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 ,其内容极为宏富。然而 ,中国之文化传统 ,并非有一个严谨的整体性思想系统 ,实是由许多“次传统”所构成。各个次传统“异”中有“同” ,不可把它看做一严谨的思想体系 ,亦非一严密的逻辑系统 ,它有涵盖性而少排他性 ,重“合”而不重“分”。  相似文献   

2.
“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内容十分丰富,在历代思想家的哲学著作中都不乏有大量关于重和思想的论述。随着时代的演变,它已内化为全体国民的生活样式、价值方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和”文化。正值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西方文化出现危机之际,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重和思想的文化内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西方对中国的武力征服 ,造成了近代中国全面而深刻的文化危机。价值 ,位于文化的深层结构 ,是文化系统中最难变动的文化因子。随着中国文化危机的加剧 ,中国文化结构中的价值系统 ,也不得不面临着转换。在内因与外缘的双重作用下 ,中国传统价值在近代的转换 ,一方面凸显了其欧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则仍力图与传统建立联系。可以说中国传统价值在近代的转换 ,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统的断裂 ,它仍表现着与传统、尤其是与明清以来的文化传统的血脉相联的关系。本文试图以“华夷之辨”、“义利之辨”、“本末之辨”这三个价值要素在近代的转换为例 ,对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影响着教学反思(一)传统哲学观点的主要内容哲学观点是对人、事、物的基本看法和主张,它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它既可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可能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起着积极指导作用的哲学观点也可能成了阻碍进步的障碍。就其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总结种种传统哲学观点,其中成为当今发展障碍的主要有“道”与“和”。“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自先秦起,人们虽然对其歧见迭出,但他们又不约而同地赋予“道”以终极真理或规律总合之意,并将之归…  相似文献   

6.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成分 ,主导性文化为儒家。文化价值的中心观念是孔子的“仁”,主要内涵是重“天人合一”、社会秩序与人伦规范。其涵蕴系统是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中国人建设新文化 ,必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文化传统轻视“日常生活”不同,中国文化传统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因为中国文化中没有一个类似基督那样的宗教偶像.中国文化中人的核心价值在感性的生活中,将日常生活艺术化和审美化,一直是传统士人身体力行的传统.论文从艺术史的角度梳理士人“日常生活”在几个形态及前后的承继,以求在文化艺术史视域中把握这一重要士人传统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刘涛 《家长》2023,(5):140-142
<正>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体现着多种价值,包括“文化传承价值”“弘扬民族音乐价值”等。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已成为当地语言、民俗、人的思维方式等勾勒出的一种文化,可以说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巨大的支柱,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特征的历史写照。传统民族音乐是活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世世代代都要反复经历的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式道路”的主张绝对不是“华夏中心”论的翻版,但它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中国的实际”就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遗传于今的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的价值共存。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就是要自觉地实现现代化建设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即是抛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消极成分,吸收传统文化中能弥补现代化建设缺失的积极因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延续几千年的“无讼”法律传统。“无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就“无讼”、“忠诉”法律传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影响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现代人将面具归结为“一个集考古、民俗、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艺术”,充满神秘色彩的傩面艺术深刻反映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被人们誉为“活着的文物”。在幼儿园开展傩面系列活动,是将这种承载了人类智慧的,具有极高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美术形式传承和转化,让幼儿从小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耳濡目染,萌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全盘西化论”泛指现代中国一切主张彻底改造传统文化、全盘或从根本上接受现代西方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涵的文化思潮,它在促进民族觉醒和文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但其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16.
“和”与“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和”与“创”的辩证关系在于:“创”包含着“和”,“创”是一个大圆,“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范畴本身包含着“和谐”与“创新”的双重内涵,但在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发展中,“和”被更多的单向归结为僵化的理解,逐渐丢掉了积极创新的精神,走上了消极守旧的经学发展道路。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将断裂的和谐与创新内涵并举,以“和”与“创”为主导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必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17.
人们是这样形容《渴望》感人之深的:“无法统计人们用多少吨语言去谈论她,用多少吨泪水去浇灌她……”一部演凡人凡事的电视剧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轰动效应呢?这是由于“它是整个民族灵魂的快照”,它好在“有咱中国味”,“它所褒奖的精神与人民大众追求善良纯真、倡导克己为人这一民族价值取向相契合”。这三种评论,都道出了一个共同点,就是《渴望》中的传统文化特征。笔者拟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什么?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从古至今所形成,既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扬弃变化,而又具有延续性、群体认同性、潜意识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伦理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就是衣食住行中也渗透着传统文化。但无论传统文化的涵盖多么广,其核心或者说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思想观念及伦理哲学。这种体现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伦理哲学是时代的精髓,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  相似文献   

18.
“中”是中国传统伦理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起源于西周时期“中罚”的法律观,儒家学派将它由“至德”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并随着历史的积淀,逐步演进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研究“中”是因为传统文化决定着法律思想的公平观、正义观、价值观,法律思想也总是通过各种概念、命题和原理,最终归复到文化准则的论证。  相似文献   

19.
汉语附缀式新词“X奴”来源于汉语本身,后经过台湾词语“卡奴”激发产生了一系列的词语。“X奴”中的“奴”的汉语意义已经有所拓展,而且“X奴”的分布和搭配也形成一定的模式。其中“X”多为单音节的名词。“X奴”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也充当同位语、定语。搭配上看“X奴”经常和“成、成了、称为、沦为”或“解放、拯救”等词语搭配使用。“X奴”中的“奴”通常表示受某些事或物役使、牵累的人。  相似文献   

20.
“身体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的一个明显征候。这种现象与西方女权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现时的消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挖掘它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内涵,对其作出客观的和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女性文学走出目前面临的尴尬与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