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谜诗拾趣     
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随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相似文献   

3.
灯谜至明代日臻成熟,形成了一些谜语制作和猜射的特定体例,并从此利用文字形体或意义的变化来猜字或词语的灯谜  相似文献   

4.
谜与诗趣话     
猜谜是一种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妇孺皆喜的文化活动,猜谜能起到培养智力、陶冶情操、增强知识、锻炼想象能力、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就是著名作家,也有喜欢以谜人文的,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有许多诗谜,现代作家周健人的《蜘蛛》也是用“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诗谜揭示说明对象的。既点题,又引人入胜而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她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终生未嫁,她的一生犹如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她一生写诗1800多首,却从未主动发表过一首。艾米莉的隐居生活对其诗歌创作不无影响。她的诗歌同她的人生一样独具特色,藏谜诗是艾米莉诗歌的特色之一,她善于用诗谜的形式书写生活中那些鲜明的意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藏谜诗可分为两种类型:半藏谜诗和全藏谜诗。  相似文献   

6.
诗与谜新论     
谜语起源于歌谣。歌谣与诗(包括歌谣谜与诗谜)关系密切,前者促进了后者的产生和发展,后者对前者也有一定影响。诗谜独立于歌谣谜后,除与歌谣谜的共同点外,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谜中谜     
手表实际上就是齿轮、杠杆、弹簧的组合,有人甚至将手表称为齿轮间的游戏。制表师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不同齿轮、杠杆、弹簧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以此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奇表、怪表。但不论手表多么新奇,抛去神秘的外衣,依旧是齿轮间从头到尾的传动关系,所以再复杂的表也可以“一语道破”。而在今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一款艾美的神秘指针手表却成了例外,奇特的走时方式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各路钟表爱好者对其原理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时间这款艾美神秘秒针手表真成为了谜中之谜。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制谜和猜谜成了文人斗智的游戏。如《三国演义》里有两则描写曹操出谜的故事:一是曹操叫人建造花园,竣工后他去观看,看毕在门上写一个“活”字,杨修心领神会,立刻让人把门改窄了。原来“门”中写“活”就是曹操嫌门太“阔”了。二是曹操收到客人送来的一盒酥糖,便在盒子上写上  相似文献   

9.
以诗入谜,耐人寻味,诗谜相猜,情趣盎然。下面选录几则宋人猜谜的佳话,供读者品赏。北宋王安石是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人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  相似文献   

10.
《辅导员》2011,(13):124-124,88
欣赏谜语诗词,既增文才,又长智慧。同学们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瓜,解诗意,猜诗谜。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Z2):124+88
欣赏谜语诗词,既增文才,又长智慧。同学们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瓜,解诗意,猜诗谜。1、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  相似文献   

12.
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一天和众文友雅会,兴之所致,戏作谜诗一首请大家来猜。谜诗曰:“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众宾客一时语塞。这时诗人梅尧臣缓缓说:“我也有一首谜诗,即是你的谜底:‘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捻髯大笑道:“梅先生果然才思敏捷。”(谜底为“日”字)王安石戏作谜诗@林汉  相似文献   

13.
谜味与诗味     
谜.是用隐语猜射事物的文字游戏。诗,是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的文学体裁。两者看起来各不相关,其实却有不少共同之处。一则语言隽永、音韵铿锵的好谜,往往不仅有谜味,还有浓郁的诗味;一首蕴藉含蓄、意境深远的好诗,  相似文献   

14.
现在所说的古诗其实不一定都是诗,撇开那些“史”的性质的史诗不谈,即就清人沈德潜的《古诗源》、明人冯惟纳的《诗纪》、今人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里边也十分庞杂。古人所说的诗,如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实际专指《诗经》,不包括别的诗。知道古人的诗与今人的诗概念不同,对研究文学起源很重要。现代人诗的观念中,说诗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其实包括了许多不是诗的成分,这就造成了慨念的混乱。现代人往往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歌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是一首写景诗,诗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6.
岁月如诗,人生如谜,每每打开父亲校正过的泛黄的谜语本,我就禁不住思潮翻滚。往事烟云,飘忽眼前,父亲之教,育人之道,有如精致的谜语,跌宕的诗句,含蕴、隽永,玄妙莫测,耐人品析,永记难忘。  相似文献   

17.
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分别填进一个字,使每一竖行组成一条成语。同时,填进的这二十个字可组成一条谜语。(谜底打一自然现象) □□□□□□□□□□非到识苦落身新下行针曲渠拾连石大月第下走直成举天出事异一效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丰富多采的中英诗体来探索其内容结构和运作规律。鉴于英诗是综合型结构,形成诗体中诗节。英语古体诗的音、步、格、律也大体和中诗一样,有其固定的格式。中英自由诗体均为通篇不押韵,亦无固定的格律可循,把诗的外在节奏融会在诗人的情感之中,把诗的韵律充斥在对生活的呕歌之中。 中诗英译或英诗中译,虽然受各自诗体的制约,但语言的构造和运作程序依然要严格遵循各自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律,不可生搬硬套,乱了章法。但由于语言有其交际的共同特点,因此,在译诗时可运用变通的手法来揭示诗意,尽量贴切各自诗体的外在需要。译诗不可没有变通,而变通又究竟以何为限度?这主要取决于诗人译作家对中英两者不同诗体的理解深度和词法运用的深浅程度来表现译诗变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9.
正蜗牛也会断尾逃生,你信吗?动物自残很轻松吗?人类何时掌握自然再生的高功夫?哪些动物有自残逃生的高功夫?当壁虎被动物猎手抓住尾部时,它会突然自动断去尾巴,趁敌人发愣之际匆忙逃走。与壁虎类似,蜥蜴也具有同样的逃生方法。在遭受危险之时,蝾螈和蜥蜴往往自行断除尾巴。不过蜥蜴比蝾螈更为狡猾,它的断尾虽然脱离了身躯,却在短时间内继续抽动不已,用以迷惑敌人,而蜥蜴却趁机逃之夭夭了。在搏斗中伤到脚的螃蟹,会迅速将自己的脚折去……它们之所以敢于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