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投机取巧。作弊表面看来是一种违纪行为,实质上却是一个“诚信”问题。考试作弊已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请人代考、代写论文、抄袭论文等现象已屡见不鲜。据广东省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八成的学生愿意充当“枪手”。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里,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可以说在校园的违纪行为中,考试作弊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为了有效地纠正这种错误思想和行为,本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期完成的哈尔滨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显示,结交网友的中学生已占总数的55.9%,中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频繁且心态坦然,对“早恋”态度也愈发宽容。调查表明,52.6%的中学生对早恋持肯定态度,而在2001年同样的调查中,这一数据仅为21.6%。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比例已达77.5%,比2001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30%。在“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获得性健康知识的主要来源”、“大部分于2001年调查相同选项的11%、3.3%、14.1%。同时,有8.2%的学生明确回答浏览过黄色网站。调查人员对网络交友聊天“风靡”表示了担忧。调查中有32.7%的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消除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考试守则,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并且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笔者对6所学校100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42.3%的中学生承认自己作过弊,17.6%的学生反对作弊,而高达40.1%的学生对考试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作弊太平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角度,找出中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和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从中学生作弊的整个过程看。它一般经历了矛盾的产生→作弊动机→作弊行为这三个阶段。具体地说。矛盾的产生是源于现状与要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考试时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低于试题的要求,这种矛盾是作弊心理产生的第一步;在这种矛盾的支配下,学生感到自己可能不会解答试题时,为  相似文献   

5.
11—16岁学生对作弊现象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间接故事法,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一年级(约11—16岁)336名男女学生进行测验,试图发现中小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发展规律。对研究资料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表明:(1) 对比较复杂的情境中主人公考试作弊的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多数不能根据动机意向、而根据其行动本身作出判断。小学六年级(13岁)及其以后的学生方能根据动机作出判断;(2) 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在判断中大多重视作弊行动本身,因而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而初二~高一学生则有许多人从个人经历、故事所激起的情绪体验以及对影响作弊产生的外界因素持批判态度出发,对作弊现象持比较缓和的态度;(3) 当让被试充当角色作出自我评价时,随着年级增长愿意坦白地作出自我评价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小,且各年级男生均比女生表现出更强的作弊动机;(4) 学生对作弊现象的认识,在小学四年级以前,主要是在实用主义水平上(重视作弊对学习的影响及教师的批评),小学六年级以后,过渡到伦理与社会关系水平(重视作弊对品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初二~高一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一达到世界观水平(重视作弊对世界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校每学期要进行历史考试,考场上常有作弊发生:有交头接耳者,有抄书者,有夹带小纸条、传递小纸条者……。为杜绝作弊行为,学校常常采取分班考试,增加监考人员,对作弊者行政处分等措施,这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彻底杜绝。既然杜而不绝,能否借助于疏导呢?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从而达到根治考试作弊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提高学生对历史考试目的的认识为什么要考试?学生的回答五花入门。笔者曾用五项内容围绕“你怎样对待考试”这题目,对本校初二、初三两个班一百名学生作了调查,结果: (1)认为“考试是学习中的一个环节”的有二十九人; (2)认为“考试是老师检查我”的有二十八人; (3)认为“我考试为得一个好分数”的有十六人; (4)认为“我最讨厌考试”的有十九人; (5)在其他一栏中填“考试是检查学生一阶段中学习情况”的有八人。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研究生勤工助学活动现状高校研究生的勤工助学活动,总体来讲发展势头良好,参与种类繁多。据调查,有85%的同学参加过勤工助学活动,其中62%的同学不间断地参加各类勤工助学活动。勤工助学种类中,“三助”活动占50%,家教占28%,结合专业到公司打工占12%,其它占10%。在“你对勤工助学活动所持态度”调查栏中,有78%的研究生持“赞成”态度,22%的研究生持“无所谓”态度,没有一位同学持“反对”态度。可以看出,勤工助学活动已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经问卷调查,有68%的同学已不再伸手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学生违纪的势头明显上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政教工作收集到的材料归纳出,目前学生违纪主要是以下这样一些情况: 1、因考试作弊而受处分者最为突出 近四、五年内中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违纪的主要方面,一般占违纪受处分总数的45%左右,而且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调查,考试作弊一般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平时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指望考试作弊,蒙混过关。第二种是少数性格内向并且原有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平时对学习很认真、很努力,但仍然感到学习吃力,较难跟上一般学习水平,加之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惧怕考试不能过关的难堪,在侥幸心理和焦虑心理的支配下考试作弊。第三种是碍于同学友情,讲义气,在考试时“帮助”别人而作弊。第四种是本身成绩较好,为了争取奖学金或三好学生,而冒险作弊。在以上四种情况的作弊中,以前两种情况为多。 2、因旷课而受处分的比较突出 因旷课而受处分的一般占违纪总数的25%以上,且有上升趋势。旷课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因为节日放假或私事,擅自离校,有的甚至逾期未归而导致连续旷课数日。第二种因为对某一课程的内容和讲授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到堂听课,形成旷课。第三种是学习成绩差或纪律性不强的“后进生”,自暴自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仁杰 《中国考试》2004,(10):33-36
教育部于2003年12月26日发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国家、对教育、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提高对学生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把反对、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弊心理的调查研究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四所高校大学生作弊心理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有过作弊经历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作弊时大多数学生的心情是紧张的,但是对于作弊行为的负面评价较少,说明大学生在心理上对自己与他人的作弊行为大多数持宽容态度,教育管理者应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1.考试作弊、投机取巧。作弊表面看来是一种违纪行为,实质上却是一个“诚信”问题。考试作弊已成为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请人代考、代写论文、抄袭论文等现象已屡见不鲜。据广东省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八成的学生愿意充当“枪手”。2.两面性加重。部分学生信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原则,人前一面,人后一面,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在“网络社会”这个新的信息世界里,部分学生的言行与其身份极不相称,网络犯罪和到处散布虚假信息现象随处可见。3.助学贷款只借不还。自1999年正式启动助学贷款以来,极大地缓解…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中考试作弊的现象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了,它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此种现象如不尽快杜绝,将会败坏学风、损害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四有”人才的培养,高校为四化、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输送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也会落空。要消除考试作弊现象,就要充分研究考试作弊的各种因素,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和考试管理措施。为此,一九八五年底,我对某省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文、理共八个系一至四年级的八百九十二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自编的封闭式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获得了如下情况。在被调查的八百九十二人中有百分之八十二点七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帮助他人作弊的占百分之八点九)。其中,男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考试作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考试作弊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愿填写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600名来自浙江宁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大学生作弊的影响。结果:“学习成绩”“年级”“教学质量”“作弊被抓概率”“作弊惩罚力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率没有影响,“性别”“对作弊的态度”“效仿作弊情况”对考试作弊率影响显著。结论:为了降低大学生考试作弊率,学校应积极对监考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中专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存在。最近,笔者对某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每年占学校对学生总处分的43%。一、作弊心理及表现1、侥幸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蒙混过关。主要表现为“上次考试自己没有被抓着;考试顺利通过,这次也会”、“一个班级这么多人,就那么两个监考教师,怎么会抓着我?”等。2、虚荣心理。这些同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在同学面前不丢脸”、“保持在班级中的地位”、“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家里穷,父母又对我太好,考不好对不…  相似文献   

15.
材料回放: 不久前,武汉理工大学针对“考试作弊”出台新举措:一人作弊,全班受牵连。其主要内容为:只要班上有一人因考试作弊受处分,该班本学年参与优秀班级、标兵班级评选的资格将被取消。而此前,武汉大学规定,允许学生按班级申请“无人监考”, 但在无人监考中,如有一人被发现有作弊行为, 其所在班级所有学生该次考试成绩全部无效。同学们的来信,表示支持的有,表示反对的也有,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6.
材料回放: 不久前.武汉理工大学针对“考试作弊”出台新举措:一人作弊,全班受牵连。其主要内容为:只要班上有一人因考试作弊受处分,该班本学年参与优秀班级、标兵班级评选的资格将被取消。而此前,武汉大学规定.允许学生按班级申请“无人监考”,但在无人监考中.如有一人被发现有作弊行为,其所在班级所有学生该次考试成绩全部无效。 同学们的来信.表示支持的有,表示反对的也有.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7.
一、中美俄大学生作弊的现状及其分析1.作弊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作弊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学生曾在考试中参与作弊 ,在中国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在大学学习期间 ,有 4 1.5 %的学生承认有过作弊的想法 ,如果加上“想又担心被抓”的学生比例 ,合计高达 6 0 .4 % ,这与美、俄作弊学生的比例接近 ,且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不大。有 39.1%的学生自述曾经有过作弊的经历 (美国学生大概 5 5 %或多或少地存在作弊现象 ,而俄罗斯近 6 4%的学生有作弊行为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是诚实的 ,承认自己曾经作弊。在座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证实,对“无回答”数据的不同处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论。一些学者在不分析“无回答”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在中国有96%的人赞成民主政治体制的结论。但是,该调查中分别有近20%和42%的人对各种政治体制持有“不知道”和“混合”态度,而明确赞成民主体制的只占31%。逻辑斯蒂回归分析表明这两类人与明确赞成民主体制的人具有显著的差异,并且数据显示他们是现实政治体制的高度拥护者。因此不能将“无回答”数据忽略,分析“无回答”数据是作出科学结论前的一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现如今普遍存在于很多高中校园中。本文通过对高中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分析,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遏制高中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即重视营造诚实守信的大环境;重视学生心理指导。引导高中生认识到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在高中校园的这块净土上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这种不诚信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由于校园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作弊现象在学生中逐渐蔓延,已成为中专学校考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中专生作弊有以下表现 (一)作弊具有普遍性 中专生考试作弊有普遍性。十多年前,学生考试作弊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只限于左顾右盼偷看其他同学试卷,如监考老师看他一眼,即羞得面红耳赤,再不敢有“非份”之想。然而,近年来考试作弊已非个别现象,据调查,在考场上有过作弊动机的学生高达70%左右,其中预谋作弊的占15%以上。这部分学生考前就有所准备,有的是学习差的学生找机会和学习好的学生坐在一起,目的是考试时差生得到照应,有的传递答案(夹在钢笔或计算器里面)。甚至互换试卷,照抄答案,有的学生把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抄在手上、臂上、桌上等,借机作弊,至于有随机作弊心理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