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宁波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481),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情况和新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是新媒介的积极使用者,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介成为青年大学生与外部世界链接的重要渠道.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行为等方面影响较大.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重新建构了课堂的空间意义;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其社交行为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它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2.
新媒介技术突飞猛进,青年人搭载新媒介、新技术的利器已将自身的日常文化行为牢牢地楔入公共文化的空间,以不可阻挡之势与社会主导文化构成均势力敌之状。青年亚文化景观在层出不穷地进入大家视野的同时,也对研究提出更多的命题。新媒介在促成青年文化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建构了新的权力关系,并就以对话形式对此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鲍鲳 《出版广角》2016,(7):88-89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以包容与对话为研究立场,以深描与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全面准确而又真实深刻地研究了新媒介空间中的中国青年亚文化.该书洞悉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复杂性,指明了亚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向,展现了作者构建具有本土色彩亚文化研究话语的努力,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沈祯 《视听》2016,(12):123-125
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是影响城市传播的一项重要因素,城市部落也因此形成。然而,相较于老一辈,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佳的媒介素养,他们开始利用新媒介主动出击,展开自己的城市交往活动,实现自身城市化。本文以90后农民工张明的婚恋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月的参与观察以及深度访谈,探寻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利用新媒介,实现自身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剧本杀推理游戏深得青年群体青睐,并在其广泛参与中型构出一种新的趣缘社群。在新媒介技术的强力渗透下,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究竟如何铺陈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参与式观察对青年剧本杀网络社群进行学术考察。【结果】发现新媒介技术将青年的趣缘社群叙事从特定的时空结构中抽离,产生了“脱域”的虚拟体验场景;社群内部话语形成了文本意义盗猎与生产、仪式化与规范性行动,以及寻求游戏身份认同等的逻辑表征。【结论】以剧本杀为例所建构的青年趣缘社群的话语实践,在为青年疗愈情感、丰富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仅引发了情感依赖,而且也在“游戏化”的梦境中异化了青年的主体性价值,亟待进行理性引导与价值反思。  相似文献   

7.
张蓓 《今传媒》2013,(5):45-47
本文选取2003年以来国内有关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话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电视婚恋节目兴盛的社会因素与媒介环境、电视婚恋节目的美学特征与叙事风格、电视婚恋节目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电视婚恋节目与媒介伦理失衡、电视婚恋节目与青年择偶观等等.分析发现:研究者对于电视婚恋节目的研究,不同学科探讨的分布比例不尽合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探讨、研究论文数量丰富,但信息重复,缺乏深刻的学理性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实证调查与量化研究明显不足、研究集中于国内电视节目,没有拓展到国际领域,更缺乏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琳琅满目的"情感透视镜"下,如何破解广大单身青年职工在婚恋交友方面的困局?媒体自身所拥有的品牌优势,又该怎样整合服务于这种"相亲刚需"?本文以大型公益婚恋交友项目"缘在工会·泉州相亲角"的运营为例,探究媒体语境下"相亲刚需"多元表述的现实社会意义,助力单身青年职工婚恋工作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史可凡 《今传媒》2022,(7):11-13
在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与老年在媒介接触和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媒介偏向,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征。青年在新媒介使用中处于引导和主体地位,表现出“用户”行为偏向;老年在媒介使用中则处于被动地位,其行为仍然停留在“受众”阶段。本研究通过剖析青年与老年两大群体的媒介偏向,聚焦二者在媒介行为与社会文化秩序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此挖掘弥合两代之间数字鸿沟的关键之举,即数字反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障碍并顺利完成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助推青年群体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  相似文献   

10.
星座文化是互联网线上线下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和很强的参与度。星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反映了他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因社会的压力和传媒影响的共同作用而成。文章从新媒介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星座文化如何迎合青年的需求,探究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对星座文化依赖的心理与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对于今天青年亚文化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微传播是新媒介最重要的表现,它带来一个微传播时代.本文论述了微传播时代的文化特质及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短片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发展迅速,数量惊人,大有取代传统电影媒介的趋势,有不少学者认为数字短片是真正无功利的、个性化的新媒介文化。笔者则认为虽然数字短片作为一种具有青年亚文化气质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反叛性等,但其反叛的力量却很有限,而且它最终臣服于主流媒介的商业和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技术与社会互动的视角探讨新媒介与亚文化的关系:⑴新媒介为各种新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形成文化发展的"增量";⑵文化的繁荣又会促进社会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媒介技术与新媒介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新媒介环境下融合性、共享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传播特征在戏剧传播和戏剧批评领域也产生重要影响,形成许多新型的戏剧传播样式和戏剧批评形态,带来了戏剧传播的重大转向,展示了戏剧批评的新图景。文章主要从"新媒介"及其"新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文化语境、"新媒介"环境下戏剧传播方式的转向、"新媒介"环境下戏剧批评的新图景等方面阐述新媒介环境下的戏剧传播与戏剧批评。  相似文献   

15.
丁文文 《东南传播》2012,(5):115-116
所谓新媒介文化,是现代媒介先进技术手段下的传播功能与社会趣味流行导向相结合的产物。极大程度的在心态文化层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社会化生活。随着新媒介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受众得以在媒介接触中充分获得使用与满足的需求,构建出恰似完美的"拟态"社会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新媒介文化的发展滋养了青年亚文化的繁衍生息,形成诸如"御宅族"、"微博控"等媒介依存文化现象,同时也完善了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军校男性青年学员爱情心理、恋爱选择与择偶倾向,为进行婚恋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95名军校男性青年学员,采用自编的择偶倾向调查问卷进行测查。结果:172%的青年男性学员正在恋爱或谈过恋爱,51%的青年男性学员表示恋爱是为了结婚;2择偶的人格特征排序居前3位依次为:孝顺(25%)、忠贞(23%)、善良(15%);择偶的社会特征排序前3位依次为:价值观(22%)、兴趣爱好(14%)、家庭条件(12%);3大多数青年男性学员认为恋爱审查、两地分居、经济地位等军队和军人的特殊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婚恋;441%的青年男性学员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的态度。结论:军校男性青年学员婚恋观比较端正,责任感较强;他们在择偶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个人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短视频新媒介的出现,土味文化得以被催生。土味文化是近两年在网络上迅速兴起的青年亚文化,它由乡镇青年和都市青年共同构建,一方面,它是乡镇青年的抗争式表演和虚假的阶层想象;另一方面,它缔造了都市青年的审丑狂欢,也影射着他们的逃避心态。作为一种亚文化,它难逃被资本和主流话语收编的命运,却也揭露出中国青年所处的某种集体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20):69-72
<正>围绕"网络关系社会与新媒介生态"这一主题,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华南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年10月1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知名高校及主流媒体的学界和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三场共计15篇论文的研讨。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互联网的社会影响与新闻媒介生态的变化等热点展开讨论,具体议题涉及"媒介政治、风险治理与公共传播""网络社会与新媒介  相似文献   

19.
马俊 《编辑之友》2020,(7):69-73
传播媒介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物理形态,从而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和方式。移动媒介作为媒介迁徙的主要承载者,会影响青年亚文化文本及形态,促成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具有共同小众兴趣的青年受众会因新媒介的便利更易于形成群落,催生多种青年亚文化新场景,如分享亚文化、电竞亚文化、二次元亚文化等。青年亚文化新场景的繁荣,反过来吸引移动媒介关注视频分享亚文化、关注亚文化社群经济、关注亚文化多元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媒介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范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新媒介思政教育技术与机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着定位失衡、主体缺失、功效失范等问题,需要创新高校新媒介大学生主体间性教育工作范式。并本着主体间性互动平台、即时教育情境、深度介入叙事等原则,从构建学校新媒介思政工作场域、提升大学生新媒介舆情管理、加强网络社群队伍建设等路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