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道家思想是站在体用立场上对稷下黄老思想和魏晋玄学思想总体特征的概括.它坚持老庄哲学思想的内核,同时又注意吸取和整合儒家思想的合理要素,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关系领域,突出了人作为主体的能动功能.新道家对于人本主义观念的肯定与弘扬,时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理论上的铺英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封神演义》蕴含的道家精神和道教思想进行了较深入地辨别,对其蕴含的儒道关系进行了重新考察与定位,认为《封神演义》思想基质是儒道互补的,以道家思想为外在表现,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核,即"外道内儒"。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道家的"入世"思想进行了探讨,从道家各流派的"入世"精神,黄老道家的"入世"政治实践,以及古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三个角度把握道家的"入世"思想,并据此认为道家本质是入世的。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虽然以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但儒家思想在诸如叔孙通、陆贾等儒家代表性人物的努力下,仍部分应用于国家统治之中。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面临着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对传统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扩充后更加符合时代要求,而汉武帝敢于突破前人的雄才大略为新儒学的萌芽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积极倡导新儒学,从而快速确立了新儒学的官方地位,在思想、文化、礼仪道德等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性",道家美育观长期被人们忽略。但在浮躁而日趋异化的现代教育中,我们可以从道家思想中获得一些宝贵的启示。与儒家思想不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注重解放精神,提倡生命自由,更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老道家是道家的一个派别,产生于战国早中期而盛行于汉初。对于道家的这一学派,目前学界有新道家、杂家等称呼,但这两个概念都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两个概念体现的是某些研究者对黄老道家和整个先秦道家发展脉络的理解的偏差。通过对先秦道家文献的考察,可以看到,先秦道家的发展脉络并不是先老庄道家而后黄老道家这样单线地发展,黄老道家的产生时间并不晚于老庄道家,先秦道家是一个多线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汉时期统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秦王朝统治者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政体格局,以法家思想独尊。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法家思想作为统治策略的失败,汉代统治者与思想家经历了从黄老道家思想的实践到儒家思想的认同的过程,最终确立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吸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原始儒家进行改造,并使儒家经学阴阳五行化,加快了秦汉思想文化统一的步伐。汉代儒学大讲阴阳灾异,加速了儒学的世俗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伦理政治的基本话语体系中,正义概念成为首出概念,它以"理性"为基础,以"自由"和"平等"为两翼。先秦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仁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都是相悖的,现代转型十分困难。先秦道家思想本质上是智型的,与"理性""平等""自由"三个理念存在着相通契的可能,更容易实现现代转型。而在先秦道家思想内部,黄老道家与这三个现代理念相通契的可能性最大,因而实现现代转型最容易。  相似文献   

9.
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看先秦黄老道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使先秦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体系和思想脉络渐趋明朗,使学界对先秦黄老道家有了新的认识,以《黄帝四经》为主结合黄老道家的重要著作如《慎子》、《管子》部分篇章、《鶡冠子》等对这一流派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教育思想是在继续老庄原始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遵循人性的特征建构起来的。其主旨是德刑相辅。由于德教强调感化引导,法教注重约束威慑,因此其教育思想具有“无为”的意义,可以称之为新型的“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10.
从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看其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并不是主宗某家,而是吸取黄老道家的兼容并包精神,批判继承诸子百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道家的黄老学派因"援道入法"而被称为"道法派",然而黄老道家在接受法家思想的同时,并不是对其进行全盘接纳,而是从道家理论体系出发,对其进行改造,以"道生法"的思想替代了法家"法自君出"思想,以"法宽刑缓"的主张替代法家的"严刑峻法"的主张,并引入阴阳学说对法家的"刑德"思想进行合理性论证,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经历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局面后,其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成为了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儒家思想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道家思想是落叶微笑随风去,清净无为心自安。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无为而治,儒家讲究礼仪乐,尊崇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两种思想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璞现存相对完整奏疏文共五篇。其奏疏文展现了郭璞的政治思想。首先,作为占卜大家,天人感应思想是郭璞处理现实问题时的手段和方法。其次,河东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家学渊源促使郭璞以儒家思想为灵魂。郭璞又吸收法家思想,倡导法治精神。郭璞还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时代特点,制定特定的政策,这也是吸收黄老思想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22,(3):13-18
司马懿的思想经历了从儒家思想向道家思想转变的过程,这使其成为典型的道兵家人物。追溯其思想本源,包括老子哲学和新黄老哲学,分析其政治军事实践活动,可以看出道家基本思想对兵家人物和兵学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在冷眼旁观与战略卓见、守弱哲学与隐忍待机、因顺自然与权谋变化、刻薄寡恩与心狠手辣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道家即黄老政治家。其学派盛行于西汉前期。新道家在汉初社会舞台上的活动,对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初新道家有其特点:1.注意借鉴历史经验,兼容各家之长。2.兼具军事、政治才能,善于权谋。3.忠于君主,注重谨身自保。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文中对大鹏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理想、性格、精神和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是其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济苍生"、"安社稷"儒家用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李白儒家思想为体,道家思想为用所形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外在物化.  相似文献   

18.
人性是人的根本,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体与本源。通过比较先秦儒家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人性观,发现两者小同大异。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儒家思想穿越百家争鸣的血战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与主导而道家思想最终走向离群索居、回避世俗的重要原因是其人性观之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墨家和儒家影响最大。秦朝“以法为教”。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一度占据主导地位。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过历代的发展和融合,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即“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兼容并蓄的特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鸦片战争起,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洋务思潮、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先后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其产党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黄老思想的产生、发展、兴盛集中于战国中期到两汉初二百多年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思想作为两汉官方思想虽然为儒家思想所替代,其影响却并未消失。特别是黄老思想在两汉之交和东汉末的再度复燃,更对两汉间人的思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点常常被人们忽视。汉乐府诗歌除却一些来自庙堂之外,均来自民间,因而它具有极大的思想包容性。如果仔细分析汉乐府诗歌的题材内容和美学艺术,就可发现黄老思想在其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