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超 《成人教育》2016,(4):20-22
农村空心化以人口的空心化最为突出,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逐渐薄弱,农民荒问题严重,很多土地被摞荒或者粗放种植,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农村空心化为农村发展带来农民荒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机遇,破解农民荒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走农民兼业化和职业化的双元路径.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对农民培育进行兼业化和职业化定位分析,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家庭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中央1号文件打开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大门,到2004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村人口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进城务工农民本身在城市中尚且得不到承认,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不能享受城市的福利,因而无法承受在城市生活的高成  相似文献   

3.
"秦腔"和"土地"是贾平凹《秦腔》中两个最重要的意象。小说通过秦腔的衰落和土地的荒芜展现了当下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精神困境。在《高兴》中,他又通过"垃圾"和"高跟皮鞋"两个意象展示了进城农民的尴尬处境和无根状态。两部内容相关联的小说从不同侧面折射着时代的投影,共同隐喻了社会转型期农民精神镜像的嬗变,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中国乡土社会的忧思。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文学复苏伊始,路遥出于对土地的执着和热爱,将目光投向了“城乡交叉地带”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迷茫、奋斗的新一代农民。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模式之下,这些农村中的知识青年看到了乡村的蒙昧和城市的富足。他们欣羡现代文明的成果,渴望投入城市的怀抱,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然而,由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体制及意识观念的因素,他们身份习得的过程倍显艰难,进入到城市之中却通常得不到认可。其进城农民的身份彰显了他们自身在城乡交叉之中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特殊定位。他们的这一身份略显尴尬却也生动地映射了改革之初那一批不安分的农民向城市进军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进城农民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进城农民的产业链构建正是其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湖南娄底市进城农民的产业链构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进城农民产业链构建的现状及特点,深入分析了造成进城农民产业链构建困境的原因,以期对破解农民产业链构建难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籍知识分子进城意味着他们脱离了农村生活,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随之跟着进城,他们在内心深处与城市现代化有着天然的隔阂和距离。他们进城之后的尴尬——城与人的双向不认同、压抑的栖息、魂归何处都是对现代性反思的体现。在这些表现中也显示了他们依然扮演着"在"而"不属于"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 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学费、交通等等。他们只能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困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正面临困境,如农民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农村土地法律存在缺陷、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不完善、农村保险业务的制约、农民进城工作和子女教育保障少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了几条有针对性的政策,如普及科学知识和解放农民思想、继续完善农村有关土地的法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立覆盖全面的农村保险内容、政府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江苏海安曲塘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玲 《生活教育》2010,(5):31-33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进城务工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背井离乡,投入到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的大潮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的是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目渐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提高收入,许多农民工选择走向城市,成为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劳动力。然而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产生了子女教育问题,这个社会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主要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随着农民工工作的不断稳定以及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他们将孩子带入城市一起生活,以便更加方便地照顾子女以及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这已  相似文献   

11.
当下进城务工农民工面临从物质到精神的诸多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中国城市吸纳外来人口能力;另一方面在于农民工自身诸多不正确思想观念所导致的盲目进城行为。因此,当下农民工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农村文化教育和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其思想观念根本改变,使绝大部分农民能够对人生作出切合实际的长远规划,立足农村谋发展,从而将农村这个天然属于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一片真正的“希望的田野”,而不是脱离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一味强调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更多农民成为市民。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小城镇到本世纪走向大中城市的规模扩张和加速建设,我国已进入大中小城市全面多层次发展的城市化加速期。城市为农民进城供给了大量的公共物品和制度空间。然而,城市在接迎农民进城中仍然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农民进城,城市社会孕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新社会力量与社会关系新矛盾,面临着多阶层多方面利益主体以及多样性多层面文化的社会整合问题。在当前,做好“农民进城”这项大工程,主要是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以进城农民为本,深化改革,建设城市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阶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进城农民工成为边缘阶层的政治、化和社会背景,分析了他们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农村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进城农民工的存在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逐步转变其边缘阶层的地位将有利于中国农村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相关研究及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庞大农民队伍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当前,农民工进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以前农民工个体流动演变为家庭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教育需求也愈加凸显。  相似文献   

15.
邓桂兰 《华章》2007,(2):28-29
进城就业农民能否成功地融入城市,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城乡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问题.据调查,目前进城就业农民比较成功地融入城市的比例约在20-30%之间,而且他们要成功融入城市面临不少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基本途径是,既要创造促进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的良好环境,包括思想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又要充分发挥进城就业农民融入城市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转变为新市民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分析进城农民转变为新市民的原因入手,剖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影响,进城农民与城市市民政治、经济、受教育的不平等地位,进城农民转变为新市民的障碍。文章认为进城农民转变为新市民毕竟是大势所趋,因之,必须寻找出进城农民转化为新市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推进使城市与乡村近距离接触,因而乡村遭受了城市的强力侵袭:向往城市优越物质生活,是当下农民进城的主要原因;进城的农民被城市生活改造,在接受现代城市生活的同时,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农民进城带来乡村的凋零:乡村的精神积淀逐渐离散,乡村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与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进城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使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变革;它还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奉劳动力,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立下首功;农民工进城还以特殊方式反哺农村,他们每年带回家乡的现金,成为发展农业、改善生活的“资金干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或半离开土地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大部分的农民进城后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主要选择留守儿童群体中初中年龄阶段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试图通过对宿迁市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得出目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现状,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对农村吸引和辐射的影响越来越深,在城市富裕的强烈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方或单方为了生计纷纷到城里打工,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从而这些农民也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即农民工。但是在这次庞大的进城务工队伍的后面,也有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近年来,农村留守子女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