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鼎孳是由明入清的贰臣,他在清初因维护汉人利益,受到以冯铨为首的北党打击,被时人看作南党成员,却在陈名夏等人失势后不降反升,受到顺治帝的重用. 但是作为一名身事两朝的文人,他的仕途沉浮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文章试图通过梳理龚鼎孳在清初党争中的表现,考察他身为贰臣的复杂心态,从中窥见由明入清贰臣痛苦改变和适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钱谦益、吴伟业等人的《定山堂诗集》序文,评述了合肥诗人龚鼎孳的地负海涵、天鸿藻的才气,体恤穷交、弘奖英俊的性情和笼挫今古、博物洽闻的学识。龚鼎孳在明清易代之际因迎降和仕清而被称为"贰臣",其文学成就也一直为评论者所贬抑。文章通过分析论述龚鼎孳的生平、仕宦经历与复杂矛盾的心路历程,认为应对才华横溢并在明清皇朝政坛和文坛均有所贡献的龚鼎孳予以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清初词是清词中兴之始。清初开风气之盛、成词风之变者,在于遗民、贰臣、布衣。清初皖词三大家方以智、龚鼎孳、孙默分别为遗民词家、贰臣词家、布衣词家的代表。无论是创作、词事活动,还是选政之操,他们都引领风气之先,献替殊多。  相似文献   

4.
失路之悲与故国之思是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两大主题。龚鼎孳的诗歌以宴饮酬酢较多,这一特色曾受到学界较多的批评,但作者以为,正是在此类作品中,龚鼎孳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特点及个人特点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清初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著述颇丰。龚鼎孳的作品曾遭禁毁,《定山堂集》的各种版本流传线索较为模糊,兹对龚氏各种诗集、词集、文集进行全面的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江左三大家”原乃以诗名世.故后世论者每亦以诗成就衡绳之。三家中龚鼎孳被认为难与钱、吴匹配之说大抵稍晚出。以文学史事而言.龚鼎孳在清初的文学业绩,不止在于诗文词之创作实践,更值得重视的还在于以其才情、声望、名位,际会时运,在觥筹折冲中总持京师风雅,营造起顺治、康熙之际特定历史人文时期一道奇诡的金台文学风景线。问题是诗人首要事必须具有性情、真性情,真诚情怀。龚鼎孳如果尚能自我弥补“情操”之失.予世人以不矫造饰非感,正在于其真挚地“修布衣之节”,善待后生英隽,急难相援危境中人。  相似文献   

7.
龚鼎孳这个以诗著名的文坛领袖,小品文成就虽不及诗词,但其在清初散文创作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龚鼎孳由明入清,生命轨迹涉及两个朝代,他的文风来源于明文,对明文吸收融合之后,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并且作为文坛领袖,引领这种风格的发展前进。他的古文小品特点古朴静雅、才情深厚、寄托深远,并且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佛思。  相似文献   

8.
清初"江左三大家"命运趋同,诗风各异,龚鼎孳作为三大家的殿军,虽人格亏缺,但诗风清丽婉转,有其独到之处。他的主要以粤赣风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写景细腻,用词精准,诗风清奇峭厉、幽深奥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三大家的山水诗中,因其题材醒目、诗风矫健而独占鳌头。探讨龚鼎孳的山水诗,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把握诗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生成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9.
《合肥词钞》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侄孙李国模编纂的一部专收合肥一邑词人词作的地域性词集。作为前清遗少,李国模编纂《合肥词钞》,一是为倡导传统词学,一是为整理乡邦文献,带有明显的遗民学术色彩。《合肥词钞》特别推尊在清代饱受诟病的合肥词人龚鼎孳,为后人重新评价龚鼎孳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奠定了基础。《合肥词钞》还收录众多李氏家族词人词作,充分展示出这个家族的文采风流,也是人们了解李氏族人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心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降清     
陆咸 《教师博览》2012,(3):50-51
钱谦益是晚明的杰出诗人,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历史学家,《清史稿》称他"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被时人列为"江左三大家"之首(另两人是吴伟业与龚鼎孳)。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琬作为"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对于他入清之后即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的行为却很少有人提及。宋琬在清初的身份和经历比较特殊,他以"白衣秀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不属于"失节",但其世家弟子的身份和举家被清兵屠戮的灭族之仇对其心态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宋琬仕清的矛盾心态与缘由,并叙述了仕清行为对其诗歌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廷中是清代嘉、道间云南著名诗人,少时随父仕宦,后出官山东莱阳,四十岁时暂居扬州、江宁,之后曾主讲家乡书院,晚年再官莱阳,殁于莱阳。严廷中与高密诗派诗人交往密切,十分推崇前辈诗人袁枚。其《药栏诗话》收录了父辈师长和其在武昌、扬州时结交的诗友诗作,反映了他论诗以柔为主、以真为胜的理念,和对"温柔和平、缠绵典雅"诗风的欣赏。作品对认识乾嘉扬州诗坛人文景观、清代女性诗人群以及清代云南文学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和半官半隐的生活造就他诗画合一的艺术特征和恬淡静远的意蕴情调。他诗中有画,画添诗意;画中有诗,诗显画意;二者融为一体。王维诗作中展现出的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和谐统一的艺术之美,堪称诗画完美结合的楷模,值得借鉴、仿效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仅,浙江鄞县人,清中叶以后历任紫阳、安康、汉阴等地知县。作为地方官员,他关心民生,有政绩;作为诗人,他写有记录在各地做官心路历程的诗集《继雅堂集》;作为学者,他潜心研究古代经学、诗学而有独到心得;同时他也是著名戏剧作家李文瀚的知己并为其剧作正谱和评点。对陈仅先生年谱的考订,有助于我们全面研究其政绩、学术和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7.
论唐英诗歌     
唐英是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也是雍乾之际的杰出学家。其诗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朴实。其心真而正,其语清而雅,写物画景,记事抒怀,诸多内容均以抒发性情见长。其诗有如人生传记。虽未经历科举,却因耳濡目染与善学上进至此,可见其求学之勤,心志之坚;也可见中原传统化影响之深,感召之力。  相似文献   

18.
王史鉴乃《宋诗类选》之编者,是书的编选彰显了他建构宋诗史的努力和标举性情的诗学观。这既是其学术思想的自然延伸,也是清初诗学思潮激荡的产物。针对当时唐宋诗之争纠葛叫呶的现状,他力主通变,推重学养,倡导唐宋兼采、不拘一格,借以修正宋诗派末流之偏颇,这些都体现出一个理性宋诗派的眼光和胸襟。  相似文献   

19.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之念,坦然抒写于尘世追求高雅的人生志向。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却能创作出《海上新乐府》之类咏叹新生事物之篇,彰显其"放眼看世界"的胸襟。虽非诗坛大家,却坚守独抒性灵的创作路径,形成了淋漓酣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