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所谓统制经济,即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垄断统治的一种经济体制,也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翁文灏形成了系统的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思想。他提出“以农立国,以工建国”,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在经济制度上,主张实行以国营事业为核心并附以对民营事业一定统制的计划经济;提出合理利用外资,培养科技管理人才。他的工业化思想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资源委员会经历了从纯粹的调查、统计、设计机关到国营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关的职能转换。这一转换既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与中日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而资委会势力在政府机构中力量的加强为资委会职能的转换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国民政府对金融业的统制则为资委会工业建设的实施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沦陷区的工矿业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在东北,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统制;"满铁"、"满业"两大会社对工矿业实行了高度的垄断。在华北和华中:日本政府把经济划分为统制事业和自由事业两种,统制事业由两大"国策会社"经营,自由事业通过"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五种方式占有。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造成了中国工矿业的畸形发展,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绝境,也截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章乃器发表大量文章阐述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其信用统制思想开近代中国系统阐发信用思想之先河。他从民族立场出发论述统制经济思想,强调中国进行信用统制的必要性。在货币信用与信用制度变迁关系方面,主张以信用工具的改良和发展,去切实推进中国信用状况的改善。章乃器的信用统制经济思想对促进近代上海社会信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过程中,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和不发达的生产力及社会结构两个条件的约束;在此前提下,中国只能选择政府主导下的计划与市场统分结合的二元经济体制,而不可能实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间接协调下的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主导下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实质是把计划与市场、总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同时满足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和市场机制运行的短期要求,这是构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鑫 《文教资料》2007,(6):121-122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进行战时经济动员而在国内实行了统制经济体制。政府通过建立机构、政策和法律三大体系,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保证了充分的经济动员,为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在这一体系下形成的政府管制经济的模式也对“一战”后的美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败,力图振兴中华,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已成为当代一切仁人志士专注的重大课题。作为一个激进的民族资产阶级思想家谭嗣同认真地探究过。他认为列强之所以能对中国实行侵略,中国之所以一而再地被动挨打,是西方列强依持有大的机器工业,而“中国无机器也”。他严肃指出,要想不受他人欺凌,只有自我振奋、觉醒起来,发展和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他认为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力量,力争在短时期内实现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他在1896年提出了较系统的工业化思想,为人们勾勒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远景兰图:“有矿焉,建学兴机器以开之,凡辟山、通道、浚川、凿险咸视此。有田焉,建学兴机器以耕之,凡林木、水利、畜牧、蚕织咸视此。  相似文献   

9.
自1940年3月至1945年8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实行了战时经济体制。所谓战时经济体制即1943年1月9日汪伪政府向英、美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后使其经济纳入战争轨道的体制。汪伪政府在日本主子授意下,颁布了《战时经济政策纲领》,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经济统制。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汪伪政权的性质及其殖民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道德文明的国度,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先秦以降,在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义利观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到了现代,随着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传统的义利观受到了挑战,新的经济体制需要新的价值导向。文章认为新的价值导向的核心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描述两种价值导向的基础上,阐明新价值导向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日伪在沦陷区出版界实行出版统制政策,通过建立出版统制管理机构、颁布出版法规、检查出版物、查封进步出版机构、迫害进步出版界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出版业进行渗透和统制。沦陷区出版业出现了出版资产大量毁坏、出版营业额与出书种数大幅减少、报纸期刊纷纷停刊等严重萎缩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60年来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949—1978年,我国政府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城市化水平长期被人为压低;1978—1997年,我国进入全面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1998—至今,我国进入城市化重启重化工业阶段。十二五时期,在我国急需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面临着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井陉煤矿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煤矿之一,抗战时期曾被日军侵占开采了8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即命有关部门接收井陉煤矿。先是由国民党第一战区先遣军司令侯如墉率新编第五军第十二旅就近接收;之后又被河北省党政接收委员会接收;1946年初,蒋介石电令河北省当局,井陉煤矿由经济部接收,然后交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河北省政府合办。整个接收过程漫长繁杂,机构重叠。  相似文献   

15.
知识化与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工业化作狭义理解导致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从技术进步角度对工业化作广义理解产生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从知识角度对工业化作广义理解将衍生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经济发展不应由大量使用不可再生性的地球资源来推动,而应由大量使用可再生性的知识来推动。  相似文献   

16.
庄和灏 《历史教学问题》2020,(1):55-63,165,166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国军表现虽有亮点,但大部分时间却令人失望。虽有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力等客观差距,但是来自国民政府方面的主观因素亦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掣肘。无论是官兵健康及后勤保障,抑或者军事训练质量,还有国统区民众应征,种种问题症结都一再体现了国民政府以及国民党决策层在备战阶段、开战以后对其治下国情、军情、民情等应掌握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是明显的偏差,同理可溯的还有国民政府持久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永安是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的所在地,当时许多思想文化界的名人云集于此,使得永安抗战进步文化闻名海内外。近年来,福建永安抗战文化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对桂林、重庆地区的抗战文化研究而言,仍存在内容不够丰富、资料不够充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学术界对永安抗战文化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在其领导层和管理层中有留学经历的人员占绝对优势。以翁文灏为首的留学归国人员凭借资源委员会这一平台,为战时经济建设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们齐心协力,千辛万苦,完成了沿海工矿企业的内迁,不仅保证了抗战物资的持久供给,而且彻底改变了中国不合理的工业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运用先进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对钨锑、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电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基本勾勒出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框架。  相似文献   

19.
持续开展高中以上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全面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民政府抗战准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国防教育,青年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部聘教授制度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提高我国科研、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稳定高水平师资队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部聘教授产生过程中,教育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重视荐选环节、严格掌握学科及人数比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等,前后共选出45名部聘教授。该制度不仅保障了学术传承,而且开创了高水平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