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父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亲子情感温暖的理解度呈高度正相关,父母要增强与孩子的沟通,突出父亲的教养作用,同时,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性教养,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养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高校女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档案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1 998名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对高校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父母的专制、溺爱、忽视对高校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消极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是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合肥市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认知、行为意向等认知类因子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等态度类因子与消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直接效应;父情感温暖、父惩罚、父母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父母偏爱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6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居中,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都较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差异.(2)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对570名在读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分别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检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作用机制,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SWB )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2.男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 FF2)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男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拒绝、否认(MF3)因子、惩罚、严厉(MF4)因子高度负相关;女生SWB与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MF1)因子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及严厉、惩罚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父母情感温暖对初中随迁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亲情感温暖分量表、母亲情感温暖分量表及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市某所初中241名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与随迁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亦与其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正相关,随迁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2)积极心理品质在随迁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个体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研究发现,教养方式因父母不同角色而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8名不同年级、性别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积极的,父母对初中生的接纳程度超过其干涉、拒绝程度,接纳型是父母的主要教养类型;不同年级、性别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接纳程度高于高年级初中生、男生;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高年级初中生、男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中间型和接纳型为主;父亲教养类型与母亲教养类型在全体被试中的分布不一致,父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显著高于母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和城乡差异,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某些维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某些维度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年级、性别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548名不同年级、性别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初中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积极的,父母对初中生的接纳程度超过其干涉、拒绝程度,接纳型是父母的主要教养类型;不同年级、性别的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差异,父母对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接纳程度高于高年级初中生、男生;低年级初中生、女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接纳型为主,高年级初中生、男生的父母教养类型以中间型和接纳型为主;父亲教养类型与母亲教养类型在全体被试中的分布不一致,父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显高于母亲教养类型属于接纳型的被试比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关系,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但没有明显的独生/非独生和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各因子存在密切关系。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自我和谐水平呈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父亲惩罚严厉两个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68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探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社会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社会态度、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变量之间两两相关显著;(2)大学生社会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3)在大学生社会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应对方式起着部分中介效应。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心理控制源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正相关;心理控制源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信任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还会通过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父母教养方式与简易应对法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多数因子与简易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惩罚、严厉对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父亲拒绝、否认,父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消极应对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简易应对方式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强意识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强意识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四川省南充市四高校81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对大学生自强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而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对大学生自强意识有消极的影响;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父母教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高中生经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父母经常采用的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和过分干涉,较少采用惩罚方式;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孩子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多存在正相关;留守高中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华玲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203-204
本文在介绍主观幸福观的定义、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重点剖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人格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向性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  相似文献   

20.
运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00名大专生小团体施测。结果显示:大专生体验到的幸福程度中等偏上;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温暖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而且主观支持维度主要对主观幸福感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