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几何时,一提到主播的声音生产实践,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字正腔圆的音声形式.这种代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审美文化的声音生产实践的框架与惯例即为国家声音美学.它以社会主流文化为最大公约数,发声状态饱满,音声语势上扬,声音掷地有声,营造出宏大叙事和集体主义的声音景观.智媒时代,网络空间中喊麦、吐槽、恶搞配音以及谐音戏仿等声音形式与传统媒体主播的准确、规范、悦耳的有声语言表达风格不尽相同.一方面,这些亚文化的主播声音对象征文化领导权的"主流—精英"的国家声音美学造成干扰、解构及抵抗,形成反主流的音声符码——噪音;另一方面,受众的听觉接受模式和交往行为有可能在高倍语速、高分贝音量、剥离情感的AI语音播报等声音景观中被重塑.因此,再造具有审美影响力和文化领导权的专业主义主播声音景观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2012《中国好声音》已经落幕了,2013《中国好声音》正在卷土重来,在大家期待第二季"好声音",期待更多草根歌手出现的时候,让我们再度回顾2012年的"好声音",从各方面剖析节目的内容,使其立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虽然这档节目的结果有争议且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电视节目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档娱乐真人秀节目能以如此的热度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引发了社会"好声音"现象大讨论,都是值得业者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语录     
这本书分:"时事·政治"、"文化·生活"、"娱乐·体育"三个部分,收录了在2005年度部分人物对各种社会生活的观感和评述。这些声音曾经深度撞击和搅动着人们的生活这里摘选的是书中部分"语录"。(摘自文汇出版社出版的《2005语录》)  相似文献   

4.
王贞 《中国档案》2015,(4):66-67
作为声像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声音档案往往被我们理解为以讲话录音为主,忽略了其丰富的内容种类。事实上,声音既是一种地标性的存在,又是述说一种生活状态的记录;既能还原一段岁月的往昔与当下,又能折射出历史的形貌与脉络。在今天,很多的声音已经听不到了,无论是自然界的声音,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声音,随着岁月的流逝湮没消失了。这些过往的声音在哪里还能找到?现在的声音怎么留存,存在哪里,怎么让后人听到?留住声音是档案工作者的责  相似文献   

5.
声音     
《视听界》2011,(4):1-1
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摘自《人民日报》评论。  相似文献   

6.
杨威 《记者摇篮》2012,(7):75-76
民生新闻发展的最近十年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一直是民生新闻不懈追求的目标。主流媒体具有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具有一般新闻媒体难以相比的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同时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具有较强公信力,报道和评论被社会大多数人群广泛关注并引以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另外还着力于报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动向,是历史发展主要脉络的记录者。基本受众是  相似文献   

7.
阿达利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对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属性做了较为深刻的说明。它采用历史性与建构性相结合的模式,将音乐的发展概括为牺牲、再现和重复三个阶段。其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在于揭示了重复阶段音乐的一致性这一根本属性,并提出了重复社会理论。重复社会除表现为集体的无差异性,还借由众声喧哗达到沉寂状态。最后,阿达利提出了作为破局之道的“作曲”。然而,《噪音》在研究范式方面有其局限,它没有实现音乐的形式—本体分析与社会—历史分析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论声音表义     
郑丽娟 《大观周刊》2011,(21):111-111,92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从动物到形成中的人再到形成后的人,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在人类文字没有发明以前,人类主要靠口头语言即语言的声音进行交流,声音在人类的交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声音就是语音,它是语言成分的形式。语言在交际中表征为言语语言,声音即是言语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际的过程也是语言功能的体现,而语言的功能正是声音表义的实用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是一种专门诉诸人们听觉的声音综合艺术。可以这样概述:话语的表意加上各种声音的处理,再经过无线电技术的录制和传播,便构成了广播剧。因而,声音在广播剧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广播剧中,人的语言是作为一种声音符号而存在的,同书面语言不同。可以说: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剧。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习惯于把电视看作一种纯粹的视觉媒介,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声音在赋予图像意义、整合图像碎片与传递信息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如果声音缺席,电视将不可理解。在这个意义上,电视更是一种听觉媒介。  相似文献   

11.
自从画面和声音在影视中结合以来,就再也难分难舍.两者结合,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体验,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众在观看影视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随剧情.徜徉于古今中外、喜怒哀乐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声音在影视中的重要性,是人们早已充分认识的.但声音在组织结构影片时的作用往往被忽略.笔者曾经用罗马尼亚影片<爆炸>作过实验.  相似文献   

12.
张韬 《出版参考》2018,(5):12-13
当前,知识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新媒体营销和数字出版业的新风口.为此,喜马拉雅推出了以“社交+知识”为特征的新媒体付费产品. 人们一天24小时,大部分时间眼睛都被过度消费.但声音和图文、视频不同,它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行时空,上下班、开车、健身、购物或做家务时,都可以通过声音实现内容的多场景伴随.所以随着“耳朵经济”的崛起,音频正从过去的小众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13.
《好大声的书》是一本为孩子也为成人创作的图画书。这本书捕捉、记录下一些声音,一些会在孩子耳边响起、会让他们心里听到的,好大的声音。好大的声音在这本书中,具体而真切,新奇而独特,结合着孩子的生活和趣味,关联着孩子的情感与情绪,流露着孩子的心声。我们打开书,打开感官的同时还要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心灵之门,这样我们才能听懂那些特别的声音,并真正俯下身子和他们一同用心倾听。《好大声的书》对儿童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围绕主题,  相似文献   

14.
曹宇 《新闻爱好者》2011,(3):109-110
一切视听艺术都是让画面和声音来"说话"的,但在纪录片中,声音不是画面的附件或陪衬,声音和画面是一个整体,画面是信息的一部分,声音则是另外的一部分,声画同等重要。声音的时间性特质使它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这也就决定了纪录片声音的叙事性。  相似文献   

15.
声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尤其是它与适当的画面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是声音赋予了画面真实性.电视中的声音尤其重要.同样一种声音跟不同的画面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电视节目声音方面的完美创作,可使节目达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能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从而加深节目印象,达到目的.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包括三部分:一是电视解说词,二是音响效果,三是配乐.  相似文献   

16.
英国学者戴维·英格利斯(David Inglis)所著《文化与日常生活》一书,巧妙地把追溯文化的起源作为社会学分析的一个特定研究领域,在"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政治割裂造成的矛盾张力中展开剖析.英格利斯把"文化",定义在指通过某些社会学视角来理解、把握艺术和审美活动,他在书中强调"文化"在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成为一部宽泛意义上特别的社会学思想史,同时也是对社会生活全貌的概括性总结.  相似文献   

17.
陈树超 《东南传播》2021,(1):144-146
"声音景观"是近年来关于听觉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已然进入了诸多研究领域,为艺术传媒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与人类学具有较深的渊源,引入听觉文化的视角,从具身性感知构建的思路入手,分析声音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对研究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识论的准确性要求,传播的基本隐喻是视觉。新闻/媒介史的书写一直是以视觉/眼睛作为预设性的、不言自明的前提框架,这种书写方式会带来历史的遮蔽,而从声音呈现的媒介史可能具有不同的面貌。立足于媒介的视野,本文尝试提出声音研究的两种可能路径。一是声音及其物质性如何重塑人的知觉系统,从而与新的时空感交织在一起;二是从形式入手,聚焦声音装置所生成的"事件",研讨各方怎样形成聚集,生成连接。从这两个研究路径来观察"听觉/声音"与社会的相互构成,或许可以打开媒介史的新的视角,即声音所形塑的人性、所构成的人,以及所生产的社会现实,甚至社会文明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出版广角》2013,(17):94
如果人们的阅读都只为了娱乐,大众只读娱乐之书,那么,还有多少人能沉静下来读痛苦之书、深刻之书、经典之书、思想之书、专业之书?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将是一个阅读的坏时代。——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你就是会不自觉地想让你的孩子们看一些出版过的经典童书,这就是这类书所拥有的魔力。——兰登书屋童书出版分部执行副总裁朱迪斯·豪特  相似文献   

20.
以"声音"为主角而出场的有声读物,其声音形态不仅是叙事语言中的有机构件,还逐渐从视觉文本中剥离出来,直接参与到内容叙事全过程.有声读物的听觉语境以不同样态的"声音"为叙事工具,在声音传递和听觉环境中运用独特叙事手段和阐释功能,搭构了与传统"视读"迥异的"阅听体验".文章聚焦有声读物叙事过程的声音之维,从叙事工具的征调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