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访谈法,展示了魏钢焰对杜鹏程深入生活的方式和特点、美学追求、《保卫延安》等著名作品的创作情况以及杜鹏程的创作个性、创作局限等的集中评述。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们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曾到西安访问了杜鹏程同志。杜鹏程同志同我们谈了关于《保卫延安》的创作问题,回来后我们根据记录进行了整理并送请杜鹏程同志审阅过。  相似文献   

3.
杜鹏程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保卫延安》,具有“英雄史诗”的称誉,这是人们所共知的,而他的散文创作,亦是继“五四”以来鲁迅所代表的坚持现实主义的现代散文史上的珍品,具有洁净璀璨的光彩,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杜鹏程的散文创作,共计有一百多万字,目前出有三个集子:《速写集》(作家出版社1960年9月版)、《杜鹏程散文特写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版)和《我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这三个集子共选入他全部散文创作字数的四分之一。这些散文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战争环境的辐射和全身心地投入战争,改变了杜鹏程的心理和生理方式,战争内化为杜鹏程生命的节奏形态。同时,本文论述由于强烈的生命活动的影响,使杜鹏程不仅用战争的节奏写出了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而且把建设题材的小说,写得富于战争的神韵。本文认为,杜鹏程是战争化了的作家,战争是杜鹏程生命的节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具体事实论述了《讲话》对杜鹏程思想、创作的影响。杜鹏程之所以能成为当代著名的作家,主要是《讲话》精神哺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四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文学战线上,出现了杜鹏程的长篇巨著——《保卫延安》。这部长篇小说,以著名的保卫延安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以它那深刻的主题,广阔的革命战争的生活图景,史诗式的结构,诗一般的激动人心的语言,一下子就轰动了文坛,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军事文学曾在17年文学(1949~1966)时期以《保卫延安》(杜鹏程)、《红日》(吴强)、《林海雪原》(曲波)、《黎明的河边》(峻青)等众多杰出的作家作品形成一度辉煌。时至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创作在生活和文学观念的不断变化演进中又几度兴起,出现了三次重大的突破。徐怀中的《西线轶事》是第一个打破17年形成的军事题材作品单一主题模  相似文献   

8.
(一) 《打粮站》是从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第五章“长城线上”节选出来的. 作者杜鹏程是陕西韩城县人,共产党员,生于一九二一年三月,家庭出身贫农,一九三八年到延安参加革命,一九四七年三月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曾任随军记者,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新华社野战分社主编.一九五二年离开部队,任新华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一九五四年以后,在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一九六○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的主要作品,除了《保卫延安》外,还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集《青年的朋友》的,散文集《速写集》,以及文化大革命后发  相似文献   

9.
没有去过陕北、延安。路途并不遥远,可隔着黄河、吕梁山,隔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但是,那一方地域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那里的土地、山川、风情、民众……好像可感可触。是什么使我们走进了、了解了那块土地?是文学和艺术。小时候读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那场“圣战”的宏大、艰苦、悲壮,解放区人民对党中央的保卫和支持,在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后来读抒情诗《回延安》,其间洋溢的革命战士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殷切思念,延安人民对回归的赤子的浓浓情谊,至今想起来都怦然心动。有一首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陕北民歌,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唱到五六十年代,直到21世纪初的今天,又在山西民歌手阿宝的口中唱出了新的韵味和新的意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相似文献   

10.
一直为研究界所忽视的辑录于南京的《意外集》,在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现实关注、人性言说的主题既是《莎菲女士的日记》灵魂剖析的继续和发展,又是《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人性关怀和人性批判的情感和思想渊源。其创作主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左联时期创作的转变,对早期创作的回归,对延安时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指被政治化了的革命历史小说,写作年代集中于1950~1970年代,如1954年出版:杜鹏程<保卫延安>;1957年出版: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1958年出版:杨沫<青春之歌>;1960年出版:柳青<创业史>;1961年出版:罗广斌,杨益岩<红岩>.这些"红色经典","本身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等。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点的鸿篇巨著。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够得上称为他所描写的这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或者说“是这样的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魏巍的《东方》被丁玲等认为是一部“史诗式的小说。”对于象  相似文献   

14.
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一部很有成就,深受群众欢迎,影响较大的作品。“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为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冯雪峰《论<保卫延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其原因是很多的,而作者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间文学宝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功地运用民间文学,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作者在作品里采用了三个民间传说故事,近二十首民间歌谣,五十多则民间谚语和俗语。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凝结着广大群众智  相似文献   

15.
一“献給铁路职工和修筑铁路的战士们!”这是杜鹏程在做的中篇《在和平的日子里》前面的題詞。这部小說是作者继《保卫延安》而創作的在思想性上、艺术性上都有突出成就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小說描写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設时期,铁路建筑工程中人們沸腾的战斗生活和忘我的劳动精神。在小說的开头和结尾都生动地描绘了工地上壮丽的場景和紧張建设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延安小说”视野中考察卞之琳的小说创作,可见其小说内在的思想演变轨迹.卞之琳在“延安小说”语境中的短篇小说由单纯乐观开始生发了新的主题.《山山水水》放弃了单纯反映现实的视角,以他去延安之前的思想准备作为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点.在《山山水水》中通过自语和对话思考了“延安小说”语境的功能和意义,进而观照人物、邦国和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7.
1940年前后,大批知识分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集体主义的革命语境下感到个体的无所适从。舒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小说《快乐的人》,借一个爱情寓言反映延安知识分子从个人转向集体必经的思想阵痛,又从侧面流露出他们融入大方向的可能。本文从创作的宏观语境、文本的表现形式,并结合作家自身的延安经历解析《快乐的人》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名师在线     
张林 《青少年日记》2014,(12):F0002-F0002
任教于黑龙江省安达市老虎岗镇中学(现已更名为安达市一秒中学),语文教师、校报主编,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坚持写日记,每天一则,从未间断过。现存的一百多本日记,也成了他不竭的创作源泉,日记是他步入文学殿堂的金钥匙。他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岁月》《天池小小说》《人民代表报》和《黑龙江日报》等百余家报刊。  相似文献   

19.
季苗 《上海教育》2006,(2A):75-76
新中国的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主要写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构成了“红色学经典”,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这些作品吗?[编按]  相似文献   

20.
可以肯定地说,凡是看过老电影《停战以后》的中国人,应该与沙博理有过“一面之缘”——他在片中扮演一位在中国执教的美国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中国古今文学的杰出翻译者,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蚕》、柳青的《创业史》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20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名著已由他译成英文在国内出版,而由他翻译的三卷本巨著《水浒传》则于80年代初分别在中国和美国出版。 八旬高龄的沙博理是一位居住在中国的美国犹太人,他不仅著译等身,而且还有着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