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学中艺术胜于科学”。教学中艺术化、审美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堂教育不仅要求反映和体现出所教内容本身蕴含的美。而且还要求课堂教学本身要成为一种美.一种艺术.要有审美价值.以达到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胡进 《考试周刊》2011,(64):29-30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朗读——感受美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美化人的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的道德与智慧。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而绚丽的美育素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识,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的同时接触美,感受美,并使思想品德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体验学习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和心灵美。  相似文献   

4.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即美化教育、情感教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心理情感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其宗旨就是在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强大感染力和对心灵的冲击力。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康文荣 《甘肃教育》2014,(18):103-103
正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它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它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有着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审美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那是不可思议的。"审美教育不单是音乐、美术、体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音初》中说:"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外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这是讲一切音声对人心灵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获得情操陶冶,塑造健康完美的心灵.对于教师而言,课文范读也是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系化活动.在范读中,教师要把在课文阅读即得的审美感受用有声语言完美无缺地表现出来,使"美"欣然走进学生的心扉,让"美"与一颗颗稚嫩又纯洁的心灵息息相通,从而变成浓厚的求知欲和审美情趣,变成丰富的精神营养.这就达到了课文范读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它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尤其是艺术美的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它“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有着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审美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施红 《语文天地》2015,(5):86-87
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初中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情感来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美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将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去发现文章中的美。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朱自清《春》这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明确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起积极的审美观,实现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实现教学目标。初中语文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美学内容,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佳作,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教材的审美内容充分的挖掘出来,强化学生的心灵体验,促进学生创造美,羹赏美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兴松 《文教资料》2012,(12):125-126
美术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应用美术教学中的"美",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的空间,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境美、教师形象美、上课美。  相似文献   

15.
音乐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个体的内在情感体验与政治秩序的一致性.儒家的音乐审美不仅要感知外部事物之"美",同时也在美化人自身,它诉诸人内在情感的陶冶,培养着人们在思想意识、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共同性,由此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治理形式和政治认同的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铁梅 《江苏教育》2015,(10):56-59
美术教学的目标和价值,是在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同时,提升审美素养,养成良好习惯,获得创造能力,涵养人生品格,成就审美人生。构建"宽度、密度、向度"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以美育人,以美养德,以美启智。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是建立在马克思美学思想基础上的,旨在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生活、艺术、自然事物等的欣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意识,让美陶冶学生性情,美化学生心灵,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8.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惠 《文教资料》2008,(36):109-111
语文教学以语言符号和美感载体渗透着感情的形象化意义,要求语文教学用"美"吸引学生.通过诵读,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利用情感熏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发挥想象,培养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在美的实践中实现美育.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影响、感化、教育新一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借鉴前人创造的"美"的经验、"美"的规律、"美"的表现方式,形成合乎要求的读、写、听、说能力.形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3,(A2):168-169
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分析美与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观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提高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生出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的热情,在审美体验中获得领悟美的能力,从而生出崇尚美、追求美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