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年5月12日《新京报》推出的讣闻专题“逝者-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为研究范本,从报道对象的选择、表现手法的使用以及专题版面的编排三个方面分析此次专题的基本特征,试图为陷入瓶颈的国内讣闻报道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建国 《新闻世界》2004,(11):70-71
地方新闻是地方媒体坐拥的一个富矿,充分挖掘这座富矿.这对地方媒体强身健体、抵御外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强化本地新闻在版面上的地位,不断地增加本地新闻的版面.始终充当本地新闻发布的“第一媒体”.这是《大江晚报》创刊九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从2003年6月1日至今,《大江晚报》将第三版辟成了一个专门报道昨夜、今晨芜湖发生的新闻的专版,名叫“昨夜今晨”。版面开设一年来,以及时、客观、贴近生活、敢于说真话、为百姓办实事而受到读的喜爱,成了《大江晚报》又一个深受读欢迎的“拳头”版面。读说:“昨夜今晨”版是《大江晚报》向读奉献的一道“鲜活、麻辣、家乡味十足”的“新闻大餐”。  相似文献   

4.
政策解读类报纸的版面设计因其特殊的角色.与肩负的职能,常常难有突破,但是《黑龙江日报》从2006年12月4日起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贯彻全会精神、建设和谐龙江》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组报道被认为是“在版面安排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有声势、有效果”,“充分显示了省委机关报在宣传报道省委重大决定、重大决策方面所具有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是一次较成功的大型专题报道”(2006年12月20日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本文就以《黑龙江日报》的这组大型系列专题报道为例,谈谈报纸政策解读类版面设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变化,其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报纸版面的变革。报业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以“改版”为其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2000年以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在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出人意料的是,这两年新创刊的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新锐”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都市快报》等,选用的版式也同上述报纸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6.
胡芹  张阳春 《新闻前哨》2009,(11):60-61
今年“两会”前后,楚天金报推出了大型系列策划报道“刺激消费提振经济”。从2月16日到3月23日.系列报道分五期先后推出,分别围绕零售、食品饮料、旅游休闲、汽车、房地产五大主要消费相关行业进行深入报道。报道持续时间长,稿件总量多.前后共计投入16个版面.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激 情的6月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成为全球焦点 ,媒体也为此展开新闻“大战” ,演绎了一场“媒体世界杯”大赛。重拳对于这场世纪盛会 ,各家媒体都全力出击。从中央大报到地市县报 ,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报刊 ,都以大量版面、长时间、重点版位、黄金时间段充分报道。许多人说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 ,铺天盖地 ,都是世界杯报道。《南方体育》在4月5日就推出了大概是国内最早一份世界杯特刊 ,4月28日该报又打出“痛打48版”的广告 ,率先扩版。《足球》、《体坛周报》、《21世纪体育》等专业报不甘人后 ,迅速推出自己的世界杯特刊 ,并在世…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回首《开封日报》的奥运报道,从一年多前开设《奥运来了》栏目,到2007年8月8日“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精美特刊,从每周一个“奥运前奏”专版到奥运会期间每天至少4个版面的气势非凡的奥运特刊,一路走来,犹如奥运赛场,《开封日报》奥运报道也是亮点纷呈、精彩频现。  相似文献   

9.
从2006年3月某报一篇题为《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的报道始,“疯狂粉丝”杨丽娟和她的家庭跃人大众的视野。2007年3月26日,杨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遗书要求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这一事件再度把这个家庭推到媒体的聚光镜前,引起万众瞩目。从3月26日到4月5日,杨丽娟成了各级、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各种内幕不断爆出,一些明显的借题炒作者也纷纷亮相,相关新闻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充斥着报刊版面、电视屏幕和网页。一干媒体硬是把杨丽娟当做“新闻富矿”穷追不舍,某网站更以每日400元的价格买断了相关新闻的独家报道权。  相似文献   

10.
禹跃昆 《青年记者》2009,(24):64-65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竞相进行国庆报道,并纷纷推出了国庆特刊。南方周末也不例外,于10月1日推出了《新中国六十周年特刊》,共计36个版面。  相似文献   

11.
从4月2日到5月11日,新华社三位记者以“中小学教育广角镜”为总题,陆续推出了8篇稿件。我相信,1988年的新闻史上,将会铭刻上它们的名字:《教师是“伯乐”吗》;《涉世第一师——致“红卫兵”爸爸妈妈》;《教师:职业?事业?》;《“吃饱了肚子就能办教育”》;《和未来教师聊天》;《迎风小树长得壮》;《把欢乐还给孩子》;《也向自己喊一喊》。这组报道抓住教育系统的一些典型事例,针对教育改革的一些难点,围绕目前许多人议论再三的热  相似文献   

12.
中央、地方党报和企业报在国庆5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八仙过海,各显其招,把国庆报道和专版办得流光溢彩。不仅栏目丰富,版面新颖,五彩斑斓的彩版,更令集报人爱不释手。《人民日报》8月25日正式启动了国庆报道;《工人日报》推出“振兴国企篇”、“风流人物篇”和“职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据外电报道,比利时一家日报9日在其世界版向读者推出“3D”版面,读者可以通过特殊的眼镜来浏览这一新鲜的版面。报道称,该版面的所有图片和广告都被设计成了三维立体的画面,“3D”迷们可以通过镜片观看到千变万化的版面内容。这家法语报纸的主编休伯特·勒克莱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将该报纸的所有版面都变成“3D”版。  相似文献   

14.
《新华每日电讯》报几乎每天围绕中外一些重大新闻发布,设一“相关链接”题牌,刊登一些与主新闻相关的副新闻,或称反映性新闻、边缘性新闻,其实这种新闻也很有价值,很中看。5月31日各报都以发特刊或多版面、多篇幅的形式宣传世界杯即将开幕,而解放日报除了推出四个版面的特刊外,在第五版“热点追踪”栏目上还刊登了一篇类似于“相关链接”的报道:“黑白翻转第一遭——写在2002韩日世界杯开幕日”,使人看了觉得耳目一新。常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估计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概括,其实平时读书人终日坐拥书城,闭门不出,…  相似文献   

15.
2014年3月,齐鲁晚报《今日济南》板块推出服务性栏目“有事您说”,至今已坚持两年多的时间.该栏目以推动城市和谐发展为理念,注重解决百姓生活中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先后刊登了一大批反映民生、接地气的稿件,多次得到济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栏目准确定位才有长久生命力 2014年3月10日,“有事您说”栏目在齐鲁晚报《今日济南》板块用三个版面重磅推出,开山之作以《家门口领走131本“沉睡”房产证》为题,报道了齐鲁晚报联合济南市房管部门把服务车开进小区送房产证上门的服务性信息.版面上还设有“帮帮团”“硬服务”“包打听”等子栏目,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月18日,已走过75年发展历程的《新民晚报》推出新版试刊。改版后的《新民晚报》加大了新闻版面比重,天天26个新闻版;整合专副刊资源,推出“星期天夜光杯”、“国家艺术杂志”等一批新的周刊;版面视觉效果也由穿插式变为模块式设计。《新民晚报》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老晚报,这次改版是她自1998年1月1日第四次改版以来最大一次改革动作,体现出这张老报纸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特质。就在《新民晚报》改版的同一天,北京报业市场创刊第二张晚报———《法制晚报》。《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委主办的《北京法制报》,在去年底的报刊整顿中…  相似文献   

17.
一、《上海壹周》打假的目的 2002年3月14日的《上海壹周》新闻版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推出了名为“小资打假”的专题报道,整个报道占据了四个版面。B1版上有点明主题的一篇声讨檄文,指出目前小资风尚席卷城市每个角落,时尚小资媒体趁势纷纷登场“淘金”,但在这表面的繁荣热闹之下作者“发现两者(真小资和假小资)比例,赝品远远盖过真货。”作者认定,“小资们最钟爱精致的生活质量,最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20,(4):62-64
1月优异策划☆“在一起”,《南方周末》,1月15日起简介:1月15日起,《南方周末》和今日头条联手推出了聚焦移动互联网时代4名普通人各自“在一起”的策划。策划由《一个非典型东北网红的生存模式》《编织“彩虹”的产后抑郁宝妈团》《卖出1200万斤山货,一个普通农妇如今影响着县城GD》《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陆,出门时总给逝者买一张票》4篇文章组成。  相似文献   

19.
《聊城日报》从整体上把握主题报道的时度效,以精品栏目带动版面提档升级,推出了一批立意高、写法活、传播广的精品栏目,通过模块化报道实现了报纸“可读性”和“可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16日,楚天都市报独家重点推出的“良心债”系列报道,以生动鲜活的事例,书写出一部彰显道德张力、净化心灵、明辨荣辱、促进和谐的优美篇章,在全国尤其是鄂豫两地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和心灵共振。 这组报道缘于一封读者来信。这封署名“校正”的来信,道出了一个埋藏19年的秘密。这封信深深打动了楚天都市报记者。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决定,不但要帮“校正”完成为母还债的心愿,还要通过报道,打动更多的读者,触动更多的心灵。 从2月16日至3月4日。楚天都市报以重要版面和充分的篇幅,以“19年前的良心债”为栏题,先后刊发了《被截留19年的汇款寻找主人》、《多方寻找,收款人乔云霞“现声”》、《市民热议“良心债”》、《一次良心、宽容和感恩的洗礼》等图文报道40余篇(幅),并配发省文明办主任蒋南平、伦理学专家杨清荣、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黄来女、赵传宇以及读者、网友对此事的评价.记者、编辑的感悟和言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