人的封锁之前北上。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参加长征的8万余将士,大多是井冈工农子弟,他们在井冈山斗争烈火里百炼成钢,在长征的征途里茁壮成长,井冈红土涌现出5万多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47位将军!因而搞好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刘晓辰 《今传媒》2006,(8):48-50
1999年1月,我受《经济日报》报社编委会派遣来到陕西记者站。《经济日报》的记者顾名思义是搞经济报道的,但是在常人眼中,经济报道比较枯燥,不像社会新闻那么抓人眼球。特别是经济类的正面报道,很容易搞成数字报道并流于形式。为了客观、全面地报道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  相似文献   

8.
9.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苦心经营多年的中央苏区,踏上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途.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这是关系战略转移成败和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为此,在长达一年的艰难征途中,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根据敌情的变化,曾先后选择了湘西、川黔边、川西或川西北、川滇黔边、川西、川陕甘、接近苏联的边境地区等地作为战略转移的落脚点,但都没能实现,直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后,才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1.
孙京 《兰台世界》2016,(15):103-105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对红军顺利落脚陕北、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陕甘根据地不仅使中央红军长征有了最终的落脚点,而且对处于困境中的中央红军给予了极为关键性的补充,并推动了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中共中央立足陕甘根据地新的大本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领导各路红军,实现了革命大本营的转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2.
人们熟知红军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却很少知道毛泽东是最后一个踏上长征路的中央领导人,他差一点儿与长征无缘。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扩大党报在引导舆论方面的影响力和幅射力,对广大读者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浙江省记协市级党报工作委员会所属的11家党报和杭州电视台,于今年4月至6月,在60多天时间里,组织50多位记者,成功地举行了一次题为《接力长征》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这次采访活动就浙江而言,以前所未有的采访规模和连续报道的幅射力,在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扩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温历史,主要是为了教育后人。通过重走长征路,经历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把它发展成为当时最大的红色苏区。然而,随着“左”倾路线在党内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左”倾路线的中央领导进入中央苏区以来,毛泽东逐渐受到排挤、打击,并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0月22日至11月1日,由湖北省档案局主办的“红军长征与湖北大型图片展”在武汉、咸宁、鄂州、黄冈、孝感、天门、荆州七市展出,20万人参观展览。红色档案进展革命老区,走进闹市、广场、军营、校园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是全困十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创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红色老区。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8,(10):1-1
每年第四季度,正是全军和武警部队加紧开展军事演练与考核的黄金季节。在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里,各部队正掀起充满实战气息的军事训练热潮。广大官兵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蓝东兴 《新闻窗》2006,(5):40-41
近些年来,媒体的新闻报道已经开始把重心转向受众,新闻的内容选择、角度倾向、技巧运用都在发生明显变化。而另一方面,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媒体必须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宣传任务。在这种矛盾关系中,被置于企业化经营的媒体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执行宣传任务的时候,有的把鲜活的新闻报道扭曲成枯燥的说教,有的把严肃的政治改变成庸俗的笑话。  相似文献   

19.
20.
2006年5月5日,我在新浪开了BLOG,第一篇文章贴的是散文《水木井冈》。当时只有一个想法,井冈山乃中国革命根据地,人民解放军的摇篮。我这个曾经的军人、业余的作家,在网络上开辟了新阵地,不也是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字“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