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创造."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教学应该是一种创造,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海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田文君 《考试周刊》2014,(73):179-179
<正>要做对社会贡献大的人,就要做有创造性的人,而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目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要有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机敏性,使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表象,认识更多事物,发现创造的价值,不断进取。在美术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教学,应是一种创造."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就教材来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教师来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的价值,从而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将来达到不需要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全员参与且差异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动口说读,人人动脑思考,人人动手写画,人人用心演练。让他们互相启发,在无拘无束的教学活动中迸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智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的青春舞台,使他们热爱英语课堂,对英语课堂有新鲜感,从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高效率的语法教学,使之能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布鲁纳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与热情,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情"和"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传兵 《辅导员》2010,(14):104-104
一次问几位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数学太枯燥了,学起来没意思。"惊讶之余,扪心自问,数学是人类科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为什么孩子们还那样说呢?但转念一想,学生们的话也不无道理,反复地说教,机械地联系,强制性的灌输,数学还有味吗?数学其实是美的,关键在于教者的发现和创造,而想要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数学魅力,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其四项基本能力,而"听"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加强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这就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听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听的技巧,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查找和排除造成学生听力困难的障碍,并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听的习惯和技巧,充分利用高中三年的课内外时间,完成学生英语良好听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英语人才。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对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马芯兰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现代教学是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用手"创造"探究的成果一、生动活泼的探究素材生动鲜活的探究素材是组织好探究活动的关键,因此,我在提供学生探究素材时需要考虑这些素材是否生动?能  相似文献   

11.
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指导于课例"两角和正切公式"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建构数学知识,凸显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12.
莫凉会 《考试周刊》2011,(49):60-61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课文,即把"为教师好教",以教师为本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为了学生好学"、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姜云婷 《考试周刊》2012,(14):98-98
罗伊·兰德曾说:"阅读是永恒的乐趣,悦读的快乐不在于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是你在其中获得了什么。"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阅读的方法,更要在阅读中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乐趣,有目的地读,从而积累更多的词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胡文良 《教师》2011,(20):68-68
"情境"实际上是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鲜明特色,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有独到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努力构建阳光课堂。  相似文献   

15.
杨学福 《宁夏教育》2011,(10):21-21
要有一颗责任心。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说:"老师您说的孩子听,比我们说的管用多了。"这一点足以说明家长对我们的信任。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以简单的传授课本知识为目标,而更多的应该以帮助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为己任,把"做学问"与"做人"等同起来,在课堂上不是单纯的依靠灌输性的教学为手段,而是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为目标,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是应该把自己的责任看的神圣一些,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6.
李倩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52-53
高职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计算机"是现代职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说计算机教学始终要有一种"时尚感"和"前卫"意识。针对当前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意识,在教学设计与课程规划的创新上要把握好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设计与课程规划的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为此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青浦区的一群科学老师,开展了以小学自然《回声》为例的教学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通过教学设计创造‘学的课堂'"。参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多视角地从"学生的学"透视"教师的教",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行为都有详细的描述、深刻的分析和研究,而着力点则是放在研究学生如何开展学习上。这一组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已经远远超出教学研修活动和课堂观察的范畴,相信读者见仁见智,能从中领悟、采撷到自己需要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人也早有论之,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