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程序中的表达阶段是口译的中心环节。意义的正确表达不仅要依靠对原语语言含义的理解,更需要译者的认知补充。译者的认知补充来源于通才知识储备,和话语篇章的环境,所以口译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百科知识和演讲能力。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释意理论的视角有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对口译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包括译者的健康状况和语言水平、口译现场环境、译者的工作动机、记忆方式、待记忆材料的特性、对待记忆材料的处理水平及译者的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译员应采取意象记忆法、句子主体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策略,来提高口译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瑜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4,(23):81-82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李照国《黄帝内经》译本进行了评析。从译者所处的翻译环境、译者对自身的适应,以及对出版商与发起人的适应,分析了译者在翻译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了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做的适应性选择,说明了李译本成功的原因在于译者对其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及译者在翻译时所做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从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着手来阐释语境在口译中的作用并对因语境制约而造成的翻译困难探讨译者所采取的应对方法.笔者认为,语境是连接言语交际双方的纽带,在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者必须不断调整自己,适应语境.口译是一种双语的动态交际过程,作为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沟通桥梁,口译时译员同样应恰当地适应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和功能,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口译的质量与速度,避免误译和错译.  相似文献   

6.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所构成的环境,它是译者进行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依据。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译者根据所处生态环境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了巧妙的处理,使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8.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和认知过程,包括理解、分析和输出三个阶段,其难度很大,需要高智力和高技能,要在瞬间把握两种语言的转换,当场得到预期的反应.与笔译相比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内容上的随意性和译者的孤立无助性等三个特点.为了进行成功的口译,除了具备丰富扎实的语言功底,译者还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口译中的非语言因素,使其起到帮助译者理解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视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译者对其生态翻译环境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旅游外宣英译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指出在旅游外宣英译中译者应在参照译文可接受性的基础进行多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具体主要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才可能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相对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联络口译中口译者对文化性信息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交流能否顺畅进行。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依据,针对联络口译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提出了顺应性的应对策略,即口译者在口译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的语境,对语言的选择做出动态性的顺应。顺应性的应对策略有助于口译者对文化冲突进行即时的解析并进行语言重构,从而提高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口译在本质上是交际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基于释意理论,可以从交际的角度审视口译译员的主体性:在口译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中,译员不仅仅是信息传达者,而且是促进交际活动顺利进行的积极的参与者和协调者。口译交际中译员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的再处理;文化语境的协调;现场气氛的调和。  相似文献   

12.
吴春雪 《文教资料》2010,(21):46-47
释意理论认为译者应追求的不是语言单位的对等,而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进而强调翻译主体及其认知的作用。本文拟根据口译的三个阶段,结合口译实例,阐述释意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探索指导口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海波 《文教资料》2011,(12):55-56
记忆是口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影响口译记忆的因素因包括译者语言水平、现场环境、记忆方式、对材料的处理水平和相关背景知识等。记忆的三种机制是感觉贮存、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口译员应该采用意向记忆法、语义记忆法、篇章结构程式化记忆法等来增强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技翻译过程是心理认知过程。认知框架是一种心理建构,是译者的概念理解和知识经验形成的心理投射,在理解翻译过程和提高译者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文本激发了译者关于科技术语、原理和语言文化等背景知识和记忆的认知框架,译者根据科技文本语域特征和翻译目的做出适合的翻译策略选择。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专用科技文本的翻译,可优先采用原型策略,而对于科普性较强的普通科技文本的翻译,可优先采用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艳丽 《考试周刊》2013,(12):13-14
口译是一个复杂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多任务过程,要求译者各种认知能力协调参与。本文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通过对天津某高校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口方向的研究生进行实证研究.讨论了汉英交替传译信息缺省时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口译信息缺省与译者的口译专业技能有关,与译者注意力在记笔记过程、记笔记习惯、语言转换时的耗费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黑箱法引入Anderson语言生成的三阶段认知模型,具体展示了黑箱法在口译思维科学中的研究,并举实例来说明口译行为中译者的思维过程。最后本文阐述了借鉴研究口译思维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樊慧敏 《海外英语》2012,(2):136-137
该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应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实现金融文本的有效转换。从语言维看,译者译词须适应金融特点,行文适应金融文体特征;从文化维看,译者在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方面做出适应性选择;从交际维看,译者应注重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赵瑞芳 《海外英语》2016,(15):145-146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行为",主要研究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即翻译主体之一的译者和外部环境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如何影响翻译活动及翻译行为。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质相一致,要既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选择。该文就儿童文学作品Stuart Little汉译本的翻译实例出发,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翻译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如何实现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以《平凡的世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译者怎样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以得到一篇"整合适应选择度"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