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高等教育带来变化。任何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都是对人们获取数据、信息和知识方式以及过程的改变。信息的传递方式将改变教育与信息的提供方式、互联网与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与教育的传递方式,以及“教”和“学”的关系等,从而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玉蓉 《考试周刊》2011,(45):229-230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各种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其由于应用广泛,使用便捷,成为了现代教育事业中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引发了整个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一、基于Web的数字化学习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手段、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在加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新事物以及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的改变,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交流方式的改变、信息传播媒介的改变以及教育的变革等问题。教育变革主要围绕着人的终生化教育和教育媒体的现代化。造成现今教育的改变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媒体的日新月异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推动了教育的策略改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已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教育作为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漠视这些变化,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教育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发展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是数学教改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新媒介是相对于诸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言的,现阶段主要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互联网、手机等。可以说,网络、手机这些新媒介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信息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明确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并指出教育资源建设是重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针对教育和教育技术形成巨大的冲击,最终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对信息传播的速度,容量、范围、过程及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在教育领域使多媒体组合得以实现,个别化学习方式得以确立,远距离教育效果得以增强,继续教育更有实效。因此,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必将带来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掌握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每一位信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能力,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信  相似文献   

12.
包立应 《甘肃教育》2005,(11):15-15
科学的发屉带来了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态势突飞猛进地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扳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今教育技术手段的两太世界性热点.将带来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表达感情、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环境的新变化、教育对象的新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变化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主导变革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围绕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但是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大量日常课堂“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始终没有改变,如何才能够突破这个信息化发展瓶颈呢?电子白板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改变着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同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适应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变化,就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一、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使信息渠道多元化,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由于知识的普及和知识的信息化,学生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教师和学生得到的信息同样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不再像从…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准备未来要靠教育。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的扩充,几乎没有运用开放大学和网络学院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其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讯技术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扩大了人们的认识空间,开拓了主观对客观世界学习和认知的新兴方式。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带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网络业务的普及,已在技术上和经济上使构筑和运行高性能、低价格的远程教育系统成为可能。目前,一些国家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系统。各国在教育信息化和教…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代社会被人们称之为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信息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从事工作、了解世界和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因特网、电子邮件、卫星通讯等新的教育媒体的普遍应用,增加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冲击着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的环境、过程、方式、方法,同时对教师的角色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如图1所示)在云展开幕式与主题论坛上分别致辞,为大会带来了新教育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通过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的重构支撑教育教学变革的前沿报告. 一、新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文化信息的储存和传播方式,带来了人类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会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育信息传播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或者说是教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