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远离尘嚣》是新古典主义后期的重要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代表作品,反映了变幻莫测、无从把握的命运和作为人的本能和感情之表现的爱情。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远离尘嚣》中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本质。  相似文献   

2.
杰出的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作为英国19世纪文坛上成就堪比狄更斯的重要小说家和一名重要的20世纪的诗人,哈代的作品主要描述了英国历史上重要的维多利亚时代(1838—1904)和其后的生活情景,从而有机地联结了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小说创作方面,哈代的作品通常被分为三类主题,即浪漫与幻想、爱情与阴谋和环境与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3.
《远离尘嚣》是英国杰出乡土作家托马斯·哈代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威塞克斯小说。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小说的女性观、宗教观、现代意识等进行了广泛讨论。但是,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哈代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和融入自然的自然生态观更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该作品以多塞特郡大荒原的自然环境为创作背景,隐含表达了哈代内心独特的荒原意识.本文以认知诗学为指导,拟从隐喻角度出发,研究意象和事件的关系、人物描写及其关系,分析探讨《远离尘嚣》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喻意、环境喻意、荒原意识及其荒原主题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远离尘嚣》中,哈代从人的精神生态入手,对韦特伯里人心灵的"拜物化"、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生活风格的"齐一化"、存在的"疏离化"等精神病症进行逐一刻画,揭示其产生的根源: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及消费文化观、欲望动力论等工业文明思想所造成的人际关系的坍塌、精神价值的消解和自我的迷失。哈代的思想具有比较深远的现实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艺婕 《文教资料》2013,(32):89-91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流露出鲜明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悲观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悲观之中透露出积极性。他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作家,将自己的悲剧思想概括为“进化向善论”。本文试图从《无名的裘德》这部作品入手,找寻其中所显示的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从而揭示哈代悲观主义中蕴含的丰厚思想内涵,更好地了解哈代这位写悲剧但不悲观的作家。探寻哈代内心深处的战斗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男女主人公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称呼的变化,不同情态副词的使用和对双方评价性的词汇的变化,分析小说《远离尘嚣》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关系的变化过程,从而为读者正确解读该小说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说明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成名作,作者对自然风貌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小说,力图消除父权制的二元对立局面,倡导要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界、女性与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发展、互相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话语研究的视角观察风景描写,将风景视为小说文本主题建构的独特方式,有助于理解特定社会语境下风景所承载的历史内涵,解读小说主题。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清新自然的景色作为叙事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小说的主题建构,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下英国威瑟伯里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以及父权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命运和遭遇。因此,本文将以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远离尘嚣》为研究对象,选取小说中典型的风景描写片段,结合空间批评理论的观点,分析小说中风景描写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结合小说文本主题,探讨文学文本空间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从而揭示该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远离尘嚣》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系列的真正开始,也是哈代的第一部成功之作。与他前期的《绿荫下》和后期的《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相比,《远离尘嚣》具有独一无二的过渡性特征。本文着重从主题、风格、爱情三方面具体分析小说所具有的这种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了一系列以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在其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剧色彩,他认为支配人类命运的是一种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不可违背。从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一生可以深刻了解哈代的悲剧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威塞克斯小说"。这一系列小说中大多都带有悲剧色彩,反映了哈代的悲观主义思想。哈代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通过人物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的相互作用,真实地展现当时社会本来面目,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和激烈批判各种弊端,但哈代并不是一味谴责社会变化,而是在接受社会变化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社会现实,诊断社会疾病,以作者的身份警惕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远离尘嚣》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从精神生态学视角看《远离尘嚣》,可以发现在人的精神生态系统中欲望的归回与前行对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左右着人类所在的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平衡,左右着人与自我的个体生态平衡.合理调控人类精神世界的各种欲望,从过犹不及中回归,从短暂而止中前行,恪守顺其自然的平衡,人类才能走向诗意栖居的生态之路.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作品情趣盎然,清新喜人并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远离尘嚣》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不仅代表着哈代早期创作思想发展的轨迹,而且他后来创作的小说都与其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这部作品中悲剧思想、爱情婚姻观以及女性观的分析,对于我们研究哈代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代是出于十九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基调是悲观的。但是同时哈代信奉社会向善论,作品中有生机和希望。悲观主义在其作品中有二重性,即种不加掩饰的绝望和蕴含乐观的希望。本文以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解读了哈代诗歌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其中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地命运凄惨,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一方面,哈代将这种悲剧归因于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另一方面,他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发人深省。因此,哈代并不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他的作品中命运与现实交错下的悲剧结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在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索菲性格上的软弱断送了自己的幸福,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等级鸿沟彻底将她推上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17.
模糊限制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用价值。语言学框架下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经从语义学拓宽到语用学、二语习得、翻译学、篇章学等。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理论和人际功能理论,分析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特有的人际功能,表现在塑造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反映角色关系、表达人物情感和作者态度、凸显写作意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其中《绿荫林下》、《远离尘嚣》、《还乡》、《喀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这是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共识。英国文学史家埃文斯认为,哈代的小说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它们引向悲剧结局”。英国20世纪著名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丽亚·沃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笔者认为,哈代能被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所追捧,就源于哈代悲剧作品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9.
《远离城嚣》是哈代早期爱情题材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奥克对女农场主巴丝谢芭小姐的爱真诚而执着,但却经受着爱的困惑与失落、爱的宽容与超越的考验。奥克历经艰难、曲折而不摧,有情人终成眷属。  相似文献   

20.
孙小孟 《英语辅导》2014,(1):124-127
作为语用策略的模糊限制语在口头和书面语篇中应用广泛,具有重要的语言学应用和研究价值。文章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的元理论意义,结合认知语用观和语篇分析,探讨了模糊限制语在文学语篇中特有的语篇功能。表现在构建语篇内在语境,传递语篇信息;实现语义衔接,表达深层含义;凸显语篇宏观结构,表达作品主题等。把模糊限制语与语篇功能相结合对文学语篇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语用能力与作品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