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在组织教学上出现了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人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成了“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忽略了语文课程的“语文味”,抛弃了语文课的“根”——“语文”。  相似文献   

2.
冯曹璐 《新疆教育》2012,(13):92-92
语文课是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科目。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职业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真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我不断地思索,并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关乎语文教学大局的问题是备受关注的。比如大语文教育的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问题等。而有些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更为实际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以下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不要忽视课外与课内的配合这个课外是指语文课之外的其它学科,是指学校语文课程之外的其它可以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和形式。而不是指课下完成作文或课外做指定的语文作业。“语文课程标准”在阐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  相似文献   

5.
职业高中语文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相关学科的学习,而且对职高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语文课并未真正发挥实际作用,教学流于形式,课堂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形成这不良状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领悟语文课“工具性”这一属性,教师教学疏离了生活.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职高语文教学应从“生活化”入手,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挖掘语文在职高教育体系中的潜力,使职高语文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是小学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课程,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线。小学语文是渗透美育的重要学科,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重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那么,如何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便是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因而重新认识和讨论语文教学与文化已不可延缓。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和文化渗透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课标文化”已被重新写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对教师的要求。3、语文教学中承载文化教育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质。4、语文课标的“文化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语文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8.
这也是语文     
徐晓岚 《现代语文》2013,(11):144-145
执教高一,颇多隐忧。譬如,学生们更关注考试排名,更期待固化而能化解百题的招式。语文沦落成考试进阶的工具。今年高考,躬逢其“盛”,笔者设计了一个语文活动,请学生选取学校电子演示屏中关于高考的标语加以评点完善。活动之余,学生们发现:课堂之外有语文。语文关乎说的方式、思的方式,以及为人的方式,而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语文素有“老大”之称,其他科目常常在关键时刻让位给语文。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相反,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被社会接受、是否有竞争力,主要看他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发生冲突时,往往是以牺牲文化课为代价,语文常常被专业课挤占掉,语文考试变成了考查。如何摆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的这种困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看法和体会。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专业”的内涵“专业”以前被我们狭义地理解为纯技术性的课程,其实,国家对每种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在中学语文教育逐渐贯彻实施,而中职语文教育受职业学校教育和生源的影响,语文课不受重视,但中职生面临就业压力,又极需提高语文素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中职语文在教学中必须寻找新的切入点。本文结合中职生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讨在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课程有一个新理念:语文课“生活化”。这种“生活化”了的语文课程所带来的最大危害,就是消解了语文教学,消解了“语文性”。“语文性”是站在语文课程的立场上,对语文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尺度。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活动化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范式,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而进行的一种动态和变化的教育活动。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语文活动化教学可分为“文本开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依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以及组织实施的形式,可以分为指导性活动、自主性活动和师生交际活动。语文活动化教学主要包含功能定位课、应用对话课和自主活动课等课型。教师应依据课型特点突出特色,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组成成分,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本文从文本内容情境化、真实化、演艺化、实境化、虚拟化等方面,探究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摒弃了许多陈旧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新景象。然而,在摒弃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却“倒水将孩子一齐倒掉”,将语文教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有效的方法与僵化的过时的教法一起泼掉。于是,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让人“莫名其妙”的现象:语文课变形为美术课,学生比拼画图色彩斑斓;语文课走样成音乐课。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改十余年,语文微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推广逐渐成为语文课程发展中的一种“热”现象,有的目前已产生广泛影响。“微”是语文微课程的显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语文微课程的本质属性,“微”而有“序”是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特质,“微”而立“人”是语文微课程的评价指向,从其特点及实施情况来看,语文微课程确实具有丰富的人的、语言的和课程的价值。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回答了诸多语文课程中长期讨论的问题,为语文课程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 ,我们思考语文教学改革的起点已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怎么了”,“语文课怎么改”这一类问题上 ,而要进一步还原到那些最初的、更为根源性的问题上来 ,即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到底靠什么 ?可以依赖哪些途径和举措 ?仅仅靠语文课来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行吗 ?这是一个“语文教学的改革”问题 ,而不仅仅是“语文课的改革”问题。大语文教学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这种需要 ,它建立在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研究、总结之上 ,是对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一种预测、前瞻和明示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关于大语文的含义 ,我们可…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发表在《吉林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中学语文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一文认为:“语文课是一门以语言教育为主,以文学教育、知识教育为辅、思想政治性很强的综合实践基础课”。文章认为,把“语文课定为工具课不大符合语文教学实际。”对于“语文”一词的含义,此文认为应是“语言文学”。而刊载在《甘肃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三十年来中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回顾》则认为“语文课是工具课,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课程。”对于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正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没有新鲜感、索然寡味.而语文老师一般都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应试教育,确实,应试教育难逃其咎,但把所有的问题都强加给应试教育,那也不公平.“如果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下一些功夫,作一些改革,语文课也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只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课堂生…  相似文献   

19.
王红艳 《生活教育》2012,(22):90-92
面对现今的中职语文教育现状,语文课呈现出几种变异:语文课成了独角戏,语文课成了表演课,语文课成了多媒体演示课,语文课成了专业课。我们对中职语文的教学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回归生活;凸显人文意识,多方面积极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适度地借助多种形式辅助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授法”历尽沧桑,改革开放以后,突飞猛进,发展成为“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成绩空前,问题也较突出:其中科学性、先进笥和针对性、实用性统一问题,特别要求课程、教材、教师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首先应区别语文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为课程和教材正名;其次是建立语文科教育学-语文科教育(学)论-分科教学三级整体改革体系,以使扣紧“语文课标”,同步改革,分流整合,聚焦成材,集约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