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太虚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大德高僧、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革兴运动,到处弘法传教、兴办教育、住持寺庙。更重要的是太虚大师提出了“人间佛教”的佛学思想,这是贯穿太虚大师佛教革兴始终的基本精神,至今对佛教的发展还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对太虚大师本人及其人间佛教的思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对我们今天更好地建设人间佛教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杭州有“东南佛国”之称,佛教慈善事业一直是当地慈善救济事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代人间佛教理论深刻影响了杭州佛教的发展,推动佛教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杭州各大寺院实现自给自养,自行筹款整修寺庙外.还发扬“济厄扶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投身助残、助学、扶贫、救灾、修桥铺路、支援园林建设等公益慈善事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辅助社会安定,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乐善助人等各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传统佛教一直被世人视为远离尘世的出世之道.近代著名佛学大师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不仅在理念上主张积极入世,普度众生,而且在行动上提倡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太虚本人为此身体力行,也因此倍受褒贬.究竟应如何看待佛教传统与现代、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关系的呢?本文拟从太虚大师与蒋介石的关系为切入点,对如何把握出世入世的分际,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佛教内在慈善思想与外在慈善事业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是推动其在世俗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佛教慈善是佛教良性世俗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佛教联接神圣与世俗的桥梁纽带,还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三者密切联系、互动循环而构成有机整体,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文章以此为概念范畴,按时间脉络,探讨佛教慈善的历史发展、现实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圆瑛大师一生为佛教呕心沥血,法席几乎踏遍大江南北。大师自26岁至宁波天童寺参寄禅和尚始与宁波结缘,随后在宁波先后住持四大名刹。他的参学、弘法、兴办僧、民教育以及各种慈善活动的进行,大多以浙江宁波为依托。他与宁波的殊胜法缘,可谓功德圆满。宁波成就了大师,大师也为宁波佛教的复兴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相似文献   

6.
佛教内在慈善思想与外在慈善事业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是推动其在世俗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佛教慈善是佛教良性世俗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佛教联接神圣与世俗的桥梁纽带,还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佛教慈善可分为内在性、外在性和超在性三种类型,三者密切联系、互动循环而构成有机整体,区别于世俗社会的慈善内容。文章以此为概念范畴,按时间脉络,探讨佛教慈善的历史发展、现实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印光大师乃中国近代知名佛教高僧,净土宗十三祖,他不仅佛法高深,而且慈悲为怀,扶危济困,体念天下苍生,为中国近代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不仅是居士们信仰生活的公共平台,而且还在慈善理念以及社会慈善实践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慈善组织的角色,并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一起承担着官方救助之外的重要社会慈善救助功能。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形式、慈善功能、资金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揭示近代居士佛教在社会慈善救助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特征,并以此为当代民间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慈善功能的发展、完善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太虚在批判鬼神之教、提倡人间佛教思想的过程中,他从六道轮回、因缘果报、五乘共法、一切唯心、自他两利等众多角度阐述人间佛教思想的意义,并大量引用儒家思想,这主要表现为:一是用儒家重人生及人之德性的内容,诠释人生佛教的意义;二是借儒家的伦理观念,张扬佛教人乘善法的理念;三是引儒家成贤成圣之路径,阐述佛教济世利他的大乘思想。太虚法师经过有选择地吸收儒家思想,使其人间佛教理论得以发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盛宣怀是近代中国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近代中国第一代实业家,也是一位乐善好施的慈善家,在社会慈善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他走上慈善事业的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晚清社会现状共同影响的结果.他的慈善事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征:以赈灾事业为主体,兼办各种慈善活动;重视教育;积极支持并参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建.盛宣怀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在中国近代慈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佛法久住,离不开居士的护法。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复兴,居士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出生在皖江流域的杨文会与赵朴初,凭借着他们强大的愿与力,前者开启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后者则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领导佛教界实现着中国佛教复兴之梦。可以说,近代以来的中国佛教,启于杨而成于赵。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一生交往的僧人很多。崇佛是谢灵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与当时两大僧团均有交往,且与其领导僧人关系殷密;谢灵运旗帜鲜明地支持顿悟派提出的“顿悟成佛”说;虚心向僧人们学习有关佛学理论与梵文方面的知识,用以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佛教复所受日本之影响至深,本文是就其中佛学研究事业兴起过程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何振岱因受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自青少年起就信奉佛教。其佛学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其一即世俗信仰的礼佛祈安;其二是与僧友多有交游,有诸多诗词唱和,常怀方外之想;其三是三教融合,以儒学戒慎修身为指归。何振岱的佛学思想,是人间佛教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佛教是元杂剧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元杂剧中,有15种与佛教相关联。元曲佛教剧里,弘扬佛教普度众生、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救苦救难教化人心、佛教也爱国反抗外侮、佛寺成为了爱情圣地,反映了佛教宽容和追求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章炳麟曾著有大量研究佛学的文章。他对佛学十分服膺,认为佛学具有无神论的特点,而且与哲学和儒学相沟通。他对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和阐释,尤其在对法相宗的研究中见解独到,造诣颇深;他评价佛教流派,倡言宗教改革;考证大乘源流,梳理佛教学说;他称赞佛教,认为其对革命党人会起到精神上的鼓舞作用,但又不沉溺于佛经,在思想上并未受到佛教的束缚。因此,他对佛教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理性主义的,他的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虽然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然而典籍浩瀚、哲理丰富、蕴含广博深奥的佛教是世界上其它的宗教都无法与之相比。纵观中国翻译事业,佛经翻译不仅是中国翻译的起点,且悠久的中国翻译史有半部是佛经翻译史。佛经的翻译有力地推动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为中国翻译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佛经翻译活动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19.
六朝文人接受佛教,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与语言文辞上,他们还非常重视佛教实践活动,这在永明文人集团内表现得尤为突出。永明文人佛教实践之活动方式主要表现为交游名僧、参与佛事、践行教义和辩护佛理。而佛教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成为佛教影响永明文人之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