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明 《中华武术》2004,(11):45-46
长期以来,撑竿跳高仅是男子的正式比赛项目,直到1995年国际田联才正式设立了女子撑竿跳高世界纪录,1997年巴黎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首次把女子撑竿跳高列为世界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开始重视女子撑竿跳高项目的发展,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世界纪录屡被刷新,成绩增长极其迅速,从我国运动员孙彩云创造的第1个被承认的世界纪录4.05米,到目前美国运动员德拉吉拉创造的世界纪录4.81米,增长幅度已这76厘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尽管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技术上与男子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女子撑竿跳高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要实现女子撑竿跳高成绩的飞跃,技术上的突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由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拉转推竿和过杆落地等环节组成。我们结合多次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进行科技攻关服务所获得的资料,提出了影响撑竿跳高动作技术的关键问题,对女子撑竿跳高的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探索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突破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实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是撑竿跳高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变化、摆动膝角等多项指标中与世界优秀选手均存在一定差距,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是撑竿跳高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身体重心运动轨迹变化、摆动膝角等多项指标中与世界优秀选手均存在一定差距,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技术的一般性规律与特征。为我国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参加2006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比赛的12名运动员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录像等研究方法,对比赛时所表现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损失较高;起跳时间与世界优秀水平接近;起跳点与上握点的位置基本符合现代撑竿跳高技术的要求;起跳蹬地角与优秀运动员还有一定差距,重心腾起角较大;起跳时肩角未充分打开;起跳时膝关节弯曲度稍大.  相似文献   

5.
支撑阶段是撑竿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结合水平面、穴斗、横竿对运动员支撑部分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能更清楚地描述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比赛进行拍摄、数据分析、绘制图像,得出我国女子撑竿跳高部分运动员在支撑阶段身体重心和撑竿距离较远,运动员在推竿前身体重心过早离竿等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女子撑竿跳高起跳、撑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女子撑竿跳高起跳、撑竿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提高国内女子撑竿跳高技术水平,用文献资料法、影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国内九名女子优秀撑竿选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九名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率均值为(0.25±0.09),垂直速度增加率均值为(0.45±0.06),两名运动员撑竿5个阶段水平/垂直方向平均速度均值分别为[(6.08±0.12)/(2.36±0.21)]m/s、[(4.77±0.33)/(2.13±0.27)]m/s、[(3.05±0.42)/(2.39±0.31)]m/s、[(1.65±0.16)/(3.53±0.13)]m/s、[(1.5±0.28)/(1.18±0.53)]m/s。研究认为与两名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水平速度损失率和垂直速度增加率都过大。国内女子运动员在悬垂阶段水平速度低,而垂直速度相对较高;在推杆阶段水平速度高,而垂直速度相对较低。建议通过相关肌群的力量、稳定性训练提高撑竿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16名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测量、聚类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出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的指标,建立了其专项能力特征模型和评价标准。旨在为教练员科学规划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女子撑竿跳高选材提供专项能力导向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撑竿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子撑竿跳高这项运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仍保持着亚洲最好成绩。而有关定量研究女子撑竿跳高技术的文章还未见报导,为此,本文研究了该项亚洲最好成绩保持者张纯真等6名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并以技术原理及世界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某些技术参数做对比,找出她们技术上的不足及今后的训练方向,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女子撑竿跳高历史上闪耀着一连串具有个人天赋,并在某一时期称霸天下的女子撑竿跳高明星。她们分别是捷克的达妮埃拉·巴尔托娃、澳大利亚的埃玛,乔治、美国的戴茜·德拉吉拉、俄罗斯运动员斯维特兰娜·费奥法诺娃和伊欣巴耶娃。 伊欣巴耶娃带来了至今女子撑竿跳高运劝员技术的“最完整版”。她拥有力量、协调性、很好的速度、稳定的技术和一个对于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来说较高的握竿高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由形态技术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四方面构成,其对专项能力的贡献依次为形态技术能力因子、助跑起跳能力因子、力量因子、起跳控制效果能力因子。专项能力结构体系通过技术、素质2个层面,4个要素来反映;建立了撑竿跳高的结构特征模型,选取模型中载荷较高的握竿高度、最后5m助跑速度、卧推、左肘角度作为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型的代表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选取李玲在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萧山站女子撑竿跳高决赛4.45m夺冠时的比赛录像,运用德国SIMI Mo-tion影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外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李玲的最后两步助跑,倒2步步长偏短,且其倒1步比倒2步步长长,出现了"拉大步"现象。②李玲起跳时上手握点地面投影点和起跳点的间距较大,与现代撑竿跳高的技术要求略有偏差。③起跳的腾起角度、竿弦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已达到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水平。④起跳时间偏长,插穴时间过早,与"自由起跳"技术尚有差距。⑤起跳步水平速度损失、垂直速度增加都较小,是比较合理的起跳技术,但最后两步助跑的水平速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刘璇  陈庆杰 《体育世界》2013,(12):31-32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淑英及吴莎两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两名国际健将运动员,起跳方面吴莎起跳的效果不够好,起跳水平速度的损失较大。高淑英的起跳效果好于吴莎;高淑英的悬垂摆体技术不够规范,吴莎的悬垂摆体技术要好于高淑英;吴莎在撑竿跳高技术时间的分配上要好于高淑英。  相似文献   

13.
撑竿跳高是运动员通过快速助跑和起跳,借助竿子支撑和弹力,以悬垂、摆体和举腿、引体等竿上动作使越过一定高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技术复杂的唯一使用器材表演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的运动学特征,意在充实我国女子撑杆跳高技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我国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理论,并为训练实践提供参考依据。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进入决赛的优秀女子撑杆跳高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找出目前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其动作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进行三维录像解析分析。研究得出:八名运动员的着地角均偏小,不利于快速起跳动作的完成;郑艳、陈水清和邹畅三名运动员的蹬地角均偏小;除陆敏佳和许小令外,其余六名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偏大,降低了起跳效率。八名运动员起跳腿部力量偏弱以及抵抗冲击力的能力差,导致缓冲效果不理想;八名运动员都较好的控制了腾起角度,但绝对速度偏小使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加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参加2005年5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宜兴站暨亚洲田径锦标赛的16名女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揭示其在运动学方面的变化特征、范围及相互关系,评价其技术特点。以期对提高我国跳远的技术水平带来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高速摄影的研究手段对我国女子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助最后四步助跑至起跳技术实际情况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最低重心和最大水平速度总体趋势出现在倒二步和倒一步上,这与女子运动员的加速方式有关。水平速度损失率稍偏高,助跑速度较慢。最后四步助跑节奏,表现出较好的节奏特点,但步长和腾空时间偏短。起跳腾起角度偏大;多采用三步起跳方式完成翻举竿起跳。除高淑英等运动员掌握追竿技术较好外,其他运动员需进一步完善降竿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外的研究范围较广.主要有男女技术的比较、优秀运动员个人动作的技术分析、握竿高度的影响因素、女子力量素质的提高以及撑竿跳高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的研究等方面。而现在在国内对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诊断与分析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  相似文献   

19.
选择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单足跳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竞技动机、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处于相对适宜的水平。竞技水平提高、社会认可是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主导成就目的。受伤焦虑、竞技水平发挥焦虑、社会评价焦虑是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焦虑的主要倾向。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竞技动机、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