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胜孤独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孤独感.有孤独感很正常,也并不可怕,但是这种心理得不到恰当的疏导或解脱而发展成习惯,就会变得性情孤僻古怪,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变成孤独症.这就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了. 以下是克服孤独感的一些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有关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回顾,发现中国大学生孤独感的流行率较高,且孤独感的存在会时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基于此,文章结合国内已有的研究探讨了引起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减轻大学生孤独感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针对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250名大一、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UCLA孤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为测量工具。收集数据并分析后得出结论:一是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都与孤独感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都与孤独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孤独感呈现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与孤独感有显著正相关。二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与孤独感有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孤独感有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总分与孤独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三是自我和谐程度的高低可以解释和预测孤独感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众多研究表明,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孤独感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发现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在内容上有相同之处,如都对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因素、网络因素等的相关关系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对象上、研究方法上及跨文化研究上国内外有很大的不同。了解孤独感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孤独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连市4所高校的4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不同孤独感程度学生的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程度与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中、低孤独感学生的成熟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高孤独感学生,其不成熟方式得分低于高孤独感学生,孤独感水平与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得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孤独感是近30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的研究领域。关于孤独感的概念、结构及测量工具,不同学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仍为达成共识,本文简要总结概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孤独感概念及其相应的测量工具,为更深入研究孤独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独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格心理及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孤独感的内涵界定与分类、孤独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孤独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采用2011年"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CLHLS—2011)调查数据,通过二分Logitic回归的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和生活状况变量的前提下,老年人的情绪认知对孤独感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其中积极情绪对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有负向作用,而消极情绪对孤独感水平则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孤独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己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对大学新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了测量,并使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大学新生有较高水平的孤独感;班级、生源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恋爱状况、独处类型和孤独感认知类型等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孤独感的特征、个体的独处类型及孤独感认知类型针对性提出疏导策略,以期为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和情绪智力量表(ESCQ)对2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大学生孤独感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孤独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问卷。结果①性别对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孤独感体验和孤独总分有影响;②生源地对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无影响;③不同年级在社交能力评价、孤独感体验、人际关系评价和孤独总分上有差异;(岔孤独感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用。结论: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12.
孤独感及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孤独感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精神健康有显著相关,因此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社会关系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格心理及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孤独感的内涵界定与分类、孤独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我国小学儿童孤独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孤独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以19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大学生孤独感及其与性别、生源、专业类别以及年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孤独感水平并不高;(2)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生源、专业类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孤独感在年级变量上主效应并不显著,但大一学生与大三学生之闻有显著性差异,大三学生在孤独感的体验上较之大一学生更强烈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当前中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中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关系,本文采用UCLA孤独量表、学校满意度量表对川渝地区的11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有过半的中学生正在经受中等以上程度的孤独的痛苦;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性别差异不显著;学校满意度和孤独感的年级差异显著;高孤独感的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的中学生;中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跟其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24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自我和谐与孤独感存在极其显著相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灵活性"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师范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孤独感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间的作用机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与孤独感,家庭关系破裂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较低;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家庭亲密度、孤独感对抑郁情绪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孤独感在家庭亲密度与抑郁情绪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无论是直接调节抑郁情绪还是通过孤独感间接调节抑郁情绪,家庭亲密度对抑郁情绪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应用有五个步骤,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应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其他情绪问题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韦耀阳 《培训与研究》2010,27(4):99-101
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应用有五个步骤,同时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应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其他情绪问题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及其与恋爱、性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孤独心理问题干预提供有效的支撑.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恋爱、性行为调查表对四川、重庆两地7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61.37%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孤独感;大学生孤独感在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在是否有过性经历上有显著性差异,且有过性经历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性经历的大学生(p<0.05).结论 大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感体验,且与大学生的恋爱状态、性行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从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