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好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路径,实现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政治性、科学性有机统一;理论性、实践性皆具;逻辑性和历史性高度统一;教学内容综合性强;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教材稳定性不强;教材的概括性强。基于对课程特点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要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整体和重点的关系;注意各课程间的协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注意实践教学;注意新理论的吸收;注意改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法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讲授这门课程,首先要做科学的课程分析,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试以鸡西大学为例,介绍这门课程的三个教学策略,即行动导向教学;教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精髓和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的、主题主线和主要内容,处理好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关系极为密切,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从内容安排来看,两门课程内容都多有交叉重合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拔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时效,丰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使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最终促使教学目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工具。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和融入社会,并且能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从而做一名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公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让学生走进生活,真正地让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从而让学生做一个品德优秀的人。在任教这门课程以来,我不断学习、总结,对如何上好这门课程也积累了一  相似文献   

7.
赵威 《福建高教研究》2005,(4):96-97,171
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法律专业以外的大学生,这门课程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思想政治素质中要求具备的。近些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8.
我校于1995年秋季学期,在七年制93级硕士班开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试点取得成功后,1996年春季学期对全校本科生、秋季学期对专科生全部开设了这门课。邓小平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以后,最重要的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9.
形式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政系列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该课程的发展,所以开放性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形式应运而生。要上好这门课程,必须要有开放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从该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定位、课程的主题和主线、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应用写作”是成人高校或干部培训班一门重要课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搞好这门课的教学.是教师们所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教学现状着重从改革教材和教法方面提出并阐述了“要精、要管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需要在大学本科生中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这门课的主题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主线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讲好这门课,需要明确它的教学目标、逻辑结构和基本内容,解决好这门课程与其他三门课程以及与中学思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这门课教学中将要遇到的各种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基础》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校开设的五门思想教育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之一,是思想教育原理和法律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课程。它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课程性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诸方面,既与母体学科有一定联系又显著区别于母体学科而独具特色。正确认识和分析《法律基础》课的特色,对于推动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特殊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说服,也要感动、即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15.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提高基本道德素养与法律认识,解决在成长当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思修与法基"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这也是它与其他  相似文献   

16.
<正>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导入新课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时,如何让学生轻松快速地进入新的学习,这点非常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这也能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这门课程,学了这门课程有什么用途。在电子线路教学的第一节课,我是这样来引入的:在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教师在《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技能性原则、协同与融合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教学课时压缩、教材陈旧、学生兴趣减退等。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生的现代意识、历史意识、文本意识、问题意识;通过这四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真正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文学功能与艺术魅力,更好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90级经济类各专业均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现在所选用的教材同以往不同,内容、体系结构变动较大。教材着重介绍和反映了我国在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形成的新理论,本教材最突出特点是分析和研究问题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点并贯穿始终。象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及多种所有制并存;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多元化、对个人收支调节;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都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学好这门课,不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不行,不认真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理论及十三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行,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温景春 《新职教》2000,(6):30-30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认真贯彻这一教育方针,中专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应协同“作战”,共同努力。我认为教好化学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