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研究基于国外学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英文文献,梳理了学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且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预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研究还显示,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高负荷工作量显著相关,高效的辅导技能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还可以减少辅导员去人格化。此外,研究发现那些获得社会支持的辅导员具有更积极的职业态度,对较少学生提供服务的辅导员倾向于较低的倦怠感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为辅导员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提升辅导员对工作的认知水平等方面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合并本科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针对此现象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预防其职业倦怠感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职业幸福感的分析认识,同时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步伐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着眼点,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出发,对有效提升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孙宁成 《文教资料》2007,29(36):213-216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是影响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研究生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以促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文章通过实证调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三者的整体作用机制,发现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职业承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在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建立提高职业承诺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制度,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基于JD-R模型理论的角度分析,工作要求过高、工作资源缺乏是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要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工作要求,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工作资源,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黄玉贇 《广西教育》2013,(31):106-107,152
基于JD-R模型理论的角度分析,工作要求过高、工作资源缺乏是导致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要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要通过调整工作要求,从而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活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工作资源,促进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职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及其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琰  朱静 《教育与职业》2015,(6):119-121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能力信念,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目标确定与调整、专业学习、求职行为等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有重要影响。高校应根据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制定科学的教育措施,积极组织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会合理归因、优化目标设置策略、调整自我监控偏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明娟 《文教资料》2011,(13):178-181
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高校辅导员极其重要,它有助于高校辅导员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转变角色、提升工作能力、形成协调的职业关系及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针对影响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内外部因素,从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营造良好学校和社会环境、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辅导员对变革及信息的认知加工策略、学会统筹等角度提出培养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措施,以为其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切入视角。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更新了,手段多样化了,但高职学生厌学情绪却比以前更严重了。试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立足高职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方式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变厌学情绪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职业高等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如何发展高职学生的个性,完善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时代性的课题。通过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厌学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意在帮助他们找到克服的办法,期盼他们能带着良好的意志品质步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任怡 《中国轻工教育》2014,(1):13-15,32
本文使用修订的《中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来自本科和高职的两类大学生进行了测量,基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以新行为主义理论为依据,探索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今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但是,现今高职部分学生存在厌学心理,这使得师生关系日益紧张。文章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原因进行了分析,就改善这一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整合性的心理拓展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湖北某高职院校新生中随机抽样选出了110名自愿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一学年56学时的心理课程,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使用自我接纳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前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差异显著;实验组在自我接纳、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则呈现负向改变趋势。整合了拓展训练与团体辅导两者优势的心理拓展课程,能显著提升高职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为失落、焦虑、厌倦、冷漠、自疚等一系列的综合反映。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加强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使得英语教学面临困境。学习者学习动机低下,对于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基于这种现状,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自我效能理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具体方法,最终提高英语成绩达到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8.
In Taiwan, substantial resources have been invested in upper-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Aborigines as a solution to their lack of care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chooling experiences and career aspirations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 case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llect data through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24 aboriginal students in twelfth grade at a Major Indigenou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MIVH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boriginal students experienced mainstream-centric schooling that focused on preparing students for college education with additional support. The schooling contributed to their solid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to attend non-prestigious technological colleges and vague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with low occupational self-efficacy. It also enforced their strong cultural aspirations of living in their homelands and benefiting their peopl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IVHS could provide the culturally responsive schooling for aboriginal students' diversity to facilitate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角的高校学生厌学可以定义为:明知错误而消极或积极地抵触学校教育的某些内容、手段、程序,直接或间接破坏学校教育规范或规章制度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校园涂鸦是高校学生厌学的社会学证据,潜意识目的是宣示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借意表达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对、表达猥亵意念和情绪等。高校学生厌学的本质是一种校园越轨行为。深层次原因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学生需要的脱节。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和实现其人生价值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教育,从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