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荣辱观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荣与辱属道德规范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社会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个重要尺度。大凡一个有自尊心的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而力戒耻辱的。因此,加强荣辱观教育营造一个去伪存真、争荣避辱的良好氛围,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很好地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荣辱观,什么是荣辱观教育  谈到荣辱观,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两个概念:光荣和耻辱。这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教育概念。在研究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其他教育时,仅仅停留在它们的外在比较上是不够的,必须以研究人的心理结构为基础和前提,从人性完整自由的高度去探讨其内涵,才能真正掌握它们的实质,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当前,审美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的着力点在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显得举足轻重,意义重大。一、把握内涵、明确意义,增强“荣辱观”“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各级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必须齐抓共管,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荣与辱是道德规范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评价之中,支配着人们道德行为的选择和判断。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以及怎样求荣避耻等的总的看法和评价。“荣”指光荣、荣耀、荣誉,是人的行为受列社会的肯定和赞誉以及人们对于这种赞誉的追求;“耻”指耻辱、卑鄙、可耻,是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否定和谴责以及人的灵魂深处形成的羞耻心。“荣”是外在的激励,“辱”是内在的心理束缚,是个体的一种内在自觉。所以,荣辱观的内涵可以最终归为主体内在的羞耻心和外在的荣誉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荣辱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包括认知发展、同伴关系心理、情绪情感、道德心理发展四个方面。探讨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心理条件,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的一些制约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形成的因素,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出了对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协调一致,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针对青少年思想品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在应试教育中,德育被严重忽视,第二,在素质教育中,对德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围绕这一主题,例举典型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就德育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辟总结和高度概括。通过荣辱观教育,使“八荣八耻”成为青少年自觉的行为规范,成为青少年树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起点与动力。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培养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应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法治教育,同时教师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4日,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做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他特别强调: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整合教育力量分配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办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霞 《考试周刊》2012,(62):136-136
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作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爱花 《德育信息》2002,(10):43-44
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一)严格要求与启发诱导、耐心说服相结合。在体育课中,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纪律和思想品德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但严格要求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要耐心说服、启发诱导。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要靠学生内因的作用,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既要防止简单粗暴、惩办主义,也要防止姑息迁就、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7.
创新精神应是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思想品德教育应成为高校创新精神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中去,体育也不例外,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素质的主要任务,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  相似文献   

19.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的影响,使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提出“治贫”、“治愚”应双管齐下,同时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完善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构筑社会防范体系。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协调,以形成导向合一的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习惯。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总是习惯以权威自居,往往以长者、说教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放不下身为人师的架子。这影响着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