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苏州的历史发展与运河的开凿休戚相关。从秦汉始,苏州演变为江南大都会,至明清时臻至顶峰。长期的古典式繁荣使得苏州积淀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现阶段苏州各级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现有的工作对于某些品牌性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深度关注。只有坚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宣传力度等工作方针,才能使苏州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统一,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知识城市"是一种正在崛起的新型城市形态,既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必然产物。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发展,是知识城市成功崛起的重要产业依托。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大学研究院的集聚发展,是知识城市成功崛起的重要模式之一。大学研究院最基础的功能是充当"科技创新孵化器",其功能定位应与当地城市的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大学研究院应以科研为主、兼有教学,既要注重依托母校的优势学科,着眼于技术研究的前沿,又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瞄准当地企业的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才能切实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应当重视大学研究院与现有科技园区的耦合共生与联动发展,这样既可共享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等科技公共服务,又有助于形成一种互动创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3.
吴文化诞生于"水乡泽国"的渔猎经济时期,近现代又有新的充实和嬗变。经万年演进,她的"融合"、"创新"、"务实"和"崇文"的文化特质愈加鲜明。苏州是吴文化孕育和哺育的城市生命,具有"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是吴文化资源的高度凝炼和自然结晶,也是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5.
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与德州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是一所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开发运河及运河文化,使其能够发挥历史资源的作用,促进德州城市发展,势在必行。做好运河及运河文化开发的整体规划,构建沿德州运河河道过境线的“运河文化风景带”,使运河成为德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搞好运河及运河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德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明程度,造福于德州人民。结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开展关于运河文化的系统研究,深入发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底蕴和特色,为德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以苏州为个案,考察其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支持者、教学者和传字辈演员等,不愧为抢救、保护、传承昆曲遗产的先驱者。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者和支持者的远见卓识,教学者恪守正宗昆曲传统的指导思想,传字辈演员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传习昆曲的精神,在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大力宣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苏州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WOT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简称 ,本文借用管理学的这个概念对苏州快速经济增长背后所具备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判断 ,以期苏州经济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把苏州建设成一个 2 1世纪的新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9.
笔者就古城苏州的历史价值、基本空间变化及文化发展进行探讨。以表达对苏州这 座历史名城的保护,并为未来寻找保护的途径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中心城市的形成与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运河废弃以后,京杭大运河沿岸成为中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在漕运的刺激下,京杭大运河沿岸城市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一些中心城市不但承担了国家税收的重任,而且成为区域性的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京杭大运河中心城市形成以后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京杭大运河中心城市的辐射下,一些小镇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临清迅速成为各地商贸滋聚之地。在规模、人口和经济繁荣程度上,临清都是全国性的一流大城市。鳌头矾是临清的一个特殊生长点,是临清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同时也是临清人文景观的亮点。它集中展示了临清城市的生命历程,也展示了这个城市的精神本质和作为大都会的文化生命意义。运河强烈地改变着临清人的价值观念、生产价值模式、消费观念,以及日常生活及其审美观念。运河提升了临清的精神结构,使临清深受江南既重利又重文的城市精神的浸染,绝不类于一般北方城市。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文明研究的角度出发,否定了西方历史学界长期流传着的一种观点:世界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城邦(Polis)。通过分析介绍仰韶文化群和景阳岗古城,认为从世界文明史的意义上来理解《苏州城墙》一书,发现中国古代江南城邦的历史功不可没。再更进一步而言,点明《苏州城墙》对于世界文明中的国家起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经两年的打磨,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牵头主持,联合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园林设计院共同编著的《苏州城墙》于2012年12月由古吴轩出版社正式出版。被誉为苏州市古城墙首部全景书的《苏州城墙》有着怎样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吴文化研究院举办"《苏州城墙》研讨会",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苏州图书馆的专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见解和观点。现就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加以整理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运河通,济宁兴,河运废,济宁衰"阐明了运河与济宁的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系。自元修复大运河以来,济宁发挥了在河运中的有效作用,成为运河上的枢纽——货物转运商品交易之地,络绎不绝的人群繁荣了济宁的商贸业、饮食业等服务业。可知冷落的旧济宁,自水运开通后变成水陆通衢、商贾云集的新州城了。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建阖闾大城,由此揭开苏州古城的历史序幕。在伍子胥所筑的八大城门中,胥门更富有悲壮的传奇色彩。帮助吴国由弱变强的总设计师伍子胥最终谏死并将头颅悬挂胥门上,令人悲叹不已。  相似文献   

17.
宿州市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存在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镇规模和结构不合理、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布局整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应该以产城一体、四化协同、区域联动作为路径,并应该采取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夯实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四化协同"发展、积极利用周边省市发展机遇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苏州阖闾大城筑城过程及其形制,从古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论证苏州是伍子胥设计、阖闾所筑的阖闾大城,而锡常交界处闾江口的阖闾城是小城。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