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2年末,上海博物馆等举办的《晋唐宋元国宝展》中,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书法《欧阳氏谱图序》是其中之一(见影印件)。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据明代宋濂在该书法跋中提到:“欧阳文忠公谱图序作于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一百三十一年后,欧阳修的同乡,南宋丞相周必大把该书法作品与欧阳修于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书写的“夜宿中书东阁诗”联为一卷装裱,至今已近千年。该书  相似文献   

3.
“九僧”是宋初的九位著名诗僧。即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字希白,号慧照大师)、南越文兆、天台行肇(号慧观大师)、沃州简长(号知印大师)、青城惟凤(号持正大师)、淮南惠崇、江南宇昭、峨眉怀古。“九僧”的提法,最早见于欧阳修《六一诗话》。据《六一诗话》记载,“九僧”的诗作当时已经被编为《九僧诗》集,流传于世,但在欧阳修写《六一诗话》时,已见不到他们的集子,而且“九僧”的名字也渐渐被人遗忘,欧阳修就只记住了惠崇。欧阳修去世六年之后,即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秋天,司马光在游历万安山玉泉寺时,在一个叫闵交如的进士处得到了《九僧诗集》,其中明确记载了九僧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办刊     
石平 《传媒》2001,(4):55-56
话说大宋名士欧阳修致仕之后,隐居于滁州琅琊山中,每日里和众弟子饮酒作对,谈诗论文,生活也恬淡自得。只不过致仕之后进项少了许多,加之欧阳修为官清正,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渐渐地也就手头吃紧起来。 一日,论及此事,众弟子撺掇道:“太守平生所学,也不过展示了一二。现今世道太平,是人不是人都兴办刊物。咱们何不也办一刊物,你老任主编,将写作秘笈传之后世,一来可培养文学新人,二来还可挣些酒钱,岂不是好?”欧阳修道:“你等所言亦是。老夫近  相似文献   

5.
宋代几位学者在一起谈论各自读书的经验,欧阳修把这内容记录下来.目前,偶然读到这则笔记,很受启发,特将它推荐给各位. 笔记内容大致是这样的:钱思公在洛阳时,曾对幕僚们说:我平生嗜好不多,只喜欢读书,坐着时便阅经史之籍,卧床休息时就读神话、志怪、传奇、杂说之书,上厕所时则看一些小诗词,可以说是未尝顷刻释卷;谢希深说:宋公垂在史院的时候,每次上厕所,必须夹着一本书,并且在厕所里大声诵读,“讽诵之声,琅然闻如远近”;欧阳修也说:我平生作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东坡多才多艺,嘉祐年间中进士,与其父苏洵同出欧阳修门下,是北宋名的学家、书法家。其与欧阳修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书擅长楷体、行草体,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由于他的书法作品比较珍贵,流传下来的真迹更是少之又少。鄢陵县档案馆保存的其草书《醉翁亭记》帖,更是稀世珍品,该帖共18面,每面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此帖得以在鄢陵保存,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相似文献   

7.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其子苏轼之号,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牛宝彤在《社会科学》第9期就此著文指出,这是“子冠父戴”,应当纠正。论据有三:一、苏轼《阳羡帖》上有“东坡居士,山泉老人”字样的图章印记;二、欧阳修,曾巩等与苏洵同时代人,为苏洵写的墓志铭、哀词、挽诗等,均未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公,北宋名臣,一代文宗。他本是庐陵(今江西永丰)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一生或在朝为官,或在外任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日,游历过不少通都大邑、名山大川,却对颍州(今安徽阜阳)情有独钟,先后八次到过颍州(据李兴武《欧阳修与颍州》考证),并最终将颍州作为归养之地、终老之所。可以说,欧阳修一生不论是宦海沉浮,还是归隐田园,都有着浓浓的“颍州情结”。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相传他为朋友韩琦撰写《昼锦堂记》,文章写好送出后,发觉开头“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二句话中间各少一个“而”字,于是立即派人追讨送出的文稿,及时把“而”字添了上去。《欧阳修追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  相似文献   

10.
摇笔杆,做学问的人,不论是初习文者,还是文章大家,往往会以自己的作品,广泛听取批评,以求改进。有的还以特殊的、引人泞目的方法,广求意见。但其效果,有时却截然不同。这是值得深思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因直谏被贬,出知滁州,即今安徽省滁县,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事记),而其营句“环滁皆山也”,更被誉为千古佳句。而此句所成,却得益于砍柴人的提示。原来欧阳修将文章写完,抄写多份,贴于城门上,亲临现场,请过往行人修改。一天,一位砍柴人听了读到:““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便说.“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一次,几个新闻界朋友去了琅琊山游览,当来到欧阳修的醉翁亭时,导游小姐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才39岁的欧阳修敢称自己为“翁”?这倒是个挺考人的提问。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通常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与民同乐”的为官意趣和文章的独特风格,而不很注意这个“究竟”,似乎尚未见得谁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如果这位导游小姐机智一点,只提问而不作解答,给人一个悬念,倒也不失为一种导游艺术;可她答了,答曰:那是欧阳修装糊涂;因为他是被从朝廷贬谪下来的,装糊涂是为了使朝廷不再注意他,不再找他麻烦。这解答不禁…  相似文献   

12.
《宋稗类钞》中有一则欧阳修写文章的故事。钱惟演镇守洛阳时,因为缺少驿舍,下令修建一座“临轩馆”。竣工的时候,他命谢希深、尹师鲁和欧阳修三个文人,分别为“临轩馆”写一篇“记”。三个人分头去写,很快就写好了。谢希深的文章五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尹师鲁的文字最短,只有三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13.
“加塞”、“走后门”这一“计划时代”的遗毒惊人地存活在今天的医院中医院堪称我平生最恐惧的地方之一,我想恐怕没有病的人是不愿意去那里享受的。那次我上医院,本身是很不值得一提的小病,脚底长东西,都七、八年了,上了很多次药,都  相似文献   

14.
马刘凤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4):118-120,122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四岁而孤,随叔父在随州长大。家贫,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其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由于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  相似文献   

15.
吴则礼,字子副,富川(今湖北阳新)人,是北宋后期湖北籍诗人、词人,为宰相曾布之婿.少习贤良科,以父荫入仕.《全宋词》小传谓其“晚居江西,号北湖居士”,不确.平生交游甚广.与曾纡、韩驹、唐庚等唱和.有《北湖集》五卷.  相似文献   

16.
宋朝有一位文学家,一篇作品写就,总要反复修改。有时,他干脆将文稿贴在床对面的墙上,白天瞧,晚上看,睡前读,醒来又看,觉得那儿欠妥,立刻挥笔涂涂改改,有时改到最后,一篇文章竟然改得面目全非。经过他认真推敲的作品,写得不好的地方都被删掉了,留下的也就成了珍品。这人是谁呢?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欧阳修是个苦孩子,四岁时便死了父亲,只由他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在家里教他读书写字。因为家境清贫,没钱买纸买笔,欧阳修常常用一根芦苇杆在地上学写他母亲教他的那些字。欧阳修既聪明,又用功,很快就把母亲教的东西都学会了。欧阳修有一个叔叔冲欧阳煜,当时是隋州一个管司法的小官吏。他母亲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人,于是便带着四岁的  相似文献   

17.
一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宋朝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宋朝人说:“欧阳子,今之韩愈也。”(苏轼《居士集序》)这话是恰当的。第一,就他们所处的时代说,唐文受六朝柔靡浮艳的文風的影响,宋文则受晚唐五代以来柔靡浮艳的文風的影响。石介曾作“怪说”来攻击宋初杨亿的骈文,说:“今杨亿穷妍极态,缀風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这跟唐人攻击当时文風的话是一致的。第二,在韩愈以前,有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人提倡古文,成为韩愈的先驱者;在欧阳修以前,有柳开、石介、穆修等人提倡古文,成为欧阳修的先驱者。第三,韩愈提倡古文,有柳宗元、李汉、皇甫湜等的响应,扩大了古文的影响;欧阳修提倡古文,有苏舜钦、苏洵父子、王安石、曾巩等人的响应,使得宋代的古文运动获得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代欧阳修在翰林院供职时,曾与同事在闲游中看到一匹脱缰之马踩死了一只狗,便提议各人都把此事记载下来。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道之而毙。”欧阳修说:“如果让你们撰修史书,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于是他只说了六个字:“迪马杀犬于道”。由此,我联想到了一则不足十字的“最佳体育报道”。 在法国里昂举行过一次体育报道竞赛,内容是报道当地一场足球比赛。参加报道竞赛的职业记者和业余新闻爱好者约1100名,而头奖却被一个名叫纽隆的无名之辈夺得,得了1.5万元美金。 纽隆是一个刚满21岁的银行职员,这是他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写学相长     
有个成语叫“教学相长”。其意思是说,通过教学活动,不但会使学生得到进步,老师本人的水平也能得到提高。我今天套用“教学相长”这一成语而提出“写学相长”,其意思则是想说明写作与学习的关系:二者之间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先说学习对写作水平提高的促进。这似乎不需要我多讲,许多古人及前辈都反复谈到过这个问题。宋代大文豪苏拭在其《东坡志林》一书中,记载了一条龙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谈写作的文字,文章说:“顷岁孙学老识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笔者注),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相似文献   

20.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人中晚唐和两宋. 作者偶然得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至顺镇江志》,仔细研读发现,该书是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书之一,而且元代刊本已经亡佚.“江苏古籍”版《至顺镇江志》所据实为扬州文化名人、清代著名学者、刊刻家、思想家阮元的藏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