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浙江省考察时指出,新形势下体育工作必须抓好两个协调发展与工作方法、观念上的五大转变。两个协调发展是:体育与政治、经济、宣传、教育、科技等事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协调发展。五大转变为:行政型向社会型转变,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变,一家办向大家办转变,人治向法治转变。笔者认为,这两个协调发展与五大转变是实现我国体育目标,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深刻地理解伍绍祖同志的杭州讲话精神,本文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区体育管理存在着经营型和非经营型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模式的市场表现、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我国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现实市场的成败。研究表明,社区体育经营型管理的存在是对非经营型管理不足的一种补充,对社区体育发展起到了一种合力的作用,解决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经营型管理应从社区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体育产业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体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经济的挑战,应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经济特区体育迅速发展的5个方面及其原因进行了探索。体育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初步实现了由行政型向社会型的转变;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迅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加快发展;体育经费来源实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经济特区体育与港澳、国外体育组织的友好交往扩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十一个市66个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我省城市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现状,为社区体育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入推动我省城市社区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奥运后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卞婴 《体育学刊》2008,15(2):7-13
十七大的召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中国各项事业指明了基本发展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预测2008年奥运后的中国体育,在指导思想上将实现由金牌至上向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转变;在战略发展重点上将实现奥运争光向全民健身的转移;在体制上将实现行政型管理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型.将对竞赛体制、培训体制、体育从业人员保障体制等做出重要改革.政府部门应转变角色,承担起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和谐发展的职责,逐步建立起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化、市场化的体育管理的大部门体系;体育事业的发展应改变过度的功利化倾向,更多地体现出公益性特征,使体育的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应改变仅培养少数精英的模式,尽快地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体育人才的职业归属和社会保障将得到重视.体育将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对世界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冲击,我国的体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改变当前的状况,应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新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实现体育产业化的措施就是体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或企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面对世界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冲击 ,我国的体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改变当前的状况 ,应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新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实现体育产业化的措施就是体育事业从事业型向经营型或企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信息产品、体育物质产品及体育劳务。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富有发展前景、呈国际性趋势等特点。体育产业化,就是改革旧的体育体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全方位地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使体育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体育的产业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开放策略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曹可强 《体育学刊》2004,11(2):86-87
分析了高校体育场地现行管理方式不足,提出高校体育场地应扩大向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服务,以盘活闲置的体育资源,更好为全民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对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场地设施在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场地设施改善对"创建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的促进作用,旨在为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结论:现阶段广州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偏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程度较低等仍然是制约广州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瓶颈"。建议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法治化,从投入的多元化,从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推进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三大改革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德浩  季浏 《体育科学》2011,31(5):14-19,26
在我国社会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转变的新时期,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为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外在趋动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则为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正是基于此,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改革应该把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完成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完成由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转变,完成由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带动发展向通过体制创新促进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河南省社区和高校体育场地现状、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认识,以及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因素.文章认为,河南省高校体育场地具有向社会开放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尚存诸多争议,研究认为,应将该类组织界定为行政型市场化体育组织.受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彻底、市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该组织在管理和运作上表现出显著的行政化和市场化倾向,作为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现有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发现中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城市进行,城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还远远的没有达到国家的相关要求,“农村体育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严重的制约了广大农村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着重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物质与意识的角度去探讨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举国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已不可能再完全适用,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有做到体育管理思想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体育管理体制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管理目标从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向发展体育的多元化功能转变,举国体制才能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中小学体育器材改革的必要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按照国家或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而我们目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体育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学校体育将面临严俊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良机。在新形式下,对高校体育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深入体育教材体系改革,向终身体育教材体系转变;体育教育要实施客体教育向主体教育的转变;实现由继承教育向创造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镇江市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促进农村体育工作开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镇江市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镇江市4个主要涉农市(区)573个行政村全部按三类及以上标准建设了体育场地,35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乡镇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有3692个较大自然村进行了健身点的建设。镇江市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中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差异大,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不均衡,农村体育场地的后期建设不足,管理和维修存在漏洞等问题制约着镇江市农村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湖北省体育系统所属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体育系统所属的体育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