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中的体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社会公德建设不仅要深入研究社会公德的思想内容,更要重视保障社会公德行为实现的体制问题。社会公德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必须有一定的体制来保障社会公德的实施,而新的社会公德规范也需要体制来予以保障。同时,任何一种社会公德思想,只有转变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社会公德建设支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公德的示范者。然而,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的社会公德失范问题,若得不到正确认识和有效治理,将影响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多层面、多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分析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内、外因素,通过营造和谐的社会公德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法、注重自我修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提高我国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性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其原因有政治、经济、社会和化等方面的因素。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完善现代化公共设施建设,社会公德规范与法制相结合,从教育入手,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发挥媒体作用,调动舆论力量等方面的途径来提高我国的社会公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高文化的社会群体,但在他们身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学校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佛教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从南传佛教伦理对傣族传统社会公德的影响入手,研究现代南传佛教伦理与傣族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南传佛教伦理与社会公德建设的衔接点和矛盾点,引导南传佛教伦理做适当的社会调整,使其与社会主义公德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高化的社会群体,但在他们身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学校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文章从分析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入手,探讨了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来自社会、学校、个人多方面的协力合作。社会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提供完善的公共规范和实践空间,它是一切公德教育的基础和背景。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规则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道德与法治》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渗透遵纪守法观念,教会学生文明礼仪规则。这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德存在着众多问题,影响了社会进步的程度,我们从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和劳动集体等途径入手,将社会教化和自我内化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做好形式多样的工作,提高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水平,以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安定有序、秩序良好.一个社会要保持良好的秩序,除了具备健全的法律外,良好的道德秩序特别是公德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德作为公共领域的道德原则,是社会秩序所蕴涵的道德理性,是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意愿,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  相似文献   

12.
营销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解决企业如何承担好社会责任,妥善解决企业利益同顾客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强调营利与道德的双重标准,杜绝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营销行为,引导社会道德风尚,推动整个社会的明进步。我国营销道德的现状不容忽视,需要树立社会营销观念,开展营销道德教育,加强行业自律,形成民间压力集团,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频发"群体恐慌"事件,折射出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潜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部分民众社会责任感缺失、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制意识淡薄;社会焦虑、浮躁的不良社会心态;民众不理性、科学素质总体低下且严重不平衡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消减影响人的科学全面发展潜在的社会问题,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迅速崛起,公共生活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要求公民遵守公共道德和准则。然而,社会公德缺失成了普遍现象,不利于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寻找公德缺失的根源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对策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化作为提高公共道德的主要路径一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劣根性,积弊流传、恶习难改,需要公共道德法律化;二是因为私德难以外推为公德,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现代社会的行为规则,需要法律化;三是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公共道德调控力减弱,需要公共道德的法律化。而公共道德与现代法律制度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使公共道德法律化具有内在根据。我国在公共道德法律化的实践揭示了以职业道德法律化为突破口,就能加大公共道德法律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高校普遍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显著绩效。总体看来,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约1460名在校农科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调查,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的现象:文明意识淡化、自我意识过强、爱护公物意识浅薄及纪律意识淡薄。分析了其原因: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教育的缺失及社会的影响。提出了其对策:营造环境,制定制度,创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逆向式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要从道德的本义、人的本质特征和现阶段人类社会的特点出发,遵循荣辱观和创新原则、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则、道德与法律相沟通原则,通过理论推动、教育落实、法律保障、社会管理强化,社会舆论协助,构建一个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又能维护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公共道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民意识强调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的统一以及理性精神,这对于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明晰公民意识的内涵,以便在公德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全体公民的积极性,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的核心是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公与私的良性互动在于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对于公与私关系的处理.其中公权与私权、公利与私利、公德与私德以及公民与私民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关键.这四对关系是公民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面对的基本关系,也是衡量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准.处理好这四对关系是每个公民对公民社会建设的贡献,也是公民社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