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的经典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众多版本语文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选文。人教课标版(下同)高中语文(必修)共选司马迁两篇文章,一篇是《鸿门宴》(第一册第六课),另一篇便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册第十一课)。《廉颇蔺相如列传》(人教版课标课本节选部分,下同)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以事写人,成功塑造了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阅读《廉颇  相似文献   

2.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层层推进,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与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08,(1):52-53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他又在渑池相会时,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拜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儿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到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赤裸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从此结成生死与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我们先来看三个历史故事:战国时期有个叫蔺相如的人,由于在和秦国的斗争中立了大功,官职一路上升,最后成了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这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廉颇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最后,廉颇认识到蔺相如的宽宏大量,深感惭  相似文献   

5.
徐江先生的示范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从表层认知文本,还是教学生会做? 从表层认知文本,就是如徐先生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发言时所说:"自《廉颇蔺相如列传》选人教材以来,大家都是这样分析的.正如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所说:‘作者选取"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很明显,只是依从文本来做表面的分析、推断,其结果是教学生所能,教师和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做着已经预设好的教学推演,文本资源、课堂资源、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资源其实都在这种浅层的思维训练中耗费了,阅读教学的效能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我组织学生针对“蔺相如立了功,廉颇为什么要跟他过不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初读课文,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智斗秦王,两次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所以要跟蔺相如过不去。这样的回答与课文内容是基本吻合的,但没有触及到廉颇的思想。我觉得有  相似文献   

7.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不少学生对廉颇讥议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的言辞很是认同,他们认为蔺相如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会耍嘴皮子罢了。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蔺相如历经千载而被后人追慕不已,他到底有何出众之处?  相似文献   

8.
陈煜 《现代语文》2006,(5):20-20
司马迁的《史记》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展现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笔法精练,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学语教材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选取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篇中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深明大义,廉颇的骁勇善战以及知错就改的可贵性格分别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件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司马迁着力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技艺高超,使人物鲜活生动,如在眼前。这篇章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人物,其中,“秦王”的形象尤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1,(训练点:表达方式+人称+比喻)观察下图,联系《廉颇与蔺相如列传》,请将"将相和"这则故事写成现代文。要求:(1)叙述与想象合理,忠于原文;(2)运用比喻、夸张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参考示例】渑池之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很不服气,认为自己流的血比蔺相如流的口水还多,仅凭一张嘴不足以当如此高位,更何况蔺相如出身低微,因而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故意不与廉颇碰面。属下看到蔺相如像老鼠怕猫一般只知一味地回避,气愤而憋闷得简直要爆炸了,都向蔺相如请辞。蔺相如极力挽留他们说,廉将军与秦王相比犹如猫之于老虎,他老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课后“思考和练习”精解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要点〕本文是合传,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的事迹时分时合,交错出现。文章选用了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件事,详细地介绍了蔺相如,相对地说,对廉颇的介绍较略。文章所写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完璧归赵,主要是表现蔺...  相似文献   

11.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蔺相如与廉颇身上,对这两个人物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评价。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人物也应予以重视,他,就是宦者令缪贤。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第一,是缪贤的荐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三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就“完璧归赵”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别概括为“秦王以城易璧,赵王一筹莫展”,“缪贤举荐人才,相如奉璧…  相似文献   

12.
对《廉颇蔺相如列传》主题思想的分析,过去大都着眼于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强调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对秦斗争的机智勇敢,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质;赞扬廉颇忠于祖国,勇于改过的精神。从局部看,这样的分析是正确的,从全篇看,就不够全面了。《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多人合传,全篇写了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李牧等五个人物。通过这五个人物的传略,反映了赵国从赵惠文王到赵王迁七十年间的兴亡史,反映了如何使用人才的问题。强调君主善于举贤授能,知人善任,国家就强盛;君主良莠不分,忠奸不辨,国家就败亡。  相似文献   

13.
祝宇 《现代语文》2011,(1):112-115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有学生提出:课文主要写蔺相如,为何标题中廉颇却放在蔺相如前面?这个问题问得好。《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写法上确实是与众不同。《史记》中,合记的列传不少,如《管婴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一般是按照标题顺序,前者为先,后者排后,分别介绍。列在前面的,其历史地位往往要高于后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却别出心裁,在文章开始对廉蔺同时介绍:“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在这些介绍中,廉详而蔺略,透…  相似文献   

15.
<正>一、根据《将相和》片断,完成练习。1.蔺相如避开廉颇是为了什么?2.蔺相如手下的人看廉颇不顺眼是因为什么?3.蔺相如拿秦王和廉颇比,是为了什么?4.蔺相如的推理过程是:秦王比廉  相似文献   

16.
自学目的认识蔺相如的爱国精神和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学习通过故事描写人物的方法。自学引导1、了解有关背景《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  相似文献   

17.
廉颇思赵原文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压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相似文献   

18.
梨树 《高中生》2011,(13):49
伟丽(中学生)我认为好人要具备一些品质,比如坚强、有毅力、乐于助人、知错就改、大度等。历史上的蔺相如就是非常大度、宽容的。虽然廉颇讥讽他,但是他以宽容的心包容廉颇,使得国家能够稳定。他就是好人。廉颇由于不服气,说蔺相如的坏话,这是犯了错误。但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立刻"负荆请罪"。这种知错就改的精神,使得我们认为廉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完璧归赵、渑池会做了耸人耳目的渲染,读者被吸引到蔺相如视死如归、使命必达的智勇表现,兼以引车避廉颇的事迹,成为公忠体国的人格典范,历来《史记》的读者常聚焦于蔺相如的人格表现,不复着意相如完璧、渑池会勇折秦威背后的重大贡献。然而,如果不能进一步发掘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的成就,对当时的赵国处境有何重大助益,我们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理解就会出现重大缺口,也会疏忽对战国后期秦赵角力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成功的对话描写,对展示人物的身份、神态、情感及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太史公司马迁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极其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让"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蔺相如的出场首秀是他与赵王之间的三问三答。这场对话出现在赵国与秦国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