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12月20日,北京天寒地冻,凛冽的北风吹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10时29分.欢迎国宾的礼炮在天安门广场轰然鸣响:10时31分,人民大会堂的东门开启.一身戎装、腰挎左轮手抢的阿拉法特,出现在寒风与温暖气流交汇的大门口;面色红润的阿拉法特伸开双臂,快步走向迎候的中国国李主席杨尚昆。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东的空气里弥漫的全都是伊拉克的硝烟,但是在若隐若现之中,偶尔还可以听见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传来的沉闷的爆炸声——尽管这种声音已经如此地细微。伊拉克是短暂的,而以巴才是长久的。 经过了这么多年,以色列的主角已经换了许多次,从拉宾到佩雷斯到内塔尼亚胡到巴拉克到沙龙,但巴勒斯坦的主角永远只有一个:阿拉法特。2月14日传来的消息说:阿拉法特准备任命一个内阁总理。 似乎在众多的压力之下,巴勒斯坦有  相似文献   

3.
周思嘉 《新闻天地》2004,(12):42-43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相似文献   

4.
处于哈马斯势力范围的加沙地带,将成为巴勒斯坦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而没有以色列的配合,巴勒斯坦内部的任何变动都不会有积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无望的和平     
《中国新闻周刊》2004,(24):14-14
  相似文献   

6.
无论阿拉法特能否苏醒,一个时代已经终结。而国际社会为巴勒斯坦设计的政权机制,会使巴勒斯坦的权力机构运转下去  相似文献   

7.
《浙江档案》2004,(11):42-42
奋斗一生求和平童年:英雄早熟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1929年8月4日,在7个孩子中排行第六。阿拉法特4岁那年母亲就去世了,童年的不幸养成了他固执、坚韧的性格。他的大姐伊娜姆说,阿拉法特从10岁左右就显示出了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独立精神和超乎常人的组织能力。“不论在玩的方面,还是在感情方面,他都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二战爆发后不久,亚西尔就把这一地区的阿拉伯孩子组织起来,分组进行操练。他手执棍棒,敲打那些不服从他命令的人。他也喜欢在我们家的庭院里野营。”青少年:投身革命阿拉法特17岁之前就参与反抗英国人和犹太人的斗争,将武器…  相似文献   

8.
“清除”阿拉法特会导致巴勒斯坦出现权力真空,并给予巴激进组织采取进一步武装行动的理由。面对一个群龙无首的巴控区,以色列势必要恢复全面的控制与占领,这会让巴以冲突更加激化,对以色列本身的安全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9.
美国已经表示,巴勒斯坦成立内阁是美国公布最新的中东和平计划的前提条件。在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下,阿拉法特做出让步。  相似文献   

10.
樊予鲜 《新闻天地》2004,(12):46-47
北京时间2004年11月11日10时30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巴黎病逝。噩耗传来,巴勒斯坦人民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世界各国政要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以不同形式表示哀悼。在中国洛阳市,一位名叫李东流的市民以独特的方式在家中为老朋友阿拉法祷举行了悼念仪式。一个普通的中国市民,他怎么会和阿拉法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11.
没有悬念的巴勒斯坦大选之后。巴以局势却依然充满悬念。作为巴勒斯坦新一代领导人。阿巴斯正面临一个创造巴勒斯坦乃至整个中东历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上任4个月以来,哈马斯政府一直缺少经济援助,但是如果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激起民愤,将推动巴勒斯坦民众、甚至法塔赫站到哈马斯一边,这是以色列最不想看到的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朝刚 《新闻天地》2004,(12):44-45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击特于当地时间11月11日凌晨3点30分(北京时间10时30分)病逝。巴勒斯坦在这一天成为器城。阿拉法特永远地离开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宿命般聚焦在巴勒斯坦“第一夫人”苏哈的身上。这个漂亮,和蔼,具有民族大义,铁骨铮铮的女子,曾经和巴勒斯坦人民共享阿拉法特。而今,她坚定地接过丈夫手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天地》2004,(4):50-53
2004年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留尽了最后一滴血。他那总是漠然的表情和一双看似蒙胧实则幽深的眼睛,如同一口岁月的老井,装满了太多的内容。而如今,这口井已经归于沉静,却不沉寂。因为,他的死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相似文献   

15.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的杰宁,是个充满战乱和炮火的地方。一些极端组织扎根于此,这里是恐怖的温床,而且是自杀性爆炸人肉炸弹的来源地,自杀袭击者几乎一半来源于此地,被称为自杀袭击者的摇篮。2005年的一天,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持枪上街。他没有料到的是,就在刚刚过去的几分钟  相似文献   

16.
17.
至今还记得1983年的那个春季.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既兴奋又不舍.在当时的体制之下,大学生毕业全部由学校负责分配.只是会被分到哪里去,谁都不知道,所以只能等待.最后公布分配方案的时候,我被分到了当时的广播电视部.  相似文献   

18.
一位报界的权威人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张报纸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对新闻图片的重视和运用。”读图时代的到来,顺应了当今这个以开发注意力资源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如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现代读者阅读冗长文字的兴趣和耐心正在逐渐减弱,而浏览直观形象的新闻图片的热情却在悄然增长。魅力无穷的新闻图片往往包含了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一张上乘的图片其视觉冲击力及蕴含的深刻意义胜过千万文字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新闻要如何才能做得好看?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做些探讨。于宏观层面,应当提高理论素养,静下心来,从更深的层次、更宽阔的视野来理解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和共建和谐关注民生的部署,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主流,以此来确定主题和报道内容。而在微观即具体操作层面上,应当注重寻看点、找亮点、抓兴奋点,凸显特色,做出新意,让每一条新闻都成为“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等新技术造成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率下降,加之市场环境下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既有的计划式图书定价制度受到强烈冲击,亟需一种全新的定价机制登上书业舞台.出版业有必要摒弃原先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思路,重新重视"内容为王",把图书产品的价值凝于可见的价格中,让价格成为图书品牌价值的有形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