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是日常性、勉为性、虚指性、套思性、形式化和程式化,其特征是起点的驱动性、过程的研究性和结果的收获性。为了纠正问题和凸现特征,可将教学反思粗略地分为追因性教学反思、习俗性教学反思、前提性教学反思、拓展性教学反思、整体性教学反思和批判性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二语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及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接受性词汇,轻产出性词汇的现象,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词汇表达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区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的差异,扩大产出性词汇量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中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的研究现状,并从数量、质量和习得顺序三个角度分析了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习得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对词汇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艾青创作的大量意象诗中 ,象征意象可分为比喻性象征意象和引申性象征意象。其中 ,比喻性象征意象又分为公设的比喻性象征意象和私设的比喻性象征意象 ;引申性象征意象具有自比性、暗示性与富有哲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呈现与指称:语言中的两种时间表现及其语言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在语言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呈现性时间是本源性时间,是语言单位内部的时间语义特征在特定场合的呈现;指称性时间是派生性时间,是对呈现性时间提取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呈现性时间可以通过有标记和无标记手段转化为指称性时间.建立呈现性时间和指称性时间这两个概念可以为时间范畴研究提供一个宏观的框架,可以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按时序可分为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包括质疑性、支架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等类型,创设预设性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成性问题不可预设,只可灵机创生,可以采用借题发挥策略、顺水推舟策略和追根究底策略,机智解决生成性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8.
客体间性论     
客体类性对客体间性的遮蔽,是客体本质属性研究的一种疏漏。客体间性是客体间互渗、互动、互融的规定性。客体间性支撑于客体的反应性、过程性、关系性。客体间性以客体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渗透、推动和融合效应为存在形态。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差别性的动力型中介,是客体间性实现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混杂性是当今跨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词汇.自混杂性引入翻译理论后,混杂性为翻译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混杂性的词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以霍米·巴巴为主要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者对混杂性的定义,以此解读混杂性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混杂性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界定翻转课堂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通过两者比较发现:学生形成性评价均值高于终结性评价,其离散程度低于终结性评价;两者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但差异显著。得到三点启示:适当增加形成性评价的考核细则和考核难度,加大对自评和互评的监督力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双重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要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但必须看到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提出利用社会道德力量弥补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论怪诞     
通过对中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怪诞现象的探源和浅析 ,认为怪诞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初步概括并分析怪诞的审美特征 :反常的构成原则 ;混合恐惧和滑稽的震惊感 ;双重性的功能价值。怪诞与滑稽的区别主要在于反常程度、创作态度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上 ;怪诞与荒诞的区别在于怪诞更多作为一种创作手法 ,荒诞更主要是一种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战略高度对巡视工作作出新部署,强调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巡察是巡视的延伸,巡察整改决定着巡察的实际效果。从近年来全国巡察整改的实践看,影响巡察整改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原则性,二者密不可分且巡察整改的原则性与实效性呈正相关态势,即被巡察党组织自我革命精神强,整改的原则性就强,整改实效性也强,反之则弱。分析原则性与实效性的内在关系,探究巡察整改的基本原则,可以从立足实际、立足长远、立足公平、立足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增强巡察整改实效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1月,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国际论坛在中国上海召开,作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领域的首次学术性国际盛会,本次大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其规模大、规格高、成果多、影响大、意义远,其宗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了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通过对本次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的分析.重点阐述和分析了会议专题讨论的五个主题和相关内容,包括论文专题划分、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并对整个论文和报告内容进行全面概述。最后,给出总结与展望。以期深入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之路.探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标准研制一产业发展一教育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发展新模式,构筑一个“全”学习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7.
AutoCAD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微机CAD应用与开发平台,由美国Autodesk公司研制开发。AutoCAD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除功能强、易学易用外,更主要的是它具有开发的体系结构,允许用户和开发者在几乎所有方面对其进行扩充和修改(即定制和开发),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本文正是基于此种情况,结合笔者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AutoCAD二次开发中的幻灯片和脚本定制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古典的超验的个体化的理想与教育理想经过启蒙运动与科学主义的洗礼后异化为实证的社会化理想与社会化的教育理想。不过,社会化的理想与社会化的教育理想在近现代的膨胀导致了自身存在的危机,并且这种危机影响到了理想本身与教育理想本身,使它们存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遭到了现代教育者的质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建教育理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理想应在程序与实质之间,把理想区分为实质性理想与程序性理想,前者强调结果和目的的理想性,后者强调过程与形式的理想性。其中,实质性教育理想为程序性教育理想指明了目的,防止了后者沦落为封闭与虚无的可能;而后者提供了接近前者的现实路径,使前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修辞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隐喻和故事作为修辞方式,更重要和深层的意义表现在思维方法论上。隐喻思维构筑着日常和科学概念,提供着认识世界的框架,启发着心理学理论的建设。叙事实现的模式形成与模式识别使之具有解释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思维功能,从而在心理学的发展与繁荣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科和课程分化与综合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学科是课程的基础,科学和学科内容的发展趋势必然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发展走势。科学、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辩证的。分化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化的结果。没有分化就没有综合,只是混沌。在分化基础上的综合和在综合基础上的分化既是近现代科学、学科和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也应该是未来科学发展、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