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关系,不是监护关系,只有学校未履行教育、管理、保护职责,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时才承担责任;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明确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的目的是为了妥善处理损害赔偿问题,加强防范,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并引起教育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出了法律上的明确回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明确了学校与学生在监护问题上的基本法律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设定了以调解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事故的程序,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保险机制为特征的筹措赔偿经费的途径;规定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办法,处于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关系主体适用不同的处罚办法。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并引起教育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出了法律上的明确回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明确了学校与学生在监护问题上的基本法律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设定了以调解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事故的程序,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保险机制为特征的筹措赔偿经费的途径;规定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办法,处于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关系主体适用不同的处罚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没有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处理如何认定事实,如何归结责任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存在很多误区。应该以学生主体身份和学校职责为依据,正确界定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强化学校过错认定的客观标准,并根据过错的轻重程度及事故发生的不同时间学校对学生应负注意程度的高低依法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以有效防止和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性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职责,性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开展性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侵害事故处理办法》,对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司法实践并引起教育法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出了法律上的明确回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明确了学校与学生在监护问题上的基本法律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明确了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设定了以调解为核心内容的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事故的程序,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保险机制为特征的筹措赔偿经费的途径;规定了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办法,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特征的筹措赔偿经费的途径;规定了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办法,处于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关系主体适用不同的处罚办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因损害赔偿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作为学校及教师,如何在忠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确保学生安全,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一旦发生学生受伤致残的不幸事故,校方如何积极主动地做好善后工作,尽可能化解矛盾,达成谅解,消除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分歧?事故发生之后,校方如何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既保护受害学生权利,又维护学校和教师应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请有关专家以案说法,以法析案,为中小学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为强化教师忠实履行管理学生职责,为学校及教师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对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并且健康成长。理论上说,应该很容易达成共识,但事实是:一方面,学校深人推进依法治校,维护学生权益,试图囊括一切教育功能,以期学生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因损害赔偿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作为学校及教师,如何在忠实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同时,确保学生安全,为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一旦发生学生受伤致残的不幸事故,校方如何积极主动地做好善后工作,尽可能化解矛盾,达成谅解,消除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分歧?事故发生之后,校方如何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既保护受害学生权利,又维护学校和教师应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我们请有关专家以案说法,以法析案,为中小学健全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为强化教师忠实履行管理学生职责,为学校及教师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保护是国家和学校依法实施的 ,对大中小学校在校学生的人身健康给予与其年龄相当的群体性保护。它是国家和学校的法定职责。教育保护具有从属性、合法性、有限性等法律特征。依法构建教育保护规范、依法履行教育保护职责 ,是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保护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 ,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广度批判:杜威德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威指出,良好公民、共同生活的积极参与者的培养,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职责。学校生活应依据道德教育的原理——把儿童看作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使儿童能够理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参与维护这些关系——有效组织起来,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杜威批判了把道德教育的目的等同于某些特殊美德的培养、把道德教育的手段等同于直接道德教学与训练的观念和做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德育批判对于我国扩展对学校道德教育目的与手段的理解、提高德育实效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师是我们光荣的称号,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面对广大同学,我们庄严承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践行教师道德规范。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履行教书育人责任。深入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热情帮助学生,悉心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奋敬业,甘为人梯: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财贸学校振兴,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公共场所,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学校卫生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广大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杜绝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对于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证不让一个困难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安定,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开展,是高校管理教师的职责。随着高校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多,如何加强和完善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文章对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委托监护关系,这是学生被保护的需要,也是学校和教师职责所决定的。但是学校对学生的监护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负有部分监护职责,对学校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学校与监护人的责任有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学生的职责。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其全面发展。一个健康的人,是身体和心理双重健康,并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所以,在健康问题上不应只重视身体的健康,而更应重视心理的健康。这就对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学有信心,学有所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塑造、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的职责,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校园服务。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医生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所涉及的对象都是人.只不过一个偏重于心灵的启迪与教导,一个偏重于身体的诊断与治疗,其分工不同,但道理相通。中医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校健康教育是为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发展的基础。课程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水平设计的,而健康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以及态度的形成则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构建。为使学生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健康教育课程来实现健康教育的目的。美国综合性学校健康教育中的密歇根课程模式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问题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如《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没有对有关学校事故的处理如何认定事实 ,如何归结责任作出明确规定 ,因此在实践中造成了很大歧见。学校事故的法律调节取决于如何界定学校与学生这对关系的法律性质。“特殊关系说”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界定为基于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称之为教育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标准 ,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公法特征的法律关系。学校或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 ,因而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行为 ,所承担的是一种基于自己的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过错责任。解决学校事故问题可供借鉴的思路是把办学的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 ,使学校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